首页 > 女生小说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扩张的正确姿势

第三百三十七章 扩张的正确姿势(1/4)

目录

北上南下,为大明子民争夺生存空间,为大明帝国创造财福,为顺利渡过大灾害,并以不断的胜利打出汉唐的骄傲自豪。

这已经是皇帝既定的方针,不可更改,差别只是在速度的快慢。

当然,包括熊廷弼在内,臣僚都对皇帝越来越显露出来的扩张**,感到担心和忧虑。

成祖时期的极限扩张,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复杂的边疆事务也让朝廷感到难以应付。

比如下西洋,七年间共花费了四千多万两,对于年收入在千万左右的明朝国库,确实是巨大的压力。

连朱棣在每次郑和出海时都“一则一惧”,很多大臣更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谏阻,并将下西洋称为“弊政”。

其实,从当时的情形来看,称下西洋为“弊政”也是有道理的。不能从后世的眼光来评判当时人们的想法,因为花费巨大,负担沉重,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关键是思想和传统的问题,当时的明朝是不考虑赚钱的,所谓“厚往薄来”、“重义轻利”,才是天朝上国的风范。

而下西洋作为炫耀国力的方式,实质上多是用丰厚的赏赐来显摆。朝贡体系也是禀承着这样的原则,以致番邦小国争相前来,使大明帝国也有些吃不消。

朱由校的扩张当然是迥异于成祖,甚至是迥异于历代皇帝。说白了,就是“利”字当头,没好处的仗不打,占地要肥沃,或是有其他价值。

按照后世的名词,就是产出要大于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越打越富,越打越强。

只不过,把打仗当成买卖,不赚钱不干,很是有失天朝上国的体面。所以,皇帝不能明宣于外,臣子们也不知道皇帝只想着通过扩张捞钱。

当然,收益有时是长远的,有时眼见着就能获利。比如依托辽东北进,苦寒之地,能赚什么钱?投入还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杨东苏沐芸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火红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初学者 这个武圣血条太厚 吃大瓜!后宫妃嫔读我心后不宫斗了陆璃夏书鸢 穿书八零:军嫂科研创业一起抓 云池风月事 算卦太准,一不小心功德爆表啦! 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苏榆北高梓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