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兰若蝉声 > 兰若蝉声 第一三八章 岳王造器勘地理 炎魔舞锤铸神兵(下)

兰若蝉声 第一三八章 岳王造器勘地理 炎魔舞锤铸神兵(下)(2/2)

目录

    “跟我们来!”

    徐氏兄弟一瘸一拐地跑在前面带路。

    那山顶的火口忽然又发出了一声闷响,整个大白山都为之一荡。

    大约是附近的岩石都已经被烤得酥软了,根基也有些松动。

    这一次巨震居然引起了大范围的塌方,整块山体忽然向火口倾斜了下去。

    徐家哥哥腿上本来就有伤,这时忽然脚下一软,一时竟没有站住,扑通一声摔倒,整个人便随着下陷的山体骨碌碌向火口中心滚了过去。

    弟弟忙抢上前去捞,自己却也险些摔倒,若不是被郦侯爷扶住,怕不是也要步乃兄后尘。

    庆云急忙抽下撬板上的绳子,大喊一声“接住!”,便将绳头甩了出去。

    那根长绳被抛在空中,仿佛与空气发出了剧烈的摩擦,竟然擦出了万点火星。

    远端的绳头发出焦糊的味道,似乎马上就要被引燃。

    徐家哥哥的须发裘衣也开始起火,身上想来已经被烫伤,但最后的求生本能让他奋起一跃,抓住了长绳,用力一个翻滚,将长绳向自己身上裹紧。

    生死之间,这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那长绳如腐朽般散开,化成火蝶点点,但好在徐家哥哥翻滚的块,总还是有些强韧的绳筋裹在了他的身上。

    火星如同蛀虫般在草绳和徐家哥哥的衣服上蚕食起来。

    庆云双手连拔,赶在整根长生解体前,将徐家哥哥拉了回来。

    嘭,徐家哥哥的身体重重地摔在地上,被郦侯爷和徐家弟弟死命拽住。

    哥哥满面焦黑,喉咙仿佛是冒烟一般,呵呵地喊不出声音。

    郦侯爷叹了口气,“我扶着他,弟弟带路,我们快离开这里!”

    一众人悉悉索索互相搀扶着离开,瓠采亭和殷色可二女缀在队伍的最后。

    火口仍然在肆虐,间歇性地咆哮着。

    哗啦啦啦~

    又是一大片塌方。

    庆云听见声音是从背后发出,忙扭头去看。

    “不!”

    随着他嘶声裂肺的咆哮,瓠采亭和殷色可娇躯摇荡,相继滑倒。

    天意弄人,二女经沿着不同方向滑了下去,渐行渐远。

    任他庆云天大的本事,千钧一发,手心手背,他都必须立即有个决断。

    (哈哈哈,学做断章狗!)

    》》》》》敲黑板时间《《《《《

    这一节要讲的点比较多,我们一点点来,希望量足,也能嚼得烂。

    在本章开头,杜晦看到了某个不可名状的存在,状若死神。本文既然是严肃的历史文,何故弄鬼神?正是因为严肃,我们才应该对未知抱着敬畏的心态。战胜生死的恐惧是这个小桥段想要探讨的本质问题。杜晦究竟看到的是什么,作为一个有着独立结局番外的角色,我们可能要在完结的时候才能得到答案了,到时候我们有可以看到一则古书中记载的更加离奇的小故事。

    而至今为止本文中出现的杜晦,也是有其原型的。此人名曰杜巫,见《太平广记?道术二》,说这个杜巫官至尚书,在他每发达的时候曾经于长白山得仙人赐药,容颜不老。尚书可不是个小官,这其中究竟,笔者在这里就卖个关子,等到番外再聊。

    接下来我们要聊聊述律氏。前文有说过,他们是回鹘种东北夷,有汉姓萧姓,也就是大辽时期赫赫有名的萧氏家主。这还不算完,述律氏辽亡入金,改称石抹氏,也是一代望族。后来女真崛起,他们号舒穆禄氏,成为女真最历史古老的部族之一。舒穆禄氏宗支,汉化改姓舒,徐。听上去挺随意,好像和当年萧氏也没什么渊源是吧……大错特错。萧,舒,徐都是嬴姓派生出的姓氏,春秋时期萧国与彭国(今彭城)比邻,后被徐国吞并,但随着宋国崛起,后来成为了宋之附庸。而《春秋》又记载,舒国亡于徐国,但自楚兴,复附于楚。但这三个姓氏有着共同的起源。由辽入清,相隔百年,他们的汉姓居然能够保持如此神秘的联系,究竟是巧合,还是……要知道,嬴姓派生出的姓氏虽多,但终究不如姬姜,随便挑三个姓氏都是嬴姓后裔,这样的概率还真是微乎其微。这里忽然提起,其实只是为了说明本书想要强调的关键史观之一,华夏无夷方,四海共一族。华夷之便是儒家按照地域结构进行的阐释,但是从真正的血缘民族学来讲,无论夷狄蛮戎,不外乎都是三皇五帝上古八姓的后人。

    四岳也是如此,故岳氏宋代方入中原,亦是华夏宗支苗裔。但辽金又何尝不是呢?

    四岳氏的司山法好像有些黑科技。有一些,但也并不算夸大。首先,确定经纬的仪器在历史上最早出现于中国,这一点似乎没有太多意义。经纬仪将经线和纬线划分刻度,证明了古人对地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不用怀疑!

    天圆地方是儒家概念,旋如鸡子是道家崇尚,这两个概念在古代从来没有高下之分,因为浑天仪,经纬仪等等科学仪器充分说明了地圆说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地位。从《论衡》,《老子河上公章句》,《三五历整》,《汉书》,《隋书》,《淮南子》,《抱朴子》,《云笈七签》,《世说新语》等等等等,这些书籍当中都有地圆说的表述。在前文我们说,天圆地方用以丈地,浑天经纬用以丈天,古人的的确确就是这么做的。

    天圆地方绝对不是糟粕,他让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一枝独秀。前文我们已经夸过了古代绘图学,但是只做了时间线的比较,还没有讲过中国古代测绘牛批到了什么程度。

    计里画方,作为天圆地方的实际应用,最早由三国时期制图家裴秀提出。所谓计里画方就是用实际测量的里书,转化为地图上固定大小的方格,也就是现在的所谓比例尺。这样画出来的地图无限接近于现代绘制地图。裴秀以一寸为百里所绘制的《地形方丈图》已经失传,目前传世最早的画方图是南宋石刻《禹迹图》(见彩蛋章)。

    《禹迹图》甩了西方绘图学几百年,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罗盘,是实地勘测的必备工具,历史也是非常悠久。《幼学琼林》:周公作指南车,罗盘是其遗制。讲述了罗盘的出身。汉制罗盘并没有清制罗盘那么复杂,主要用以标定方向。而且古代对于罗盘的矫正,确实是依靠实地转山堪位完成的。

    至于岳王钟,就是有点黑科技的产品了。类似于现在的海拔仪。

    海拔仪的关键原理是测气压,现在测气压的方法很多,肯定不会用到水柱汞柱这种土法了。等等,证明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不是1643年意大利人做出的么?

    西方会拿中国古籍教你吗?

    早在春秋诸子《关尹子》就已经描述了大气压强可以将水柱顶起的概念。关尹子曰:瓶有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

    《黄帝内经》其实也有提及,盖语焉不详,不引为证。

    这里面提到了大气压现象,但是没有提到大气压能够顶起的水柱高度。别急,唐代人就有更精准的试验了。这个试验类似于前文我们提到的寄再兴虹吸筑水墙。在这个操作里,水要被引向上走,如何做到?《通典》说:隔山取水,以大竹筒雄雌相接,勿令漏泄,以麻漆封裹,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于筒尾,取松桦乾草,当筒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

    啥意思?就是接好管道,不能漏气,然后在筒旁加热(减小气压),水就自然被吸上去了,这种方法可以引水过山。

    一次操作所能允许的最大高度,其实就是大气压,米水柱。古代既然以此法翻山,必然会用到极致。所以用这种方法测大气压,进而知高度,在古代是可行的。

    这里有几个细节。首先,在极寒之地,水会凝结,所以需要使用高度酒。大气压强就算折算为汞柱,也要有76厘米高,所以小型仪器不可能完全用液体。那么液体部分主要是起到压力传导的作用,水,酒精,汞都没差,关键是上面的配重块。

    所以这个岳王钟只要顶端有孔,将涂抹了石脂的配重块放入排出空气,再将孔封死,盛满水(酒)倒置入水槽。由于石脂阻止了水的反泄露,配重块只能被顶在水面上,简易的气压装置就做好了。只要在不同高度标定过对应的刻度,下一次就可以做重复验证。

    最后呢,笔者又加了一个小彩蛋。拉格纳傩师是什么梗?这是一个暴露年龄的梗。这个梗还真和火山,熔岩,铸剑有关……因为巧合,被笔者随意融在了文中。

目录
新书推荐: 神孽王悍苏祈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我真没想当艺人 灿珠玑 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师傅! 神孽王悍苏祈 穿成兽世唯一雌性后,我顶不住啦 神孽 抄家流放不用慌,搬空库房囤货忙 我在都市卖妖肉 农女多娇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