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165章名人高士

第2165章名人高士(4/5)

目录

『郑公之言,不无道理……』斐潜点了点头说道,『可这天下……未必如郑公之愿……』

斐潜指着大帐之外的纷飞雪花说道,『郑公可知此地?白雪黄土之下,便有十万魂魄!』

每一次看着着苍茫大地,厚重的历史感迎面扑来的时候,总是让斐潜心中感慨,『秦楚蓝田之战,咸阳不过三十万人,连克汉中南阳之地,后楚倾国之力,止足于蓝田……后始皇一统天下,咸阳居百万民,每日所需钱粮柴薪,堆积如山,盈洗之水,混浊泾渭……然高祖不过万余,却轻取武关,再克峣关,直入蓝田……』

『兵不足乎?五万卒,关隘携兵甲竟降!人不众乎?百万民,夹道观子婴国亡!』斐潜又指了指长安咸阳的方向,『三十万人可齐心协力,百万之众便是分崩离析!郑公,可是「人心不古」四字可解?』

『究古今之政制,通秦为始,观王朝之兴衰,有汉至今!汉承秦制,故可言,汉制自秦而来,优秦之本而用。』斐潜缓缓的说道,『汉知避秦之弊,然斧利不修身,如今汉之弊,又何处可鉴之?』

华夏上古,在部落联盟兴起时,政治制度就产生了。

起初的领袖是推选出来的,标准很简单,一则凭品德,二则是看能力,而且也不是强制性的服从,即便是儒家鼓吹的炎黄,也是靠着武力说服四戎的。那个时候,中央的观念尚未树立,职权制度也不完善。

周文武定朝,面对全新的局面,周文王武王其实也是茫然的,然后分封便是当时周王想出来的政治策略,维持了八百年。

然后春秋战国,秦王一统,皇帝确立。旋即大多古制都被推翻,废除分封制、昭穆制,改宗法制为官僚政治,这些变革就成为了『秦王暴政』,六国沸腾。这些六国遗民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百姓之苦,而是因为他们的特权被削弱,甚至消亡。

汉代刘邦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让了一步,皇帝依旧有,皇权依旧是至高无上,但是让出了三公九卿的位置,可以让非皇族的人辅助并代理统管天下。所以在汉初的时候,太尉是荣誉职位,并不常设,而丞相却权高位重,甚至丞相上朝拜见的时候,皇帝必须穿正装接见,结束觐见之后,皇帝还要送丞相到殿门口……

汉武帝就很不爽,于是乎,开始不断的拆分丞相,以后也就渐渐的没了丞相,甚至到了东汉当下,三公成为虚衔,尚书台才是行政中枢。

在汉代当下,就这些朝堂之上的中央政府官员来说,也渐渐的从『天子家臣』转变到了『封建官僚』,从一辈子干到老死,到可以辞职跳槽,也同样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

但是辞职跳槽,并不代表着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斐潜看了一眼正在沉思的郑玄,停了下来,给郑玄一些时间进行思考。

郑玄不顾年迈,急急赶到蓝田而来,并不完全是因为那几个所谓的『郑学子弟』,而是一方面是因为郑玄本身的职责就是进谏,二来也是担心斐潜只是一时冲动,然后在没有全盘考量之下就动手,导致后续的麻烦,第三么……

肯定也有郑玄自己私人的欲望。

郑玄不是圣人,谁都不是。

在公事上面,郑玄不反对改革,但是反对毫无目标,甚至是随意性的变革,那么还不如依照古制,至少不会变的更差。

郑玄对于斐潜的态度也是如此,如果说斐潜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欲望在走,索要这个贪图那个,做事情也没有章法,随意性的发布政令,那么郑玄就会失望,甚至愤怒,最终会导致郑玄要么死谏,要么出走。而反过来郑玄一旦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斐潜经过长时间思考的东西,那么郑玄就不会因此而愤怒,而是会和斐潜进行探讨,寻找出某一方能够接受,或者是双方都愿意承担的那个结果。

不怕君主想法多,就怕君王不动脑。

于私么,郑玄个人的小算盘,自然就不方便在斐潜面前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闪婚对象竟是大佬陆清清盛明羲小说全文阅读 季以柠沈肆 季以柠沈肆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云璃容琰 云璃容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岁和魏驰于世 流放三千里:我拥兵百万,让我交权? 柒娘魏驰于世 岁和魏驰于世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宠婢柒娘岁和魏驰于世小说全文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