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走进不科学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我在大宋政变后手搓飞机的那些事》(6.8K)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我在大宋政变后手搓飞机的那些事》(6.8K)(3/4)

目录

这个效应真正的名称叫做康达效应,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简单,也很好理解,对吧?

不过在高中课堂中。

在谈到飞机原理时,老师們不但不会解释康达效应(其实相当部分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了),还经常会将上面的纸片例子再次进行延伸。

也就是将纸片换成机翼:

对机翼而言,上表面凸一些,气流掠过上表面的时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释再加上纸片的实验,大多数人对飞机在天上飞的原理豁然开朗:

哦,原来飞机原理如此简单啊……

于是乎。

一个一错再错的情况就出现了——飞机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实对于这个说法,大家如果愿意去想的话,很轻松就能想到两个反驳的问题:

第一,飞行表演的飞机为什么能倒着飞?

第二,风筝就是一大平板,没有动力为什么也能飞?

当然了。

这两个问题想归想,不建议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否则很可能喜提罚站加抄作业的奖励一套,非酋可能还得被班主任批一顿。

总而言之。

到目前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应、包括库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许许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内,其实都很难完美解释升力的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飞,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都说诺奖遥远,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诺奖几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还是很早以前提过的一句话:

宋代不是21世纪,对于眼下这个时代的基础认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实是没必要完全追求正确。

一个比较笼统的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当时徐云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便给纸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动的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眼下他为了省些麻烦,又继续将纸片延伸到了机翼,仍旧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们若是能通过某些手段,在短时内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将飞机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没记错的话,风灵月影宗内还有一个名叫扩音器的技艺。”

“此物体积不大,却可以将寻常人的声音扩大数倍,复刻起来不算麻烦。”

“届时殿下若能乘坐飞机飞行,再通过喇叭向万民说话,便无需再担心废帝的残余影响力了。”

听完徐云这番话,小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虽然在历朝历代的传说中,每个皇帝好像都有神异。

比如刘邦斩白蛇,高欢赤光紫气之异等等,仿佛你没点儿异像都不能做皇帝了。

但有一说一。

这些所谓的异像,基本上都是即位后方才涌现的传闻,真实性存疑。

真正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神异,其实一直很少很少,哪怕是有也大概率只是巧合。

可若是自己能够在登基大典时飞上高空,口吐‘雷音’,那就是真正的、公开场合之下的异象!

效果绝然要比什么大赦天下都高上无数倍,搁游戏里就是民心+40的bug效果!

想到这里。

小赵顿时有些坐不住了,连忙对徐云问道:

“王公子,不知飞机需要材料几何,多久方能制成?”

徐云闻言,顿时摆出了一副沉思状。

实话实说。

虽然他是一位diy圈中的老油子,但在古代背景下手搓一架飞机,难度还是有的。

只是根据光环提示。

任务最重的评分和技术难度有关,因此他才不得不提出了飞机的概念,否则直接搞个热气球就完事儿了。

说起飞机,首先要提及的必然是类型。

一般从结构上来说,飞机主要分成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两类。

其中螺旋桨飞机就是最原始的动力飞机,也是我们在老电影和纪录片中看到的那种。

它主要利用螺旋桨的转动将空气向机后推动,借其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具体按照动力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活塞飞机、涡桨飞机等等。

不过一有部分航空爱好者会把活塞式飞机剥离出来,作为第三类独立的飞机定义——这部分人的数量不多,只能算是一种冷门流派。

当然了。

螺旋桨飞机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却也没完全退出航空舞台,现役的比例大概有小二成吧。

喷气式飞机则是现在的主流机型,像我们现在乘坐的民航客机,大部分都是喷气式飞机。

比起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的分类就要复杂一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全球寿命抽奖:只有我能指定奖励 1979黄金时代 吞噬星空之灾变时代 拜师青城山,师兄余沧海 我在东京种神树 被读心吃瓜后,炮灰奶包变团宠 亿倍返还:孙子炼气我成大帝! 大魔王她回来了[全息] 重生八零:她被糙汉老公揽腰猛亲 夫人离婚后一胎三宝,总裁前夫他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