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四百一十章 还是口服心不服

第四百一十章 还是口服心不服(2/4)

目录

可以说,神京城中势必风起云涌,将会在至少半年的时间内,攻讦,揭贴,疏劾,此起彼伏,不知多少人要借机生事。

见诸事议定,崇平帝沉声道:“诸卿散朝,保龄侯史鼐,军机大臣并内阁大学士留下,共议军政。”

这会儿已经是半晌午,群臣徐徐退出含元殿。

而京察在正月十八开始的消息,也如一阵飓风般在整个神京城扩散开来。

待群臣散去,殿中只留下五大军机并几位司员,内阁五位阁臣,一下子清净许多。

崇平帝将目光重又落在贾珩,问道:“贾卿,京营诸军整顿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是史鼎,就连东平、西宁两大郡王世子,也都齐齐看向那少年。

贾珩拱手道:“圣上,十二团营已初步整训完毕,再行募训士卒。”

崇平帝旋即看向兵部侍郎施杰,问道:“边军裁汰将校一事,可有筹划?”

施杰拱手说道:“回圣上,初步拟定裁汰边军之条陈,抄录数份,还请圣上御览并诸位同僚查鉴。”

说着,在两个小内监的帮助下,从公文袋中取出誊录的具体策疏,散发开来。

崇平帝眼前一亮,说道:“严卿,贾卿,你们都看看。”

贾珩也接过条陈,垂眸阅览,不得不说,陈汉兵部还是有高人的。

首先,查边,清点空额,实兵实饷,将吃空额的老弱裁汰掉。

其次,汲取京营哗变之教训,兵部的策略更为稳健,只是清点兵力,减发饷银,对贪腐过往既往不咎,这是担心边将铤而走险。

最后,派北静王、南安郡王二王前往弹压、安抚,因为很多边将,也就只有二人的身份能镇住。

“红楼原著中,南安、北静等人动辄出外查边,显然是在整顿边军了,但这些边将只怕贪心不足,没有重兵弹压、调换,未必肯收手。”贾珩眸光低垂,思忖道。

他总觉得事情不可能这般容易。

这时,杨国昌面色灰败,嘴唇张了张,终究是将边将拥兵自重,不可擅动,咽了回去。

如今,他已失在兵事上的话语权,对兵事建言,无论好坏,再说什么都没人信了。

“只等彼等事败,才可得一线转机。”杨国昌思忖道。

崇平帝首先看向贾珩,问道:“贾卿,觉得如何?”

贾珩想了想,道:“臣以为,还是当以稳妥为要,边军不同于京营,边将缺乏约束,又临敌虏,与京营颇有不同。”

这话其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贾珩也只能如此,如今崇平帝踌躇满志,他也不好多说其他,否则就是不信任南安、北静等人,容易引起无端争执。

真就类似道长对海瑞说,满朝文武,只伱一人是能臣、贤臣、忠臣?

南安郡王笑了笑,道:“圣上放心,甘肃总兵胡从敬,宁夏参将吴腾,当年曾在老臣手下为将,老臣与保龄侯此去,定当劝说他们清查空额,行实兵实饷之策。”

保龄侯史鼐,适时拱手道:“圣上,固原、延绥二镇,老臣愿往点查兵马,整顿军务。”

北静王水溶也慨然说道:“大同、宣府二镇,小王愿往。”

此两地并未如前明,设三边总督和宣大总督等职,但河东、河西、宁夏、山西等地巡抚,这些都是文臣。

崇平帝见着这一幕,心头也有几分欣然,自京营整顿之后,只觉千头万绪,一下子就有了破局点,原本不太恭顺的五军都督府,也寻到了突破口,刷新吏治更是在如火如荼进行。

正朝着贾珩先前所言,有条不紊的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佬绝嗣?孕吐后小可怜一胎三宝 我杀到了影视世界 订婚宴,被前任小叔亲到腿软 钓系公主勾勾手,糙汉将军成小狗 四合院:从轧钢厂保卫员开始 都市至尊狂医 仙侠入侵?入侵仙侠!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极品废太子 我只想好好苟着,你们却逼我发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