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朕即大宋 > 朕即大宋 第十章为江南奠定所有基础

朕即大宋 第十章为江南奠定所有基础(2/3)

目录

    至少在东南推动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已经有了充足的条件。

    赵桓思索间,杨时继续说道:“但东南粮食富足,却并不意味着普通百姓生活亦已富足。这些产出的粮食并没有进入民间,而是大部分被浪费在两个方向。”

    “其一是我朝设立的转运使司。天下泰半之财富,需要从地方不远千里转运到京城。但受制于交通不便,转运途中大量粮食被消耗。年年如此,意味着天下无数财富根本无法流通,就白白浪费在了转运的途中。”

    一众宰相们都默不吭声,转运使司制度是大宋的国策,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就定下了强干弱枝之法,举京师之众以临四方,所以要将地方上的税赋、钱粮都转运到朝廷掌控的指定地方。以免地方作大,重导藩镇割据的覆辙。

    也正是在这种矫枉过正的国策下,大宋才会有一国养东京一城的说法。

    但连年的转运,也使大宋的徭役极为沉重,  百姓年年服役,作为民夫运输钱粮。这种役夫也几乎成为大宋一个时代的经典印象。逼得王安石不得不推行募役法减轻大宋百姓的徭役负担。

    这实际上几乎等同于大宋年年在打仗,举国范围内都在转运钱粮,  无数粮食就这么浪费在了运输途中,别说百姓没见到,官员们没见到,就连赵桓这个皇帝也没见到。

    天量的粮食就在一处一处的转运中消耗掉了,既劳民又伤财。

    这项国策,只能评价为矫枉过正。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被中唐以来那持续数百年的武人乱国搞怕了。

    武人乱国,可是比文臣乱国残忍太多了。杀人如麻,吃人成风,数百里一片鬼蜮,那都是常态。

    限制武人,成为包括武人在内所有阶层的一致意见。朝廷必须确保整个国家不会重走藩镇割据,武人乱国的道路。

    但这项国策,其实有些一刀切的意味。

    赵桓说道:“转运物资,避免地方做大,无疑是一项良策。但不问是非,不切实际,便下令各地将钱粮全部转运到朝廷,无疑是极大浪费。”

    “尤其在江南,并非武德昌盛之地,士绅们自古追求享受安逸,甚至主动阻挠北伐。就算粮食留在江南,亦不会使地方军队威胁社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陈山春莲 随机美食摊,顾客堵我十条街 大唐小兵 庆余年之谁说读书不能入神仙境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 我在霸总文里整顿反派逆子 狂徒下山我有五位绝色师父九天银河1 叶凌云苏雨柔 孤岛重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