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324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第324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3)

目录

……

“导师,孟子的品行如此的高洁,那么,孟子前往各个诸侯国,一定会被各个诸侯王盛情接待。”

“是的。”

陈凡的直播已经结束。

但陈凡在他直播间里讲的内容,这几天已经成为了各大中文系课堂上的必备内容。

京都大学中文系导师“方良”重述了陈凡直播间的内容。

只是。

在方良讲着孟子一系列的言行时,有学子却是提问了。

对于此。

方良点点头:“因为孟子有着如此的品行,所以,他得到了各大诸侯国的盛情接待。甚至,他还与各个诸国君主分享了他的治国理念。有一次,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做了一个比方,他说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治国的方式,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这便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说到这里。

导师方良却又说道:“如此治国理念虽然得到了各个诸侯国的认可,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各个诸侯国君主只是对孟子礼仪有加,但却从来不推行他的思想进行治国。”

“为什么?”

一众学子更疑问了。

这么好的理念,这么好的治国思想,为什么不用?

而且孟子还是一位如此品德高洁的人。

如果用孟子的思想治国,那整个国家就能够治理的安定团结。

“要说为什么,还得再讲一个故事。”

导师方良不急不忙,继续重述着陈凡在直播间讲的内容:“又有一次,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和施行暴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甚至野外还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所以,在孟子的仁政思想当中,他提出了一个非常超前,也是一个非常令当时一众君主不能接受的理念。这个理念,那就是民贵君轻。”

这一说。

一众学子一下子明白了。

为什么孟子的思想得不到推行?

为什么孟子只不过是被他们尊重,但却不重用。

这里这么多为什么。

不是孟子的能力不足。

也不是孟子的思想不行。

而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让那些即得利益者不愿意接受罢了。

正如孟子所说的。

厨房里有这么多的肥肉,马棚里又有这么多的壮马,可是老百姓仍是很饿。

难道这一些诸侯国的君主不知道这样的状况吗?

他们知道。

但他们就是不去改变。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自己吃饱,而不是先让百姓过得好。

百姓过得好不好他们无所谓,或者说,他们不是第一考虑的。

甚至。

对于他们来说。

老百姓又怎么会贵呢。

只有君主,只有掌权者,才是贵。

老百姓,只不过是他们奴役,或者是服务他们的罢了。

……

“在坐各位,都是各个地方的一把手。”

“今天这堂课也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与大家一同学习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出至于孟子。”

某有关部门,此时,一众领导聚集一堂。

工作人员给每一位领导发了一本小册子。

册子上面写着两个字《孟子》。

从上面还没有完全干掉的墨汁可以看出,这是连夜打印出来的。

只看到上面写道:“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乌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殷纣王……”

接着。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ps:那个啥,好久没有求月票了,来一张月票呗。

目录
新书推荐: 打造修仙界第一世家 青春制暖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侦探边缘人 末世养崽:都末世了,谁还圣母婊? 人在柯南,有脑内选项系统 假如哥哥100分2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异世轻狂:别惹十七小姐 我慕容复只想复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