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 第146章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第146章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2/2)

目录

跟加州大旱一比,小冰河还不够看的,当然,不光是这里,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过治理,这里已经变成了草绿花鲜,繁花似锦,然而,它却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为什么?

其实最初刘明遇是不明白的,然而来到这个时空,他才明白,天灾只是诱因,真正可怕的是人祸。

整个大明朝,哪怕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土地的价格都是相对平稳的,每亩地八到十二两银子之间。就像刘明遇家中,别看他没有多少钱,可是七千七百多亩地,这可是价值将近十万两银子的家产。

刘明遇的大队人马缓缓前行,这个队伍里不仅仅有人,也有牛,也有羊,也有骡子,也有驴,鸡、鸭各种牲口和家禽,速度根本就提不出来。特别是到了关外,到处都是草地,牛羊、马匹,还有鸡鸭一路走,一路吃。

特别是牛群,有点麻烦,行动迟缓,而且时不时顶上几架,真叫人头疼。老样子,他们走,大队流民在后面跟着走,不时有人停下来收集马粪,从里面翻找出没有消化干净的大麦黑豆,洗干净然后煮了充饥。

青壮则紧紧的跟着,盼着天早点黑,牧群停下来,他们好去帮忙干点砍柴挑水割夜草之类的粗重活,换一碗饭吃。

刘家军可不会养闲人,所有的食物,都是要用他们的劳动来换,这是因为刘明遇担心人性经不起考验。

升米恩,斗米仇。

这种破事也屡见不鲜。

这些灾民和难民,除了刘家军士兵的家眷,工匠和他们的家眷之外,普通流民和灾民,则需要他们的劳动。

或是帮助运输队推车,或是那些流民妇女利用娴熟的针线活,帮助刘家军士兵洗衣服或者缝补衣服。这些实际劳动价值本身不值钱,但是却可以换一顿饭。哪怕是小孩子,分发给他们草筐,只需要割一筐子草,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在扎营的时候,挖沟,树围栏,负责看管羊群、牛群,都可以混口饭吃,这些勤快的百姓是不会放过任何能换取食物的机会。

又到了天黑,负责管理的管事们,扯着大嗓门喊道:“大伙听好了,我们现在需要一些人手过来帮我们扎帐蓬、砍柴、挑水、割夜草,以及建关牧畜的栅栏,想干活的就过来!”

有人大着胆子说:“我们愿意帮忙,能不能让我们吃饱?”

“可以,过来帮忙的人每人两大碗黄豆粥,加油盐的,管饱!”

轰的一下,有一把力气的青年一窝蜂的拥了上去,挑水的挑水,砍柴的砍柴,打灶的打灶,干得热火朝天。

刘家军还当着他们的面架起了几口大锅,将大袋陈米和豆子倒进去,再扔上一把盐,用猛火煮着,看得后面那些老弱妇孺猛吞口水。

好不容易,活干好了,粥也煮好了,累出一身臭汗的青壮们按照刘家军的士兵的命令排成长队领粥,他们大多把第一碗粥端到家人面前,看着家人香甜的喝着,笑着,一张张满是灰泥的脸上罕见的露出了笑容。

宽河城,军部。

所有留守的军官们愁云惨淡,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论是玉米,还是麦子,或者大豆、几乎所有的庄稼,都在叶子上长了黄斑。哪怕请教了最有经验的农民,一时间也说不出一二三四来。

“你们大家都想想办法!要是再没有解决的办法,咱们今年辛苦开垦出来的田地,都完了!”

陈天泽嘴上起满了水泡:“咱们虽然买了不少粮食,可是人越来越多,勉强够全体军民吃到秋收,要是庄稼完了,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众军官大眼望小眼,同样一筹莫展。

他们大都是农民出身,可农民是最没有文化的一个群体,种地的经验都是依靠父辈和同乡的言传身教。

就在这时,军部大厅里角落里,一座屏风,帷幔之后,传来杨纤纤的声音:“公开悬赏,但凡任何人可以解决庄稼的问题,赏银一千两。以三日为限,若三日之后,无人应募,派人通知将军,早做打算!”

其实,宽河城外的庄稼,是得了叶斑病,这是一种有细菌引起的病变,传染性极强,最好是在最初发现的时候打农药。

然而,在宽河城的管理屋却没有这样专业的人才。

杨纤纤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拼运气了。

到了六月初一,杨纤纤正在午后小睡,燕儿急忙跑到后院:“夫人,夫人,有人应募了!”

“真的?”

杨纤纤急忙起身道:“怕不是骗子吧?”

“陈先生已经带着那个人前往田里!”

“备车,我们也去田里!”

目录
新书推荐: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夏摄政王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 废太子在年代文吃瓜看戏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天机之合 系统盯上龙椅后,公主天天作死 拜入师门后,师尊只想摆烂 夫君,我带球跑回来了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