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 第150章不发展火枪的原因

第150章不发展火枪的原因(3/4)

目录

因为火绳枪实在乏善可陈,一来质量不可靠,二来发射程序极为繁锁,从把枪架到叉架上到开火,一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手脚极快的士兵一分钟也只能打出两三发子弹,而手脚慢一点的,两分钟能打三发就该偷笑了。

二来是射程近,超过六十步就只完全没准头了,而后金的弓箭手却可以极为精准的射杀七十步外的目标,最要命的是,如果是急速射的话,他们一分钟能射出十五到十六支箭!

不难想象,在如此可怕的箭雨打击之下,站在最前排的火枪手必将人仰马翻死伤一地,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

三段射?别逗了,就算是采用三段射,一分钟也只能发射六到九次而已,跟弓箭手的速度相比,还差得远呢!

如果大不列颠面对明朝的步兵,不需要太过精锐,哪怕是九边军队的成色,不等大不列颠的火枪手冲到二十步,他们已经死光了。明军的弓弩也能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至于清军为啥能打成那个逼样,不是因为英法联军太强,而是清军太弱了。

熟练国外历史的朋友或许可以去查查第二次布尔战争,布尔”系荷兰语,意为“农民”。布尔人是指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后裔。结果呢,大不列颠投入了四十多万军队,历时三年,攻打一个只有十余万人的小国家,大不列颠付出了两万两千人阵亡,伤者十几万人。

这是武器性能的以及线列阵战术的局限性,并不是靠训练就能弥补的。如果用火绳枪来对付徒步前进的步兵,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但是面对来去如风的建奴骑兵,它所能发挥的作用真的比较有限,这也是明朝边军宁愿用弓箭也不用火绳枪的原因。

经过枪炮局五天的闭门会议,会议讨论出五点总结性的意见,改善现有火枪的发射效率,争取火枪可以在一柱香(两分半钟)完成至少二十发铅子的射击。第二就是射程,改善火枪射程,使用至少达到弩机一百二十步的射程,至少让火枪在八十步内,拥有射穿建奴白甲兵三层铁甲的杀伤力。

再次就是取消火绳枪的落后发射方式,采取西洋人的自来火设计,提出命中率。最后则是改善火枪的瞄准机构,增加望山(既准星)设计,提高射击精度。

……

这段时间移民隔离点的流民和难民,经过三天的封闭式隔离,开始陆续有人搬走,率先搬出的则是曹刘氏。因为曹石头阵亡时,已排长级别,阵亡后,分配的房子则是属于乙种户型,既拥有主屋四间,三间厢房。

曹刘氏带着儿子曹虎子、女儿曹引娣携带着他们全身的家当,既三床被褥、三个脸盆,还有毛巾、水壶等家当。红娘子见曹刘氏有些吃力,主动帮助曹刘氏搬家,顺道跟着曹刘氏看看刘家军的分配的房屋。

来到东城方向,红娘子看到坐落着一座座院落,并不是这个时代的青砖灰瓦,而是类似于后世的红砖灰瓦,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非常壮观。

明清时代的青砖灰瓦建筑,采取的青砖和灰瓦,是采取类似于烧制焦炭型的无氧烧制方式,这种烧制的代价较高,差不多需要十五至二十天一炉。烧制工序繁琐,质量也好,特别是抗腐蚀、抗氧化能力超好。即使一百年风吹雨淋,不会干裂或风化。

但是红砖就没有这样的质量,但是红砖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那就是烧三天三夜就可以出炉,用时只有青砖灰瓦的七分之一。

所有的主屋都是一样的高度,厢房也是一样的格局,整整齐齐,看上去特别壮观,在负责安置军属的军士带领下,曹刘氏来到一座崭新的院落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神龙天医 出宫后的第五年 将折夜 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 北齐怪谈 穿成恶毒后娘,打遍天下无敌手 第一驱鬼师 那个男生能拒绝一把七杀剑 清穿:阿哥,康熙,我选康熙! 女教授!什么良师益友变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