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从种田养猫开始 > 第239章 发酵

第239章 发酵(2/2)

目录

现在萝卜苗都长起来了,就要开始疏苗了,要不然萝卜苗长得那么密,根本没有长大的空间。

疏苗的工作比较简单,丹参果们一起过来帮忙。

它们一人提了个小筐子,两只小手开始拔萝卜苗。

疏苗的时候其实要挑小苗拔,留下健壮的大苗,大苗长出来的萝卜也大。

除了要挑小的拔之外,还要挑选位置,疏苗过后,尽量给所有萝卜苗都留下膨大的空间。

总之,这是一项需要眼力和经验的工作。

恰好,这两样丹参果们都有。

它们的小手一提一拔,就能将最合适的萝卜苗给拔下来。

萝卜苗那么小,其实底下的根已经开始膨大了,细细长长的一条,说是小萝卜也说得过去。

这些萝卜苗可是好东西。

江荇家按照以往的传统,一般会先吃掉一部分,吃不完的做成酸菜。

这个季节的萝卜苗已经经霜了,甜嫩无渣却又不像某些青菜一样,只有一包水。

他们只要把萝卜苗收回去,洗干净后放在阳光底下略晒一晒,把萝卜苗晒到发蔫,就可以揉上粗盐入坛窖藏了。

这些萝卜苗会在乳酸菌的洗礼之下变得发黄发酸,大概两个星期之后,它们变成了另一种风味。

腌制的萝卜苗,无论是炖鱼还是炒腊肉,或者就放点辣椒、蒜头直接素炒,都是一道非常不错的下饭菜。

因为萝卜苗很好吃,大家拔萝卜苗的速度很快,他们要赶在太阳升到头顶之前洗干净放到院子里晒。

要不然在院子里堆积一天,明天再洗了晒,味道就会逊色一点了。

他们家可以劳动的成员比较多,九阴的分

身又全过来帮忙了不到,一个半小时之后,三十亩萝卜苗全都拔完了。

九阴开着卡车把他们的萝卜苗运回去,小家伙们会负责清洗。

江荇则留在萝卜地里,给萝卜苗施肥。

他们家的肥料是发酵出来的有机肥料,现在施肥,主要是兑水施在萝卜苗的根部。

萝卜苗还小,他们施肥的时候稀释得比较厉害。

这样的肥水不能走灌溉渠道,只能人工一瓢瓢泼过去。

也就是江荇现在的身体素质不错,要不然这么多田要浇,等到晚上的时候,他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浇水是一件机械化的工作,不太需要思考,江荇一边浇水,一边漫无目的地发呆。

一桶水浇完,他去田边堆积起来的肥料堆里又舀了三勺,而后机械化地兑了满桶水,再拎着回来浇水。

他们家的地实在太多了,杭行一从那边开始浇,江荇从这边开始浇,两人在中间汇合。

杭行一是山神,力气大很多,浇水的效率也高很多,往往江荇只浇了一小半地,杭行一就浇到这边来了。

所以当江荇眼睛的余光看到杭行一往这边走来时,以为他那边的地已经浇完了。

江荇扬声跟他打招呼:“你那边就好了吗?”

杭行一:“没有。那边的肥料不行,我过来这边拿点。”

江荇放下勺子走过去:“嗯?肥料怎么了?出问题了?”

“没发酵完全,暂时不能用。”杭行一带着他去看,“就放在这里堆一段时间吧,现在施下去,恐怕会烧根。”

江荇一眼看到肥堆底下的肥料结成了块,颜色也不对,猜测道:“恐怕是发酵的时候堆到边缘去了,就没发酵到?”

杭行一:“我也这么觉得,再放一段时间就好,到时春耕正好用得上。”

江荇:“也行。等我们浇完这片地,明天我再拿点蚯甲虫的粪便过来。”

他们家现在有两只蚯甲虫,一公一母,每天产生的虫粪足够他们用。

有时候,他们家甚至有多余的粪肥可以卖出去。

当然,这种时候不多,江荇也没打算挣那个钱,大多数时候只是让乡邻过来拿,按成本随便给点钱就行。

江荇想到他们家的蚯甲虫,思绪又飘远了。

按理来说,他们家一公一母两只蚯甲虫,应该要生小蚯甲虫了,这么久还没动静,哪天得找骄虫看看是什么原因。

莫非两只虫子互相没看对眼?

如果是这样,事情就比较麻烦了,恐怕要借别人家的虫子配种。

或者把母虫送到别家农场去配?

这样也行,到时留好足够的虫粪用以发酵就行。

发酵,等等,发酵——

江荇感觉脑海中灵光一闪,他忽然伸手揪住了杭行一的袖子:“等等!我想到了!”

杭行一低头看他:“想到什么了?”

“发酵啊!”江荇激动得几乎喊起来,“发酵!”

杭行一行飞快地跟上了他的思绪:“给扶桑树发酵?”

江荇:“对!灵酒的酒精不是不好去除吗?发酵就行啊!我们之前不是还发酵过各种液体肥料?灵酒跟那些液体肥料差不多吧?”

他们家的牲畜除了会拉之外,也没少尿。

这么多尿液都是要收集起来的,不可能放任它们在农场里污染环境。

尿液也是农业循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农场里有专门的发酵坑,其中就有尿液发酵坑。

他们通常会投一些蚯甲虫的粪便下去发酵尿液,不过不投也没事。

尿液就算放着,也会慢慢发酵,发酵得还比粪肥快得多,大概一个星期就能好。

江荇和杭行一对视,继续那个疯狂的想法:“你说我们把灵酒发酵成肥料会怎么样?”

杭行一想了想:“不能让蛇老板知道,他会疯。也不能让酒叟知道。”

江荇笑起来,心情一下就放松了:“就知道你会同意这个想法。走,我们发酵灵酒去!”

杭行一:“不浇地了?”

江荇拉着他的手腕往前跑:“不浇了!明天再说!”

他们飞奔回家。

江荇气都还没喘匀,就进入酒窖,找了一坛灵气适中的灵酒出来。

他原本想直接用酒坛子发酵,想了想,还是不舍得,最后找出一个大瓮,把灵酒倒进去,然后去后院铲了一大垃圾铲蚯甲虫粪便出来,同样倒进大瓮里,密封发酵。

他们之前泡的灵酒都是用融金兰泡的,要是愿意卖的话,一坛酒换三线城市一套房不成问题。

这么一倒,一套房子就没了,哪怕江荇不缺钱,还是心疼得眨了好几下眼睛。

杭行一拍了拍他的背:“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最后的问题不过是灵气能留下百分之几的问题。”

“不行也得行了,我们拿点泥过来把这瓮给密封了吧?”江荇嘀咕,“免得灵气给跑了。”

杭行一虽然不认为敞开来,里面的灵气就会跑掉,但是密封一下,省得里面的臭气跑出来还是很有必要。

两人专门用塑料袋蒙住瓮口,再用绳子仔细绑好,最后糊上一层泥。

杭行一:“弄那么结实,下次打开来看,起码得一个星期之后了。”

江荇:“一个星期就一个星期,反正我们也不着急看。”

江荇说是这么说,他每天晚上回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到大瓮旁边,听大瓮发出来的动静。

尽管这个瓮足够厚实,他什么也听不到,还是对这个行为乐此不疲。

杭行一有时候会陪他一起听,大部分时候都放任不管。

蛇老板天天过来蹭饭,见他们后院多了一口大瓮,还好奇里面是什么来着。

江荇说是正在发酵着的肥料,蛇老板听了之后不太感兴趣,自动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

除了这坛正在发酵的肥料让江荇挠心挠肺外,农场里的一切都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植物在生长,公路在修建,咖啡豆在发酵,牲畜们也在家里呆得很安稳,换季了,依旧没有半点生病的迹象。

小狗崽们和他们相处久了,变得活泼许多。

它们虽然不如大黑几个聪明,但比村里的一般狗子聪明多了。

江荇干活的时候,它们要是正在玩耍,还会帮江荇叼点什么东西,看起来乖巧又可爱。

据大黑说,狗崽们过来他们这里,看多了各种榜样,脑子也渐渐开窍了。

别的不说,欺上瞒下、偷奸耍滑等技能它们学得最快,这些都是跟橘猫学的。

对此,橘猫很气愤地大声喵喵喵:“我才没有干这些事情,不要把什么东西都推到我身上好吗?喵!”

大黑:“汪汪汪汪。”它们不是跟你学的,跟谁学的?

橘猫:“小天马不也在这?小天马才是最会偷懒的那个吧?”

小天马瞪着它那双无辜的大眼睛,只能从它那停下吃草的动作中窥见它的心虚。

大黑看小天马一眼,对橘猫说道:“汪汪汪。”小天马也是跟你学的。

橘猫气得尾巴上的毛都要奓开了,拒不承认。

江荇也看了一眼小天马。

小天马来到他们家后,他们想去山上就可以骑马去了,没有公路也没关系,小天马跑得很快,他们骑马也不累。

为此,江荇去深山里看葡萄、野湖、融金兰和果树等的时候方便了许多。

江荇不参与小家伙们的斗争中,对于这次争吵,他只是在停歇之后,摸了摸橘猫的脑袋。

橘猫胖,柔顺的长毛下有一层软绵绵的脂肪。

江荇摸它的时候,甚至跟摸一只水装得半满的热水袋触感类似,都能摸到表皮下滑来滑去的东西。

只是它的皮毛比热水袋的手感要好得多,毕竟热水袋不会又滑又顺,还一摸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江荇他们打理作物,饲养牲畜,管理农场,周末则去项目组听课进修,学习各种新的知识。

时间就在这种吵吵闹闹中一天天过去,江荇小心翼翼地在日历中打着勾,看着标着日子的框框一天天被勾满,离他设定的看肥料的日子越来越近。

好不容易十天期满,江荇清晨自动醒来,立即想起了肥料的事,被子一掀就要去看。

杭行一与他同时醒来,眼疾手快地抓着他:“衣服。”

江荇顾不上衣服,捞过一件大羽绒服往身上一裹:“快快快,我们去看看。”

杭行一看着他趿上棉拖鞋也没说什么,只是拉过他的手臂,帮他把羽绒服拉链拉起来。

在拉上拉链的时候,杭行一用手顶住链头,避免拉快了夹到江荇的肉。

江荇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他所有的心神都在外面的肥料里了。

大瓮就放在后院。

翁口的泥土早已干燥板结,敲下泥土,里面的绳子也绑得很紧。

江荇着急,尝试了两次都没能把绳子拉开。

最后还是杭行一把坛子旁边的绳子给拉开。

坛子打开,江荇原本以为会闻到什么特殊的味道,比如臭气,或者酒气之类。

没想到打开之后,里面就是一坛发酵好的液体肥料,气味很淡,看起来平平无奇。

江荇判断不出里面的灵气如何,焦急地转头看杭行一:“怎么样?发酵好了吗?里面的灵气还剩多少?”

杭行一仔细查看一番:“百分之九十以上。”

江荇瞪大眼睛:“这么高吗?准确吗?”

杭行一:“八九不离十,让螣蛇过来看一下,它能判断。”

目录
新书推荐: 报恩小人鱼软又娇,秦爷为她破戒 1978:开局被返城女知青骗婚 出格 CSGO:什么叫历史第一人啊! 黄昏潮响 我在美国加点修行 都说校花同桌自闭直到她跟我到大学沈州姜舒月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都说校花同桌自闭直到她跟我到大学 沈州姜舒月都说校花同桌自闭直到她跟我到大学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仙子是位符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