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输一半

家兄朱由校 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输一半(2/2)

目录

    猛克什力不屑的看着红盐池营地,嘲讽着试图屈服在明军铁蹄下的其他部落族人。

    不过对此、明爱却说道:

    “不用说他们,我们和他们今日起估计就不会再见面了,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要联合宁夏的吉能他们一起撤退。”

    “我们如果一起撤退,凭着他们的牛羊,应该能一起坚持到金山,兵力也会达到四万。”

    “到时候就算拜巴嘎斯他们不愿意接纳我们,也需要划出一片草场给我们。”

    “我们能撑到金山吗?”沙计乃忽的开口询问,而这一问便让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

    他们能不能到金山?这个是一定能的,但过程会死多少人就很难说了。

    部落里的老弱将会被率先抛弃,随后是妇女,最后才是孩童。

    这很残忍,但为了部落的延续,这是唯一的办法。

    女人没有了可以再抢,但是如果孩子和男丁没有了,部落就灭亡了。

    做足了这些准备,五部开始向着西北行军。

    哪怕天上飘着细雪,但队伍依旧坚定不移的向着西北突围而去。

    在他们走远后,剩下的三十八部鄂尔多斯领主,开始派出使者向南边的满桂送去了降书。

    他们并不是真的和猛克什力说的一样,是一群贪生怕死的人。

    如果在夏季和秋季遭遇到眼下的局面,他们会毅然决然的选择突围,但现在不行,因为现在还是冬季。

    一些只有千余人、甚至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是无法活着突围,并走到杭爱山或者金山的。

    他们都明白,所以才会选择投降。

    他们的想法、实际上火落赤和明爱也知道,所以才没有逼迫他们一起突围,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冬季人多就是累赘。

    不能游牧的季节里,他们和汉人没有什么两样,都需要为了后勤补给而烦恼。

    同样的、当他们的使者带着投降书抵达扎萨克城的时候,满桂在看到信中内容,就明白了这三十八部的困境。

    “这有点不好办……”

    看着手上如烫手山芋一样的降书,满桂紧皱着眉头,对旁边的副将说道:

    “鲁钦总兵到哪了?”

    “塘骑没有传来消息,但是按照昨天午后的消息来看,应该已经抵达连城(库布齐沙漠)了。”副将回应满桂,而满桂听后也说道:

    “让他不要继续扫荡黄河南北了,殿下和孙经略已经出兵后套,现在让他带兵南下,去红盐池受降,随后带着三十八部的人马前往……”

    吩咐到这里、满桂反而吩咐不下去了。

    如果把三十八部的人赶到关内,那么北军都督府就得负责管理他们不暴动,这就相当于把鲁钦这部牵制在关内了。

    如果让三十八部留在红盐池的大营,那明军就要负责他们的一部分吃食。

    因为牛这样的牲畜,在战后必然要交给陕北移民前往河套屯垦用的,不能给他们再任意宰杀。

    可问题来了、从大同、太原、延绥三地随意调拨粮食前往红盐池,都需要十几万民夫帮忙才行。

    临时招募民夫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么一来还是需要将一部兵马的后勤民夫调来负责这十几万套虏的粮食输送问题。

    因此不管怎么样,反正为了保障他们的生计,就必须有一路兵马留守下来。

    至于满桂为什么不把他们调往板升城,这自然也是不敢。

    万一这四万人前往板升城后,突然暴动,随后北逃投靠察哈尔部,那明军就有苦说不出了。

    因此想了想之后、他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传令鲁钦,命他带军前往红盐池,监督套虏三十八部,将他们迁往山西偏关一带。”

    相比较贫瘠的陕西,满桂还是选择了将这三十八部迁移去了山西长城外的偏关一带。

    山西百姓和军户分田已久,粮食也较为稳定,虽然这样安排,依旧要每个月拿出数万石粮食来安抚三十八部,但总比留在红盐池和放任他们北逃要好。

    满桂以北军都督府都督的身份下达了军令,而副将闻言也只能照办。

    好在鲁钦部也不是扫套的主力部队,撤下去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功劳这块落下了。

    不过也不要紧,战后补些功劳给他就行。

    “大军准备一下,明早出城,向西北追击火落赤五部,想来兀烈会留下不少痕迹给我们。”

    “另外通知其他诸军,别把火落赤放跑了。”

    安置完了三十八部的事情,满桂也开始准备对火落赤的围剿了。

    自万历二十一年以来,大明西北的边患,基本都有火落赤的身影。

    前期的他还只是小打小闹,中后期就开始搅的大明西北不得安宁了。

    别的部明军都能放过,唯独他们四部不行。

    这不仅仅是满桂的想法,也同样是所有明军将领的想法。

    由于大雪漫天,因此信鸽不能再使用,满桂只能连夜派出八百里加急的塘骑。

    最先收到情报的,则是五百里外的连城鲁钦部,以及刚刚抵达四百多里外,阴山山脉石拐山(包头)的朱由检所部。

    接到令的鲁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南下,准备去接管红盐池的鄂尔多斯三十八部。

    毕竟他只是山西总兵,而满桂是他的上级。

    相比较他,朱由检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在他接到令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十七的中午了。

    此刻大军正在前往后套的路上,路过此地时朱由检接到了满桂的消息,因此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不过由于连日的奔袭,加上从昨天开始就一直不停的大雪,两万骑兵选择了下马步行,因此行军速度很慢。

    这样的行军速度,对于朱由检来说,有了更好打量这个后世被称为“鹿城、包头”的地方。

    朱由检不知道在战国、秦汉、隋唐这个上千年时间里的这个地方是什么模样,但在他的眼中,明代的此地可谓贫瘠。

    处于前套和后套连接处的它有许多名字,三国时期比较知名的吕布也出生于此。

    可以说、在唐末以前,这里都是一块水草丰美,人畜兴旺的地方。

    但经过了唐末到明初,近四百多年的滥牧行为,此时的九原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尽管黄河两岸能看到不少绿植,而此地也看得出可以耕种、但能耕种的地方少之又少。

    朱由检参与复套一战,不仅仅是为了收拾套虏三部,也是为了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河套,才能更好的做出迁移陕北和关中百姓的计划。

    在前套时,他还比较高兴,因为前套还算富硕,尽管比不上关内一些富硕的地区,但也有足够的河流和湖泊来进行耕种。

    加上整个前套基本上都是牧场,如果要弄成耕地,比起其他地方也容易许多。

    就前套可以开垦的地方来说、足以开垦上千万亩,养百万百姓。

    但到了九原之后,朱由检只是草草一看,便知道这块地方在这个时代,顶多只能开垦一二百万亩耕地。

    也就是说、目前所探知的河套地区,如果按照一人五亩的标准,那只能养活二百来万人。

    这听上去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朱由检也没有特别气馁,而是对接下来的后套充满了期待。

    如果后套也能开垦数百万亩耕地,那么陕西的百姓密度就可以大大的下降,从而提高百姓的抗灾害能力了。

    “殿下、这大雪太奇怪了,从没有听过正月还下如此大雪的消息。”

    正当朱由检在想着如何准备陕西百姓迁移河套的时候,曹文诏的一席话把他拉回了现实。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不断落下的雪花,心里虽然也觉得奇怪,但是一想到这是明末,这是小冰河灾害不断的时代,也就释怀了。

    “大雪顶多下到二月下旬,到时候我们已经把火落赤解决了。”

    “现在的重中之重,还是先抵达后套,或是受降当地的土默特领主台吉,或是动兵将他们歼灭。”

    “总之不能让火落赤西逃。”

    朱由检可不会坐视火落赤带两万兵马和四五万部众迁移投靠瓦剌,不管他能不能迁移这数千里路程,总之朱由检不会给他和瓦剌这个机会。

    单说瓦剌,熟悉明代历史的都知道它是谁,朱由检也不例外,而瓦剌之中有一部,则是更为熟悉清代历史的人所知。

    准噶尔……

    朱由检微微皱眉,尽管他知道,眼下的准噶尔部才刚刚在瓦剌内部抬头,甚至都算不上第一大部落。

    但谁知道火落赤西逃后,会给瓦剌内部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万一蝴蝶效应,导致瓦剌联盟把属于东察合台汗国的叶尔羌和吐鲁番、哈密给灭掉怎么办?

    别搞得到时候要朱由检自己来远征这个盘踞西域的势力。

    因此、他不会给瓦剌增强实力的机会,也不会让火落赤北逃成功。

    “传令孙传庭、杨肇基,封锁黄河西岸,别让火落赤成功渡河。”

    “是!”

    朱由检熟练的下令,而曹文诏也老实应下,随后派出了塘骑,准备沿着黄河寻找孙传庭和杨肇基的踪迹。

    之后朱由检继续领兵向后套前进,只是天空上飘落的雪也越来越大了……

    下午四点准时更新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投资重生女帝,她竟叫我相公 大梁妖相李载萧灵儿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梁妖相李载萧灵儿 大梁妖相 小农民的春天陈二柱吴清羽 小村美色陈二柱吴清羽 洪荒:人在截教,努力就能变强! 小村美色陈二柱吴清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一品女官升职记 小村美色陈二柱吴清羽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