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零八章 小冰河大旱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零八章 小冰河大旱(2/2)

目录

    “户部要做好准备,以防这些地方发生旱情……”

    朱由检若有深意的开口,不过毕自严并不可能知道今岁开始,将会是小冰河大旱全面爆发的一年,一次他只是和寻常一样作揖。

    朱由检也很清楚、如果朝廷有钱有粮,那么自然会赈灾,因此想要抵御天灾还是得看钱粮。

    他靠在了椅子上,拿出一份文册道:

    “今岁的恩科学子共有七万余人,抽出需要入酒课司的学子,另外户部新设赈灾司,由……”

    朱由检顿了顿,脑中想了想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才说道:

    “由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左光斗兼任,此外你回去告知顾秉谦,吏部要做好一批官吏的裁撤准备。”

    “对于这些,你有什么看法吗?”朱由检直言不讳的询问毕自严,而毕自严则是想了想后才道:

    “裁撤官员是应该的,我朝积弊已久,冗员严重。”

    “虽然经过殿下的裁撤,但眼下文官数量依旧有两万七千余人,而胥吏更有一百六十余万人。”

    “按照殿下和在下所商讨的官制问题,大明如果要给天下胥吏都发放俸禄,并且俸禄只能占据国库五分之一岁入的话……”

    “官吏俸禄在眼下的局面翻三倍后,那大明朝最多能用五分之一的岁入,养两万余名官员,六十余万胥吏,俸禄支出在九百万两左右。”

    朱由检一直没有对大明官员的俸禄进行提高,没有给除了燕山学子以外的胥吏发放俸禄,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人太多,朝廷没那么多银子。

    天启元年大明文官数量是三万,胥吏两百余万。

    从天启四年朱由检开始利用顾秉谦解决冗员问题开始,三年多的时间,通过打击腐败和裁撤来解决了五十余万胥吏,十余万户胥吏家族。

    当然、这其中一口气解决最多的,还是三娘子桉,而这个桉件并未结束。

    朱由检和朱由校手里,还有许多官员的勐料没有抖出来。

    这自然是因为朝廷需要人,而燕山学子又提供不了那么多人的缘故。

    现在实际上就等同于持久战,时间每拖久一点,都是朱由检和朱由校占据上风。

    但如果时间拖得太久,也对他们不利,首先就是燕山学子的腐化问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眼睛一撇,桌上的一份锦衣卫奏疏中,摆放着显目的一本文册。

    那册子上,一共有二百七十四人的名字,而这群人尽数是燕山出生。

    有的人是天启五年毕业的,有的人是天启六年。

    他们贪腐的时间从最短毕业一个月开始贪腐,到一年贪腐,各有不同。

    他们的把柄朱由检握住了,也严肃的处理了,顺带将贪腐之人的身份和信息公示在了燕山几大学府之内,让学子们每日上课前都看一遍。

    政坛就是一个大染缸,怎么染、染成什么样,朱由检控制不了,但他能控制进入染缸的人和他的耐性。

    想到这里、朱由检没有在说什么,而毕自严见状也作揖之后退下了。

    只是在他退下之余,一场大干旱,正从大明的西北、华北地区相继漫延。

    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京城没有下一场雨,哪怕有着高山积雪的融化,但北疆大地上的河流还是不断地在降低水位。

    这样的降低中,尤其以黄河最为严重……

    “降了三寸……”

    陕西潼关北部的风陵渡口,当一名句偻的身影发出叹气的声音,为在他四周的一些官员也拿着一个竹筒测量了起来。

    他们的手指深入竹筒内部,随后不过没入一寸,便触摸到了泥沙。

    一名四旬官员对句偻的六旬老者开口道:“玄扈先生,这黄河泥沙又多了半寸。”

    玄扈,这是徐光启的自号,而此时的他闻言却看向了面前滚滚而去的黄河,叹气道:

    “并非泥沙又多了半寸,而是水位又降低了半寸……”

    从开春开始,作为疏通黄河工程官员之一的徐光启就开始带人测量黄河水位,记录需要修筑的堤坝,防止黄河决堤。

    只是三个月的时间走下来,黄河的水位是在不断下降,而按道理来说,春季应该是黄河水位越来越高的时候。

    “各州府的水位都相继下降,倒是有些干旱的迹象。”

    一名官员开口,而徐光启抬头看向了万里无云的天空,不安道:

    “开春以来,陕西秦岭以北一场雨没下,山西也仅仅下了一场,河南炎热,听闻北直隶也没怎么下雨……”

    “这些事情得派人通知万岁才行,刚好派出这次清查黄河河段情报的塘骑,把消息送到京城去。”

    “是!”旁边的官员闻言,便纷纷离去,准备黄河工程的事情去了。

    很快、背负黄河河段情报的十余名塘骑纵马北上,历经三日的策马后,才抵达京城。

    在第二日一早,塘骑便将消息送达了工部,而工部也将消息备份送往了齐王府和内阁。

    不过这一日的朱由检没有在齐王府,而是难得的和朱由校外出京城,前往南苑狩猎去了。

    因此当奏疏送到他和朱由校手中的时候,二人正一身戎装,手持弓箭在马背上射猎。

    在奏疏和情报送达的时候,二人也翻身下马打开了奏疏。

    在《黄河河段图》中徐光启和王舜鼎二人,标注需要修葺的黄河堤口一百三十二处,其中七十一处已经开始动工。

    另外、有九十三处河段需要疏通,而他们也直接发动徭役疏通了河道。

    当初朱由校下拨的二百余万两银子,也大致用了个七七八八,而徐光启的上书,自然也是为了钱粮而来。

    “徐光启和王舜鼎说还需要三十七万六千余两银子才能整顿黄河……”南苑的猎场内,朱由校将奏疏递给了朱由检。

    不过在看到奏疏的时候,朱由检在意的是各省的干旱迹象:

    “这三十几万两可以下发,毕竟黄河每次决口都需要朝廷调拨上百万两钱粮赈灾。”

    “倒是这干旱之事,如我和哥哥说的,今岁恐怕会有数省之地干旱……”

    朱由检合上了奏疏,看向了身穿圆领袍,穿着简易胸甲,扎着腰带和护臂的朱由校。

    朱由校将弓箭交给了旁边的大汉将军,一摆手示意要和朱由检边走边说。

    朱由检跟上了他的脚步,二人走在南苑绿意盎然的草地上,这和数百里外就有些干旱的北直隶南部河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若是真的有大旱,以弟弟的推测,国库能安然赈灾吗?”

    朱由校皱着眉询问,而朱由检也眉头紧锁,他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在计算人口。

    大明的水文,他早就让锦衣卫记下来了。

    哪怕大旱,一般来说主要河道是不可能全部干涸的,因此他心里有一个数。

    “山西、陕西、北直隶、河南、四川等地百姓纸面上有三千余万人,实际大致有五千万人……”

    “按照活下去的标准,每个人最少一个月需要二斗粮,一年最少二石六斗。”

    “这其中,生活在没有主要水道地区的百姓数量约在三千五百余万左右……”

    朱由检句句不提国库,却句句都在提国库。

    没有生活在主要水道地区的这三千五百余万百姓,一旦遭遇了旱情,他们是没有主要水道来浇灌田亩的,因此对大旱抗性最低。

    三千五百余万人,按照朱由检所说活下去的标准,一年需要吃掉近九千万石粮食。

    九千万石……每个月就是八百多万,大明朝的国库能不能拿出这么多粮食?

    这是一个问题……

    “情况会有这么严重?”朱由校不相信会有这么严重的大旱,因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种程度的大旱。

    不止是他,朱由检这话就算说给任何一个人听,任何人都会觉得他在危言耸听。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他很清楚自己说的是什么。

    明末这场这场长达18年之久的大旱才,是世界几千年来最严重、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同样,晚清的“丁戊奇荒”虽然范围也很广阔,但受灾地区只有山西、河南、陕西、北直隶、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甘肃东和四川北部等地区等地区。

    可即便如此,清朝官员统计上,依旧有一千万人饿死,两千万人逃荒。

    晚清的人口是晚明的三倍,也就是说,仅仅纸面上的数据,如果明朝赈灾不及时,极有可能会导致最少三百万人饿死……

    为了杜绝这样的局面,朱由检从泰昌元年开始准备,而唯一能帮助大明渡过这场大旱的,就是御马监的调配能力和旧港、琉球等地对内的粮食输血。

    “臣弟已经在户部新设赈灾司,而百姓家中也与万历年间不同,粮食充足。”

    “若是爆发大旱,前期可以依靠常平仓和各省粮食来平抑四省粮价,这点哥哥不用担心……”

    朱由检还是不想把恐慌传递到朱由校身上,他选择自己担下这个压力,而朱由校在听到朱由检的政策后,也转头看了他一眼。

    只是朱由检的表情很澹然,这让朱由校看不出这件事情在自家弟弟眼中,危险程度究竟如何。

    紧皱着眉头,朱由校才无奈说道:

    “旱情之事和朝政之事,暂且由弟弟监国处理吧,若是弟弟要出征,届时我再处理,就当给我休息的时间了。”

    “哥哥最少要分担江南的政务吧?”朱由检怕自己表现得太积极,让朱由校察觉这次旱情不简单,因此还笑着开口。

    “这是自然……”见朱由检还有心思,朱由校也微微颌首,露出一丝笑容并转过身去。

    不过在转过身去后,他收起了笑容,眉头紧皱了起来。

    显然、他察觉到了自家弟弟的不对劲。

    自家弟弟的行为似乎在说,这次的干旱,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目录
新书推荐: 叶辰苏清影离婚后身份曝光高冷女总裁悔断肠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媚骨生香,夜夜未眠 离婚后身份曝光高冷女总裁悔断肠叶辰苏清影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离婚后身份曝光高冷女总裁悔断肠叶辰苏清影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离婚后身份曝光高冷女总裁悔断肠叶辰苏清影 星武纪元 原来我是超人气反派 一织繁花 半岛蝉鸣日记 九阳武神最新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