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五十六章 缺银子的大明经济

家兄朱由校 第三百五十六章 缺银子的大明经济(2/5)

目录

    “虽然这么说,但是哥哥别忘了,只是这一条路,就用光了北直隶近一年的水泥储量。”

    说起水泥储量,朱由检也是觉得有些头疼。

    他是不想让大明百姓在水泥场工作的,因为粉尘环境工作下会减少寿命,并且会患有尘肺病。

    因此,水泥场一般是使用囚犯和罪犯来进行生产。

    这在南方倒是还不错,毕竟旧港、交趾地区有数百万“罪犯”,其中有四分之一参与水泥场的劳改,轻轻松松的就能年产出一千二百余万石水泥,足够铺设近三千七百里道路。

    可水泥场到了北方就有点不太行了,因为大明还需要开拓,因此除了早前俘虏的套虏囚犯,以及触犯《大明律》必死的囚犯外,在北方并没有多少人可以供大明作为劳工使用。

    从天启六年到眼下,北方的水泥场只建立起三百七十二个,平均每个工场有五百囚犯,年产二百六十余万石。

    其中有近二分之一的产量在北直隶,而北直隶积攒一年的一百三十几万石水泥,都砸在了这条水泥路上。

    换算过来,大明的水泥年产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吨,差不多是一九二十六年美国十四分之一的产量。

    只是,这种换算方法其实并不代表什么。

    因为大明能保持这样的产量,是建立在有大量牵扯囚犯劳作的情况下,是建立在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共同劳作的局面下。

    一旦这一百二十万人陆续去世,那么大明的水泥产量依旧会骤减。

    因此,要想让大明的水泥产量节节攀升,那就必须做到半工业化。

    蒸汽机必须要应用上,而这一步不是那么简单的。

    可如果在这一百二十多万囚犯劳改结束,或者去世前,大明还没有办法做到的话,那就只能把水泥场推广开来,严格要求各地百姓工人佩戴口罩了。

    不过到那个时候,修建水泥路的成本会翻上五六倍,因为眼下的水泥是没有人工支出的。

    大明需要付出的不过就是让他们吃饱饭罢了,而获得的是每年一百三十多万吨的水泥。

    按照“京津府道”的标准,大明每年的水泥产量可以修建大约四千三百里府道。

    府道修建的砂石铁料和水泥都是几乎免费的,只有以工代赈那每日微不足道的工钱支出。

    不过即便如此,修建一条水泥路还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经历。

    就拿眼下的“京津府道”来说,从动工到现在,一共用时三个月,二百五十四个点同时开工,动用民夫七万三千人。

    这还是建立在曾经官道的基础下,如果重新挖出一条道路的话,或许时间会延长到六到八个月。

    总之可以看出,眼下限制大明的不是人力,而是物力。

    “殿下、汇总出来了,今岁两京一十八省一共修建府道、县道、乡道三千九百里。”

    “其中旧港修建一千七百里,云南、贵州、四川、交趾、两广和琉球一千七百里,北方合计修建五百余里。”

    “工部共耗费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余两银子,前后动工二百余万人……”

    当朱由检还在沉思时,在马车里汇总和大明诸省水泥道路建设的王承恩一边说,一边抱着厚厚的文册走了下来。

    显然他没有听到刚才朱由检叫他,而朱由检闻言则是微微颔首。

    他并没有小看大明百姓的基建能力,说白了连万里长城都能弄出来的民族,只要给钱给粮给物,弄出近四千里水泥路并不奇怪。

    况且,眼下还有数百万人正在忍受旱情,只能靠着朝廷的粮票维持生活。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大基建能力,倒是让朱由检沉思了起来。

    “似乎,可以减少粮票发放,尽量以工代赈,大旱结束后,或许能获得一个新大明。”

    这么想着,朱由检便对王承恩询问道:

    “今岁工部赈济百姓的数量是多少人?”

    “大约四百万左右……”王承恩想了想前些天工部递交来的奏疏数额,而朱由检闻言也转身与朱由校交谈道:

    “哥哥,这水泥路如何,您也看到了,我在想,是否可以用三分‘粮赈,七分工赈’的方式来赈济百姓,同时让我大明都用上这水泥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魅魔巢穴开始肝成魔王 苏叶裴寒溪 夜予她放肆苏叶裴寒溪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夜予她放肆 艳妾 大秦:朕让你监国,你登基了?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造化武神 因为害怕就全都答应了 害我家破人亡,那我就当你后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