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1805 > 第五八四章 跨越两百年的小册子

第五八四章 跨越两百年的小册子(2/2)

目录

“诏除建成、元吉属籍”。

这种族长开除兄弟族谱的大事,也会理所当然的被记录下来。

至于宣武门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细节上李世民怎么安排的宣武门的计划。

可能没有人能够完全说清楚。

但是宣武门这件事情本身的发生,以及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当时和后世都是明明白白的。

明朝初年很多夹缠不清的事情其实也是类似的。

朱棣登基之后,让解缙给皇家重新编写族谱,也就是《天潢玉牒》。

解缙的第一版天潢玉牒上说,只有成祖朱棣自己和周王朱橚他们哥俩,才是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子。

老大懿文太子朱标、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是其他妃子生的庶子。

打的主意显然是当时朱标、秦王、晋王都死了,朱棣这边兄弟五个就剩下他自己和老五周王了。

反正死人不能说话,正好可以恭维一下朱棣。

但是朱棣觉得解缙写的的过于离谱,周围还活着的明初将领和臣子又不是瞎子。

自己老爹当皇帝之前,自己哥哥、母亲他们也不是住在深宫内苑,经常跟下面的将领和谋臣打交道。

自己老爹还有一大群干儿子……

一群老臣子和干哥哥们都知道,自己老娘当皇后之前就生了五个儿子了。

自己就算抛开大哥这一家人不谈,二哥、三哥的后代也都还健在,都是一大家子人。

自己凭空抹掉父亲的三个嫡子,母亲的三个亲儿子,自己的三哥亲哥哥,他李世民都做不到。

所以朱棣最终否决了最初版本,让解缙按照正常情况重写了一版。

恢复了马皇后有五子二女的正常记录。

与此同时,虽然后世经常有人质疑朱棣的出身,也有很多人质疑朱允炆不算嫡子。

但是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两个当事人,却都没有公开质疑过对方的出身。

最起码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录,留下来的额都是正常记录。

朱允炆作为失败者,没有留下对朱棣是马皇后亲子的质疑,还可能存在记录被删减的可能。

但是作为胜利者的朱棣,也没有留下对朱允炆嫡长孙身份的质疑。

甚至于,明清两朝六百年,官方和民间都基本没有质疑过朱允炆的嫡长身份。

朱棣当然不认朱允炆的皇帝身份和年号,就像李世民开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族谱一样。

但是朱棣也没有否认过朱允炆这个人的存在,没有否认他是自己嫡亲大哥的嫡长子。

朱雄鹰如果成年了,那当然是嫡长子,但是他夭折了,按照传统不入族谱,也不入祖坟,只能单独安葬。

所以在朱棣当时的人的普遍认知之中,朱允炆确实是朱元璋正儿八经的嫡长孙。

反倒是后世网络上的历史爱好者们,喜欢变着角度的质疑朱允炆的嫡孙身份不够纯。

另外,在明朝的时候,大明的宗庙陵寝都是国家机构,实际上半公开的。

平时有专门的人维护,皇帝会定期带着百官拜祭。

明孝陵享殿里面的布局和设施,此时也可以算是半公开的。

有一定级别的官员,以及相关机构的官员,都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

这不是什么秘密。

明朝的绝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流传过马皇后子女的秘史。

实际情况大家都知道,瞎编的说出去也没有意义,有人能够比较容易的验证。

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

明朝的宗庙陵寝成了敏感设施。

身份足够高的官员,为了避免朝拜前朝宗庙陵寝的嫌疑,不会主动到明朝宗庙陵寝去调查。

低级官员和人员则是没有机会进去。

大清虽然宣称要保护明孝陵,但不是自己的祖宗不可能真心保护,只是为了笼络江南的人心。

实际上孝陵很快就沦为的周边百姓的菜园和旗人的跑马场。

孝陵内的地面设施很快就大面积被毁了,享殿的牌位自然也很快就不知所踪了。

这时候是想要确定内部牌位刷摆放方式都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在明末清初,开始有文人笔记煞有介事的传说,有人在孝陵看过朱元璋和后宫妃嫔们的牌位。

“我跟你们说啊,朱元璋和马皇后旁边的排位是‘李淑妃’。

“这个女人是朱元璋三个最大的儿子的母亲。

“也就是太子朱标、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是她生的。

“另一边是一个叫‘碽妃’的,这个女人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那个马皇后其实是没有儿子的!”

这个传说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民间史学家,以及清代以后的现代明史研究者。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钱谦益之类的文人应该是相对靠谱的,最起码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直到后世发现了李淑妃父亲的墓志铭,才知道李淑妃父亲李杰只比朱标大二十四岁。

朱标出生了一年之后,李杰才投到了朱元璋帐下的。

除非李杰十二岁就生了李淑妃,李淑妃十二岁就偷偷跟了朱元璋。

李淑妃生了朱标之后,才把事情告诉父亲李杰,并让父亲去投奔女婿朱元璋。

这样让实际情况对上那些文人笔记的记录。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很多文人编排马皇后没有儿子,却都因为时代局限性,忽略了马皇后的两个女儿。

马皇后有女儿说明她能生育,同时所有人都知道马皇后和朱元璋关系极好。

朱元璋不可能在最亲爱的正妻能生育的情况下,火急火燎的把十二岁小妾生的第一个儿子立为继承人。

朱标作为储君,却与皇帝老爹公用一套班子,这种超规格待遇,也侧面说明他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真正的嫡长子。

抱养的长子都不可能有这是离谱的待遇。

至于朱棣是元顺帝遗腹子,或者朝鲜女所生的说法,分别来源于蒙古人和朝鲜人的记录。

但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在江南厮混,此时元大都的皇帝和后妃安稳的很。

八年后徐达才攻破元大都,此时朱棣都已经八岁了。

要么朱元璋在江南经营地盘的时候,偷偷潜入元大都去入了元顺帝的妃子,还直接留下了一个孩子。

要么徐达攻破元大都的时候,抓了元顺帝一个带着八岁儿子的妃子,还把他献给了朱元璋。

已经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看上这个妃子,顺便把这个儿子封为燕王并镇守元大都。

野史不一定真,但一定非常野。

关于马皇后的子女,朱标和朱棣等人的出身,所有的民间野史和笔记的情况,都存在种种无法解释的漏洞。

反而是按照正史,马皇后和朱元璋夫妻正常生了五男二女,才能让各方面问题都能够找到合理解释。

在这个世界,应天府始终没有失陷,朱元璋的孝陵始终保护的非常完好。

马皇后没有子女的说法也没有流传。

另一边,到了仁武朝的时候,世祖皇帝组织了一次盖棺定论,开诚布公的明辨历史的行动。

主要是承认了懿文太子、建文帝、景泰帝的地位。

首先恢复建文帝朱允炆给懿文太子朱标上的帝号,兴宗康皇帝。

又拿出了前世南明给朱允炆的庙号和谥号,追尊其为惠宗让皇帝,补齐十七字谥号。

让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说他是主动让位给更加贤德的叔叔朱棣,给了一个他在面子上过得去的说法。

最后给景泰帝朱祁钰上了代宗的庙号,同样配齐了正式皇帝的十七字谥号。

历史上的代宗出现在唐代,本来应该是用唐世宗的,但是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才改成了代宗。

到了明代的时候,虽然不需要避讳世字了,但是世宗也已经给嘉靖用了。

景泰帝朱祁钰的地位也确实适合用个“代”字。

虽然景泰帝在后世的风评不错,朱祁镇本身虽然名声很不堪,但大明后世皇帝是朱祁镇的后代。

所以朱慈烺只能认为景泰帝只是在朱祁镇北狩期间的代理皇帝。

最后还把皇帝还给了正统的朱祁镇。

当然,无论是兴宗康皇帝朱标,还是惠宗让皇帝朱允炆,以及代宗景皇帝朱祁钰,

他们都不入太庙享受祭奠,毕竟不是现在皇帝直系祖先。

同时世祖皇帝也给了他们正式的评价。

太祖去世之后成祖直接继位,才是对大明社稷最好的选择。

代宗皇帝也很好的完成了镇守京师的任务。

朱慈烺正视朱允炆父子和代宗皇帝实际存在的事实,并给了他们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盖棺定论。

让此后所有人员谈论之时,不需要规避他们的存在。

朱靖垣回忆着历史,拿出了自己这些年写的小册子,以及自己准备好的更多的空白书册。

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选择性的抄录。

跳过自己的小册子中已经有的各种技术资料和方向,跳过世祖皇帝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判断。

保留世祖光武皇帝在社会、经济、历史的思考和分析。

朱靖垣在办公室里面连续忙活了三天,完成了对世祖遗篇的再整理。

然后将这些已经有着将近两百年历史的书册,与自己记录的技术和想法以及思考的新册子放在一起。

再次重新对比翻看了一遍,确认有必要保留的都抄下来了。

然后准备正式销毁世祖遗篇本体的时候,朱靖垣心中忽然又升起了另外的想法。

朱靖垣再次翻看了自己写的小册子。

“我这笔记上面的内容,似乎也不需要留给后世了……”

朱靖垣自己今年三十六岁,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能当二十四年的皇帝。

应该还能活三十到四十年,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到六十年。

大明在自己的直接引导下,将自己前世所知道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在四十年内全部复现出来应该不成问题。

换句话说,自己作为穿越者的经验,可能只有在自己本人这一辈子还能有点用了。

无论是太空探索还是生物科技,无论是半导体还是移动通讯。

自己与之相关的记忆和经验,都会在在自己去世前就基本用光,没办法提点后世子孙了。

自己也没办法对更遥远的未来做出相对合理的预判了。

现在的大明的情况,与原有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历史时期。

等到自己去世的时候,整个大明乃至世界的发展程度,应该会远远超过自己前世穿越前的情况。

自己能够留下来的,应该只是一些思考和理念,而且还是不一定正确的思考和理念。

所以自己现在写的这些小册子,对于大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

它已经只能作为自己避免遗忘的笔记了吧。

虽然觉得这本书的情节应该结束了,但是每天构思的时候却总能发现一些想要补充的细节,或者说是发现想要逼逼的事情还没逼逼完。

目录
新书推荐: 灯红酒绿 大秦镇北侯叶千尘姬无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大秦镇北侯叶千尘姬无双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秦镇北侯 杀猪娘子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 闲妻不闲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叶千尘姬无双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叶千尘姬无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叶千尘姬无双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