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十一章:父慈子孝,壮哉大魏!

第十一章:父慈子孝,壮哉大魏!(3/4)

目录

曹承嗣这番赤裸裸的威胁一出,那清流大臣当即就再次回嘴,刚刚说出两个字,就直接被卫士打断拖下去,手起刀落,直接死在了殿外。

殿中其余人瞬间噤若寒蝉起来,有愤怒之人却不敢言语,只是恶狠狠地盯着曹承嗣,盯着这个前往未有的跋扈之人,他比当年的曹爽还要跋扈!

曹承嗣却没有继续厉声说话,而是温声道:“诸位不要这般看本公,这难道是本公所希望的吗?

如今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大行皇帝刚刚宾天,陛下才刚刚继位,正是关键时刻,现在国家要做的就是万众一心,守好每一座城池,防备别国的进攻,防备国中的造反。

本公承诺,现在所有的一切疑问,都会在半年之后的大典上予以解答,现在还请诸位大臣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

莫要做出这些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诸位大臣以为呢?”

曹承嗣的表态就是一个拖字,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而且这段时间,还有时间让他清除异己,那时还有谁会不长脑子的说一些话呢?

他是绝对不会和所有大臣都一起对立起来的。

在许多人心中,弑君的人是曹林,而不是曹承嗣,曹承嗣虽然的确是包庇了曹林,但他们是父子,这恰恰是曹承嗣对曹林的孝,而且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曹林弑君,于是曹承嗣得以堂而皇之的站在大殿上,还抱着皇帝,作为辅政。

群臣相互对视着,终究还是缓缓跪下,向着那个小皇帝行大礼,“蒙洛神恩典,大魏的皇帝,万岁万安,万年万福。”

太阳的光照的很高,却照不进殿中,这里是一片黑,长年无光。

……

梁国,建业。

在魏国中有许多梁国细作,发生在魏国中的消息当然第一时间就传了回来,当然这些消息是混合着官方消息和小道消息的。

洛显之仔仔细细看着这些消息,开始疯狂的思索其中的逻辑,首先他能够确定的是,弑君的人就是魏国人,在官方中否认了小道消息中说的曹林弑君之事。

但政治其中的一个定律就是,官方否认的才更可能是真相,所以大概率就是曹林弑君,但洛显之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还没等他思考更多,皇宫中就有人来请他进宫,尚书省的官员有些艳羡的望着跟着宦官离开的洛显之。

什么叫做权力?

和皇帝离得近就是有权力,他们这位主官的权力,绝对是尚书令里面能排得上号的一位,三天两头的能够见到皇帝,这让尚书令这个官职的含金量都大大增加了。

洛显之进入宫中后,萧衍直接问道:“灵秀,发生在魏国的事你知道了吧,魏国突然换了一个皇帝,这是我们的机会吗?

你觉得魏国为什么会如此?

曹髦这个人,朕觉得不至于如此,他不应当突然遭遇这样的横祸。”

魏国为什么会如此?

洛显之沉吟道:“陛下,这世上的许多事,背后都有逻辑存在,比如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活不下去的人太多,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这就是逻辑。

但这世上还有很多没有逻辑的事情。

陛下,如果您用所有身居高位的人都英明睿智来看待这个世界,那这世上就会有无数您不能理解的事物。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能够做到高官显爵的人,都应当是有自己能力的。

但想必您是很清楚的,肉食者鄙。

这个世界实际上就是一群没什么脑子的人,在统治大多数人。

发生在魏国的事,很可能是一场突发奇想的政变,很可能就是一群蠢货被人三言两语煽动,然后一路发展到不能控制。

比如魏国那个曾经的大将军,他在这一场政变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恐怕一直到失势,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他做的事没有逻辑,我们又怎么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世上的事,不能多问为什么,而是要问,可能什么,任用贤人可以避免这些,任用不贤的人则会遭遇这些。”

洛显之的话很简单,他也不知道魏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其中的原理他知道,无非就是蠢人太多,最后造成了不可预估的结果。

因为蠢人做起事来,是不顾及后果的,而聪明人则会思考,会思考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情。

萧衍对这个答案既满意,又不满意,弑君之事的发生,让他浑身都觉得不舒服,这件事发生后,他已经没有做其他事情的心思。

甚至就连进攻魏国都不想,他沉吟后又问道:“灵秀,你认为我们梁国会不会发生这种事?会不会有哪个臣子,对朕不满,想要杀朕。”

洛显之立刻说道:“陛下,千万不要这般想,一旦开始怀疑,那国家就会走入下坡路了。”

萧衍在殿中踱步,“朕怀疑弑君的就是那个曹林,但他可是魏国的宗亲啊,宦官和外戚都不能信任,士族也不能信任,现在难道就连宗亲也不能信任了吗?

那还有什么值得信任的?

朕难道要自己去治理国家吗?

朕百年之后,难道不能给任何人去托付国家社稷吗?”

洛显之略微提高声音道:“陛下。

魏国之所以会发生现在的事,就是因为力量实在是过于失衡,臣现在所做的就是在避免这件事,况且臣在这里,臣会效忠陛下。

臣恰恰觉得,宦官可以托付,外戚可以托付,士族可以托付,宗亲也可以托付,只要您维持好平衡,选择合适的人选,这世上自然就有忠臣。

只要您建立良好的制度,不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去钻空子,就足以维持皇位的稳定。

臣有一番关于此事的理论,您可要听一听吗?”

萧衍现在急需一个人来安抚他的内心,立刻说道:“灵秀你说,朕想要听听。”

洛显之略作沉吟道:“陛下,刚才您说的宦官,外戚,士族,宗亲,这四者都不能被信任,臣便以这四者来为您讲述一番。

宦官的选择是最关键的,这些人大多数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导致他们的精神有些许问题,这是人之常情,所以陛下在选择宦官的时候,就要慎之又慎,要给这些宦官一些东西,能够让他们的魂灵都变得不同起来。

金银珠玉只会让他们变得堕落,除了这些之外,您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真正的人,这样他们才会为您的命令而效死。

外戚和宗亲,这两者一定要放在一起,外戚想要篡夺皇位的难度是极难的,自古以来还没有外戚篡位的先例,而在邦周时期,宗亲篡位的例子是存在的。

这是因为在宗法制下,外戚没有资格夺取皇位,但随着曹操这样的权臣上位成功,实际上外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外戚和宗亲相互平衡。

千万不要用外戚来平衡其他的力量,而且也不是任何的外戚都能够使用。

首先要确保未来的太后不能偏向自己的母族,在这种情况下,重用外戚,也就是皇帝的亲舅舅来保证皇帝的位置,是可行的。

宗亲外戚都是皇室的力量,这二者之间才能够平衡,这是极其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一点。

最后则是士族。

这是力量最为强大的一派,无论是宗亲还是外戚,甚至就连宦官也是一样的道理,最后都会变成士族,所以对士族的制衡就尤其重要,所有的力量都要和士族对立。

但一定要确保士族不会寒心,这群人一旦寒心,所造成的破坏不是前几种所能够比的,国家的治理还是主要依靠士族。

对士族的束缚,不仅仅要依靠制衡,主要还是要依靠道德思想,这些读书人大多数都有一些理想,保存这些人的理想,这是不二的法门。

为道生,为道死。

这是许多读书人最内心深处的东西。

臣斗胆有两句话想要说。

道教和佛教的东西,只能作为玩乐之物,绝对不能用来治国,尤其是不能作为整合国家的思想,只会造成分散,这对于国家是不利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祸绝诸天从东方不败开始 白垩纪:从霸王龙进化战斗暴龙兽 互换身体后,疯批霸总杀疯娱乐圈 一朝苏醒后杀回神域,万神皆惧 神龙天医 出宫后的第五年 将折夜 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 北齐怪谈 穿成恶毒后娘,打遍天下无敌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