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

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2/5)

目录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道:“错,是一千余州。”

啊?

李世民此言一出,众人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长孙无忌说的是内州,也就是直接刺史管理的中原州,李世民说的则是羁縻州,这些羁縻州府情况可就太复杂了。

有的是按照城池划分,一座城池就是一州,比如辽东城改为辽州,盖牟城为盖州,卑沙城为卑州,等等还有许多。

还有的因为没有逐水草而居,没有城池,那就直接给官职,按照官职来管理各个部落,在官职的最上面,就是三可汗,组建合议制度,这本来也是草原风俗。

“番人本来是没有中央集权制度的,同一族群,大部落管理不了小部落,所以时常会有小部落犯边,后来我们是如何处理的,诸卿还记得吧。”

一提起这件事,殿中几人就开始头疼,胡人的组织架构太烂了,比如说突厥可汗投降了大唐,还来参加朝贡,但转头边境就有突厥部落来犯边,最让大唐感觉抓瞎、无语的就是,这件事还真的和突厥可汗没关系。

大唐一开始还责备部落首领,但后来就发现,不是他们不想管,是管不了,因为在胡人各个部落间,都是商量的来,没有上下之别,所以也就不存在服从谁的命令。

后来大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捏着鼻子,教这些胡人搞中央集权,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们族群内部,立一个绝对的权威,谁不听他的话,大唐就打他。

一切和大唐的朝贡、交流等,都只能由这个首领来做,最绝的是,他死了,我让他的儿子上,你们不要想着用以前那种方式来和中原交流。

这些人合法性以及力量的来源,都是大唐的支持,这样一层层的构建起来了一套,让边境安稳的体系。

这种体系很成功,仅仅十几年的时间,番人遭灾之后,已经不南下打草谷了,而是上报都督府,请求大唐赈灾。

按照预想来看,以后是要一步步将这些深度汉化的人再往中原内部迁徙,赐姓,再把中原大姓迁出去,一步步交流。

但,“前些时日,国师和朕讲了一些话,让朕突然有些不安啊,贞观年间,有朕,有诸卿,所以一切政策,总是能够按照我们的想法走下去。

如果后世子孙做不呢?

如果在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们就把现在这一套体系玩崩溃呢?

国师和朕说,我大唐稳定边境没有错,但务必要记得,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现在大唐周围的契丹、突厥等番部,因为距离大唐太近,都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进度,几乎每十几年,就能翻一番。

从夏商那种形态,最终走进大唐这种形态,不会超过百年,朕深深担忧啊。”

国师竟然和天子说了有关于这些,理藩令闻言沉吟道:“陛下,国师所言的确是有道理,这些年和番人接触时,几乎已经和汉人无异,但臣以为,现在这种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大唐的边境相比较过去所有朝代,都更加安稳,几乎没有和那些番部发生战争。”

李世民伸手制止了理藩令的后续发言,“朕自然知晓,现在的政策几乎是最好的,但朕觉得,如果能够往上,再多加几道保障,那就更万无一失了。

自古以来,论对地方管控之强,就没有胜过分封的。

秦朝最后的希望就是帝扶苏册封诸王侯,如果不是遇到昭圣王、项王、汉高帝这些神人,秦朝未必会亡。

汉朝的诸侯也成功的镇压了地方百多年。

到如今,我大唐已经相继建立了秦国、燕国、齐国这三大王国。

在中原以内,实际上一直都存在着一些王命难以到达的所在,诸卿都知道,比如黔中,比如南诏之地,还有岭南,从秦朝就已经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管控。

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平地上,才建立了郡县,在那数不清的山中,还有不知道多少土民,不遵从王命,甚至时常围攻县衙。

在北方番部中,还时常会有争端,况且如果有一天,大唐君王没有能力控制番部该怎么办?

三大王国,秦国太远,而且现在还没有送回信来,燕国和齐国,以及西域高昌旧地,以及西燕旧地,如果有不轨的想法,该要如何呢?

朕记得在汉朝的时候,有侯国建在王国中,有侯国建立在郡县中,有侯国建立在蛮夷中,这是朕想要效仿的。

辽国公世镇辽州,便是朕的尝试。

朕想要将这种制度推行下去,在皇命难以抵达所在,将功臣、宗亲等封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LOL:世界第一俘虏型中单! 楚嬴宋施施免费阅读无弹窗 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综穿] 灵能者不死于枪火 说好的破案,你请大仙? 官途:从狱警到省委书记 神女入凡,日日索吻高冷总裁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末日游戏:重生开局后肝翻异界 陆清清盛明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