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五十章何夕的大工程

第五十章何夕的大工程(2/2)

目录

再加上,本来就由很多佃户,见当地活不下去,去海外,还有南京,等大地方讨生活。

毕竟黄子澄在少府做的固然不如北方轰轰烈烈,但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做的。

这种压力传递到政治上,迫使士大夫们有一个共识,就是用激烈的手段来处置朱雄英。这是朱元璋没有让朱雄英在南京的另外一个原因。否则,朱元璋很有可能是停棺相攻的局面。

而朱雄英分明是嫡长子,朱雄英这里也有监国诏书,而朱允炆那里什么都没有,还有很多嫌疑。但是大明士大夫们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发声,其实就代表了一些倾向。

南方已经逼急了。

也就是说,就南方士大夫们来说,他们巴不得一下子与北方断绝所有贸易。但是何夕却不想,作为贸易上有优势的一方,怎么能放弃自己有利的武器。

不仅仅要用,更要大用特用。

只是何夕也知道,南北并立的影响太大了。何夕想要回复到战前,几乎不可能的。甚至,海上战事,大明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也就是南洋市场,也很有可能失去了。

这种情况下,何夕必须出手了。

何夕说道:「今日我来此,还有一件事情要说,北京到营口的铁路需要修建,还是如之前一样,招标。今日让张助教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铁路是什么?」

张助教自然就是张宗德了。

而助教是官职,国子监七品官,与后世的助教不一样了。

对于铁路,何夕早就筹备了,甚至已经完成测量了。从北京到营口,大概在一千一百余里,三十里一站,大概三十几站,因为沿途都有驿站,大部分车站都不需要怎么修建了。

蒸汽机也足以拉着火车在铁路上跑了。

毕竟,北方铁矿,煤矿之中,已经有很多地方用铁轨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就整个北方来说,人丁还是稀缺的,煤矿铁矿都是重体力活,用得是青壮劳动力,如果不想办法革新的话,铁矿与煤矿就要用上十几万壮丁,何夕哪里有人丁分配到其他部门啊。

而轨道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发明,应用得最多。遵化与北京之间这一条实验线,也运行了很长时间,有什么毛病也都弄明白了。可以大规模建设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铁路载重不高,铁路也很轻便,铺设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何夕估计,整条铁路。两边同时铺设,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能修建好。

而北京到营口的铁路才是一个开始。

从北京到沈阳,从沈阳到高丽。从北京南下直到济南,从北京沿着太行山东麓直接到黄河以北的铁路,都在何夕的规划之中,无非是谁先谁后而已。

之所以,大规模修建铁路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维持北京的工业规模,甚至扩大北京的工业规模,用于军事。

第二,就是铁路在军事上的运用了。

古代大战之中,需要人数最多的并不是战兵,而是后面运输辎重的人。很多大战,战兵不超过十万,但是动员百姓转运,何止百万之众。而北京辖内的人数太少了。

极限征兵,也不会有多少人的。

顶多百万之众。

百万之众看似很多,但是在未来的战场之上,何夕觉得未必够用。这里面有种种原因,最大的原因,何夕觉得是战争方

式的改变,也就是火器时代的到来。让战争与之前不一样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新书推荐: 华娱之我在圈内当大佬 末世:我在避难所当收租婆 援藏干部: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型月,人类爱模拟器 换亲后成了嫡姐对照组 慰风尘 京眠沉溺 贤妻孝媳重生后,摆烂不干了 阴缘不断 三兴季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