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五百一十七章:千骑

第五百一十七章:千骑(3/3)

目录

但他们却可以听到后面的袍泽们那狂声欢呼。

只听他们纷纷大喊:

“援兵已至!”

这短短的四个字,给了这些江淮子弟无穷的力量。事实上,他们也正是靠着这四个字才支撑到现在。

这一仗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陈登军团弱吗?不,恰恰相反,他们可以说是江淮地区最顶流的存在。

你说丹阳兵傲视东南,但陈登军团也不是与这些人比斗过,战而胜之。从成军到现在,一年多来,他们足食足兵,上受陈氏恩义,下结袍泽同契,可以说无论是战斗经验、物质装备、精神意志,都是足够的。

你再说陈登那二百骑吧,别看数量好像不多,却纵横江淮,硬生生搏出“江淮劲骑”的威名。

江淮地区不产马,陈氏能供养出这二百骑,可见费了多大的财力和资源。

但,但怎么这仗就打成这样了呢?

射不及敌远,刺不及敌长,即便贴身肉搏,对面却都是穿着甲装斗具的铁甲兵,而他们多是江淮特色的轻便皮甲。

甚至论及战斗意志和战斗技能他们也远远不如。

对面的贼兵可以远用弓矢、近用步槊,贴用刀剑,甚至一些人自己还有一些自己的斗具,总之每一个都是善战之老卒。

而如果以上只是兵的差距,那泰山军所展现出的基层战术则更是让陈登军感到绝望。

泰山军每以什为排,齐排而进,什将居外指挥。

一旦什将战死,立马就会有军吏替换,保持阵线的指挥。而如果整什崩溃,他们却并不会因此撤下,而是三三结阵,穿插进攻。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战时指挥的问题的。同样都是吏士,为何他就会听另外一个平级的。

真是费解。

此外,一些江淮军吏也发现了双方为何在战斗持续性上差距会这么大。

实际上,打到现在,陈登军团至少已经出动了六个部,接近三千人。而对面到现在还是只出动了两千人不到,他们是如何这般耐战的呢?

原来双方的差距就是在对伤员的救助上。

陈登军团虽然选江淮敢战士成军,但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军法设计都是沿用汉军军制,并没有超过这个时代。

而这个时代的底色是什么?那就是人分三六九等,军中之重自然首当为各级军吏,所以一旦这些人受伤倒地,那其部下一半都要护着自家军吏撤回后方。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每每汉军一个什将倒地,全什就至少有五名战兵护着什将撤回后方。

而泰山军呢?军中上下一律平等,什将和一线的吏士只有职责之分而无生命轻重之别。

什将受伤倒地,自有左伍长代职,其人也是后面的辅兵背着撤回后方。

而普遍吏士受伤倒地,先会由后方的袍泽拉回安全处,然后由后方的辅兵再驮回后方医治。

这两种的差距在哪里呢?

泰山军的什将非常贼,他们手中的手弩专门射击汉军前线的军吏,还伤而不杀。所以江淮兵前线往往只是减员一二人,他一个什的战兵都要撤回。

而泰山军呢?能做到一排死上六七个,还能保持进攻态势。

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那就是即便江淮兵众,也锐而敢死,但却不耐战。

可以说,如泰山军这样高的武力利用效率,为世之罕有。

其实无论是人还是势力都是具有持续成长性的,但过往在河北与泰山军鏖战的汉军不是被歼灭了,就是被俘虏了。

而青徐一带的汉兵压根没有和泰山军进行过如此高强度的战斗,所以自然谈不上从失败经验中吸取。

而现在陈登的江淮兵就有了,如果他们能从这一战活下去,那毫无疑问,一支更加强悍的江淮军团将屹立在东南,势必对东南格局形成深远影响。

但前提是,他们的能活!

此为冷兵器军争之秘,也就是为何一支军队伤亡三分之一就会崩溃的本质原因。

在战时,如果不能处理好救援伤员的人力分配问题,那就不要提韧性。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八零养崽:清冷美人被科研大佬宠上天! 娇软试婚小丫鬟 重生知青,恋爱脑觉醒了 无敌龙帝 禁止相亲!薄总夜夜跪地求名分 高手下山:七个绝色师姐把我宠上天 封地一秒涨一兵,太后你该如何是好? 转生大树,我打造不朽神国 都市妙手狂医 开局天龙慕容家,斗转星移打诸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