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明 > 第427章、京城阴云

第427章、京城阴云(2/2)

目录

“……哎,还想拉上你和老五老六一起去的。”

“大哥你自去不就好了?”

朱载垺没有回答。

老三的母亲是葡萄牙人,老五的母亲是素来不争的静嫔张晴荷,老六的母亲则是出身朵颜的昭仪塔娜,他们都是和皇后之位不可能有关的人。

朱载垺也很为难。庶出的身份,名义上的母亲都应该是皇后。

去祭拜、守灵,那都是应有之礼。可他这个皇长子如果表现得太“孝顺”了,也是很尴尬的。

朱载垺到这里来,也就是为了此事罢了。

连在这里多呆一点时间也不能,免得被人说皇子之间现在就开始拉帮结派……

朱载垺停留得极短,仿佛只是过来打个招呼,随后就往几筵殿那边去。

到了几筵殿,先朝悲痛又憔悴的朱载墌行了礼:“太子殿下节哀,保重身体。”

朱载墌也回礼:“大哥。”

而后便是朱载垺向皇后的梓宫跪拜。

上了香,烧了纸,朱载垺在朱载墌的侧后方也跪了下来,先在这里停留上一阵时间,以尽本分。

朱载墌轻声开了口:“听张公公说,父皇出了宫,去天寿山那边了。”

朱载垺低了低头:“是。我到养心殿请安,说是御驾已经出了宫。”

“大哥迁居王府后,还勤练武艺吗?”

朱载垺沉默了片刻,随后回答:“父皇教诲,不敢或忘,自然是仍旧勤练武艺,强身健体。”

“你我兄弟二人,也许久不像前几年那样在南八所小校场一起练武了。”

“……过了今年,五弟、六弟应该要住过去。我已经成亲,却不便常常入宫陪太子殿下了。”

朱载墌只缓缓说了一句:“他们还小……”

“……可惜三弟只喜文。”

几筵殿里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殿外唱道:“淑妃娘娘、皇七子到。”

文素云带着老七朱载堰过来了,于是又是先互相见礼,而后文素云哭泣着到了梓宫旁絮絮叨叨地说这话,虚岁八岁的朱载堰加入了跪着的队列。

朱载墌没说话,只看着文素云的背影。

母后临终前,他听到了母后的遗愿和父皇的允诺。但是如今文院长才名远播、皇明大学院门生满朝,焉知会不会有变数?

一门两姐妹相继母仪天下,朝野间一定会有议论和阻力的。

哪怕父皇的威望足以压下一切,但朱载墌对未来仍旧充满着担忧。

想到这么多年从父皇叮嘱关心着的朝鲜王储之争中看到的事情,朱载墌心头萦绕着阴云。

在母后刚刚离世的当下,在悲痛和不安的心境里,就算兄弟间往日里被父皇教育着相亲相爱,又曾一起长大、一起在南八所和宫里玩耍,朱载墌终究难以真正放松。

更何况,他还有东宫属官,他们平日里讲史、讲治国,总委婉地提醒他,储君难做。

朱载垺从侧后方看着背脊跪得很直的二弟、太子,心里也悠悠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庶出的皇长子,难做啊……

独居宫外,从不敢主动与朝臣来往,但偏偏有些朝臣和人家会主动来他府上。

乖乖地向父皇汇报,只得到一句:你认识点人又不是坏事,文的和杨侍郎关系好,武的和黔国公关系好,做生意的和成国公关系好。

朱载垺从杨博那里已经听过了,他将来应该是要去外滇的。

可是一切都还没明朗,落在朝野眼里,是皇长子交游广阔啊!

在几筵殿呆了小半个时辰后,朱载垺才向朱载墌告辞,离开了皇宫。

回到了越王府,他的王妃、小时候在黔国公府就认识的沐绍勋的女儿看丈夫愁眉不展,只能好声宽慰。

朱载垺长叹一声:“但愿父皇早做决断。再这样下去,这根弦早晚绷出动静来。”

……

文徵明的周围,来往得更近的其实反而是勋戚。

那些主要以皇明资产局作为如今方向的勋戚。

因为各家企业,如今更多的高级人才,来源于皇明大学院。

而文徵明已经做这个皇明大学院的院长近二十年,别看他现在已经七十一岁了,身体好得不得了。

这段时间,什么文会、饮宴是不行的。

但是想到文徵明这泰和伯府来拜谒的,同样不少。

皇后走了,宫里只有两个人位份是妃。贤妃虽然和皇帝的缘分更早,但她出身卑微。而相反,淑妃既有两女一子,又因为性格活泼,一直颇得皇帝宠爱,眼下自然是离皇后之位更近的人。

但文徵明畏惧异常,闭门谢客。

躲得了泰和伯府的客人,躲不过皇明大学院里的客人。

拐弯抹角的,皇明大学院收到的资学捐赠在这段时间反倒多了起来。

原本只是皇庄和内承运库支撑的皇明大学院如今规模越来越大,皇帝首肯了之后,这些年本就有不少宗室、勋戚甚至民间士绅富户捐赠。

但是皇后正在丧期,这帮人突然集中往皇明大学院丢钱,什么意思?

文徵明感觉自己正被架在火上烤,而二十年前惊魂不定的感觉,他始终没敢忘记。

别闹了,就写写诗文、画个画,做点和曲艺司肩负的重任有关系的事,管好皇帝很看重的皇明大学院就行了。

最近的情况吓到文徵明了,他已经开始在写辞表,犹豫着什么时候是合适的时机呈上去。

理由当然是很充分的:都七十一了啊!不知道哪天就会入土的人。

但眼下时机就很难把握了。

皇后走了,他请辞,这是不是对皇帝心意的试探?

文徵明只恨去年没有提早一点办这件事。

一是因为政治觉悟实在太低,二是因为他确实感觉自己身体倍儿棒。

能多为皇帝办点事,女儿在宫里肯定更安稳一些啊。

忧愁萦绕于京城很多人的心头,但夏言稳如泰山。

虚岁已经五十九的他在军务会议总参谋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十三年,但这六年多来,军务会议的事情不是朝堂主旋律。

然而夏言并非没有功劳,用六年的时间,军改陆续完成了。

如今,大明步兵、骑兵、海兵,总计六十余万,再加上海、陆两大长城公司及海贸行、大明银行等等这些护卫兵,可谓实力雄厚。

积累六年时间,国库和粮储号,也都做好了准备。

关键问题是,他已经五十九了,皇长子也已经十九了。

有些事,是时候着手开始做了。夏言看得很清楚,继续这么下去,大明积蓄的实力不对外释放,就不免要在内部角力。

就有一个难题:如今主旋律是礼交、是边贸、是万寿大典和寰宇运动会,一派歌舞升平,以什么缘由师出有名?

恐怕只有一处了:从嘉靖十二年到现在,一直往西征伐、往东劫掠的俺答。

得想点什么法子!

还有一更。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败类 大明星的日常曲爹 斗罗:穿成雪清河姐姐,我欲成神 全民转职:诅咒师!我即是乌鸦嘴 直播抓鬼,真千金竟是玄学大佬 走镖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斗破:来自大千世界的炎帝 执伞长生 下山无敌,绝色师娘太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