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靖明 > 第471章、天地面前的态度

第471章、天地面前的态度(2/4)

目录

在大明的诸国藩属国之中,朝鲜、交趾,都属于王化更彻底的,他们自称小中华。

他们很清楚,奴人这样的表述就不对。

哪怕事实如此,也不能在儒家文臣当道的大明这样讲。

而有人自然直接请教通译了:“难道一定要让农民、渔民承担更少,伟大的皇帝陛下才能册封我们的王?”

通译们说着礼交部交代下来的标准回答:“此为陛下倡议。在中国有句古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以天朝皇帝之尊,向诸藩发出此等倡议,乃是千古仁君应行善举,也是为了诸藩长治久安、国祚绵长。”

李崎与尹元老对视一眼,然后一同默默低下了头。

“朝鲜李殿下,尹大人,你们有何高见?”

他们不想多话,但有南洋小国问了他们。

而交趾南北两司的莫氏和黎氏使臣则同样看向了他们。

李崎怎么会多话?

尹元老只得咳了咳:“天朝陛下之倡议,自是正理。国主居大位,自该为万民谋福祉。”

“可……”

大同馆里的诸国使臣聚首相谈,显得像是大势到来之下无奈抱团一圈圈懵头转向回旋着的鱼群。

大明的臣子还看着呢。

这就是此时的大明。

在自己的家门口,如果大明有了什么想法,他们只能迎接这种如同天象一般的压力。

大明要订立的公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至少在双方贸易的过程当中使用大明的标准,这才有继续和大明通商的资格。

其次,是要遵循大明天子的倡议,从官制民风到民政民生,关注普通百姓的权益,这才能够继续得到大明天子的认可、予以册封。

这两个部分隐含的真实含义是:如果都不照办,大明以后不承认其为藩属国。

不予通商,不设宣交使,不在大明约束其他藩国不得侵犯其国土子民的宗藩体系之内。

外滇、交趾……他们的情况已经说明了大明的约束有用。

尽管暗里的交锋和明里的小摩擦从不缺席,但至少不再敢轻易发起灭国之战。

所有人都清楚,也许大明就在等一个机会。

但是现在,大明把册封这种是否承认番属的动作与他们治政安民的成效挂钩,带来的连锁反应可就实在耐人寻味了。

吐蕃那边,三大法王、五大王的使臣不动声色地看着其他人惴惴不安。

大明确实不掩饰地露出了獠牙,而谁是第一个?

其中,大慈法王的使者、某高僧心里是有数的。

吐蕃虽不在第一,但所有人都在排位的序列里。

对此,他对如今大明的皇帝低看了一些。

有雄心壮志很正常,但想要一统大明宗藩,着实狂妄了些。

所以要让吐蕃不成为第一、第二、第三个。等大明在处理宗藩事务上吃了苦头,大明皇帝也该明白那个道理了:几千年来,中国雄主哪个不想这么做?

想不想,和能不能,是两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败类 大明星的日常曲爹 斗罗:穿成雪清河姐姐,我欲成神 全民转职:诅咒师!我即是乌鸦嘴 直播抓鬼,真千金竟是玄学大佬 走镖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斗破:来自大千世界的炎帝 执伞长生 下山无敌,绝色师娘太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