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3/3)

目录

“大司徒这才想到了派总办入厂,学习一番,看看大司寇的秘方,到底是什么。”

“都是为陛下办事,为朝廷办事,没必要争吵的这么凶。”

万士和出来打圆场了,来劝和来了,不要伤了和气,王崇古的王和王国光的王,还真的是一个王,不过是不同的堂,这吵的太凶了,确实需要一个圆滑的人出来,打打圆场,让会议的氛围不要剑拔弩张。

朱翊钧对现在的廷议氛围非常满意,斗而不破是一种很难达到的、矛盾冲突中的冲和状态,而万士和这个打圆场的人,充当的就是缓和气氛的作用,万士和的确适合礼部尚书,高拱也确实适合吏部尚书。

但是作为张居正的政敌,朱翊钧不可能启用高拱的。

所以吏部其实还是张居正实质上兼领。

“我知道大司徒的想法,但我真的没有藏私,所有的东西都写在了官厂志上。”王崇古也是有些无奈,他可以理解王国光派遣总办的目的,他不可能答应王国光的要求。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大司徒给讲讲?大明缙绅权豪们想吃这口肉,大明朝廷也想吃这口肉,权豪缙绅们不行,三边也不行,法子就那么明明白白的写着呢。”万士和颇为好奇的问道。

就你王崇古是个能人,就你行?别人怎么都不行,你说你没藏私,那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王崇古非常肯定的说道:“权豪缙绅和朝廷织造毛呢做不出来,做出来也是赔钱的根本原因,是照本宣科,这种照本宣科对于买卖而言,就是军事行动中的纸上谈兵。”

“他要做买卖,却以读书人的思考方式去做买卖,能成才怪。”

“官厂志书是本经验总结的书,各地风土不同,各地的物产不同,水文不同,人情不同,自己的条件和官厂不同,照本宣科,能成才怪。”

“就跟国朝政令一样,若是一味法三代之上,崇古、冥顽不明,贱儒治不了国,更做不得买卖。”

“所以我不同意这些贱儒进厂指手画脚,他们不懂还喜欢指指点点,外行领导内行,念经既不能治国,也不能打赢胜仗,更不能做买卖。”

名字里有崇古的王崇古批判崇古的风气,这算不算是一种自我批判?

朱翊钧在瞧热闹,也在笑。

“如此!”王国光豁然开朗,终于知道了为何户部试制推广不能成行了,大明各地的发展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一味的想要复制成功经验,反而是做不好。

从现象里找到问题来,只要肯动心思,就能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答案来解决。

朱翊钧不住的点头,非常赞同。

张居正做了最后的总结说道:“那就不派总办、会办了,户部只派账房,让各地的负责毛呢官厂的总办们,入厂干两年活儿,结合各地的情况,争取在五年内,将毛呢官厂的成功经验推行出去。”

他这么说,也在浮票上这么写,朱翊钧用印,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兵部尚书谭纶,一直在走神,直到吵完了,谭纶才回过神来说道:“陛下,俞龙都七十多了,他能去边方,臣为什么不能去呢?”

“因为俞龙没生病啊,只是年岁大了,经不起海上的颠簸了而已。”朱翊钧斩钉截铁的说道:“大司马,朕不是不让大司马询问军务,兵部尚书当然要管这些,大司马身体好些再说。”

“李如松那小子都打不过臣,臣的身体还是极好的!”谭纶想要争取下。

“朕意已决。”朱翊钧不跟谭纶吵架,李如松那是轻敌了,李如松要是知道谭纶的武艺这么好,不轻敌的情况下,老怕少壮,谭纶必不可能赢。

当然也可能是李如松故意让着谭纶,毕竟李如松挑衅说京营武将受制于文官如同奴隶,结果谭纶根本不做协理京营,李如松挨一下,少许多的麻烦不是?

但是按照戚继光对李如松的了解,李如松九成是轻敌了,李如松之前真的很狂傲。

“吕宋总督殷正茂回京叙职。”张居正拿出了另外一本奏疏,殷正茂回来了,他从吕宋坐了一艘三桅夹板舰回京来,按照估算距离京师还有三天的航程。

殷正茂回京述职也是来接船,大明第一艘五桅过洋船,将会交付吕宋水师使用。

廷议的氛围有些压抑了起来,大家都没说话,这次殷正茂回京,身份仍然是大明的吕宋总督,回京办的事是回京述职。

但问题是,吕宋太远了,大明的水师仍然是起步阶段,对于吕宋缺少有效的军事羁縻,吕宋孤悬海外,如何有效统治,是摆在每一个廷臣面前的问题。

殷正茂回京,朝廷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就成了一个问题,而且需要一个基调,更需要一个处置方法。

“礼部上奏说,要不要赐国姓给殷部堂。”张居正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炸的群臣一愣一愣的。

国姓爷!张居正你也真敢想!

但,似乎、好像、也许、可能,没什么不可以的。

说的是礼部上奏,其实大家都清楚,这是张居正的主意,看起来是个馊主意。

“主要是参详了黔国公府,当年黔宁王沐英被太祖高皇帝收养,改姓为国姓,而后黔国公府永镇西南,云南边陲安定了两百年,今日礼部议此事觉得可行,诸位以为呢?”张居正陈述了国姓爷的理由。

黔国公府为什么叫沐王府?

因为黔国公府本姓朱。

沐英八岁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改姓朱,后来因为成丁,朱元璋又当了皇帝,沐英才改回了本姓,但是大家其实都知道,朱元璋一直把沐英当亲儿子看待的,沐英也用自己征战一生回报了朱元璋的恩情。

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朱元璋和马皇后对沐英的收养,对沐英有再造之恩,大明朝的国姓爷,也是自黔国公府起。

要知道云南在大明以前,可是方外之地,百濮之国,但是现在作为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一个稳定布政司的存在,黔国公府的镇守,功不可没。

那么,吕宋能不能有一家国姓府,能不能借鉴黔国公府的成功经验呢?

封建和郡县,不完全矛盾,也是可以对立统一的,尤其是在大明表现尤为明显,云南布政司的世袭土官,比贵州还少,几乎和四川相同。

“朕没意见,赐国姓!”朱翊钧一听张居正,立刻代表老朱家表态了,同意!

没什么不好答应的,费利佩二世号称日不落帝国国王,别说新世界了,就是佛得角也不能有效通知,别说佛得角了,就是西班牙腹地,低地国家尼德兰现在还在闹。

国姓爷而已。

沐英是大明的第一家国姓爷,而下西洋的郑和是朱棣赐姓郑,另外一名国姓爷郑成功,他的本名叫郑森,正式名称叫朱成功,上奏的时候自称为国姓成功,到了鞑清朝才变成了郑成功这三个字。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新书推荐: 江怨 画有五千秋 掌家娇娇揣崽后,战死相公回来了 公主美又娇,撩的王爷脸红心跳 玩野了,霍总的小娇妻是真大佬! 外室独宠?我改嫁攀高枝灭他满门 恋爱要从退队开始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女风水师她一开口 辞职后我成了首富真千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