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三十六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

第五百三十六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2/2)

目录

“元辅啊,你这是不是用力过猛了些?”王崇古面色复杂的说道,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都让王崇古感慨万千,张居正独占讲筵,究竟给皇帝灌输了些什么东西!

大明穷的时候,也就罢了,这大明现在富得流油,内帑常年有数百万的存银,这么扣扣索索,实在是有损国朝颜面。

张居正看着小幅圣旨,真的是一言难尽,他已经有点汗流浃背了,他发誓,这绝对不是他教出来的,他就是让皇帝省着点花,他还在万历三年给皇帝加了二十万两银子的零花钱!

该省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多花,该花花,该花的钱,一厘钱都不会节省,官厂团造的分红,仅仅西山煤局,近三十万两银子砸下去,朱翊钧连眉头都不眨一下。

“这是个大好事啊,如此一来,工兵团营的三级学堂参加科举也会有些优势。”王崇古对陛下蛮横无礼的干涉科举的结果,非常赞同,不是以出身论,而是为了遴选更多的理工人才,这一点上,和工党的主张不谋而合,作为工党党魁,王崇古当然要鼎力支持。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我也如此认为,大司徒以为呢?”

万士和、王崇古拥戴,张居正赞同,就剩下一个辅臣王国光的意见了。

“这不是挺好的吗?户部缺会计,每年十月、十一月审计天下账目的时候,若不是格物院的五经博士过来支援,恐怕这账盘到明年也盘不完,陛下在科举里,专门遴选理工人才的这个做法,我当然赞同。”王国光领着户部,这几年是痛并快乐着,快乐自然是国帑有钱了,户部诸官走到哪里都能挺直腰板。

户部没钱的时候,那是孙子都不如,和工部一起位列六部之末,户部有钱的时候,那走到哪里都是爷!

痛,就是庞大的账目审计了,即便是只盘六册一账中的一账,那也是个海量的工程,每年都要皇家格物院的算学博士们一直来审计,才算是保证了审计的结果。

现在皇帝要扩大算学人才的眷录,自然要鼎力支持。

“那就下章礼部办事吧。”张居正看辅臣们意见达成了一致,就选择了下章,面对皇帝昏聩的圣旨,内阁、六科廊是可以封驳事的,当然这种封驳其实没什么用,皇帝圣意已决,圣旨还是能下达的,但,能不能执行,就两说了。

而辅臣们和皇帝站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事就会被执行,因为就这四位辅臣,哪个不是在朝堂上只手遮天?连万士和都领着一帮笔杆子,谁敢开罪万士和,万士和就敢让笔杆子骂的他出不了家门。

“我这次来文渊阁是这个河南地面工兵团营之事,怎么又卡着不动弹了?”王崇古眉头紧皱的说道:“又不是当初京营提举将才名单,你让谭纶卡,卡也就卡了,那提举名单上,全都是晋人。”

“现在卡河南地面工兵团营的编制,又是什么道理?”

“凌云翼、殷正茂可都是你张居正的人,你这么卡着他,凌云翼心里能没意见?现在河南对面正是较劲的时候,你这么一卡,等同于掐着凌云翼的脖子,不让他干活。”

工兵团营每一个营一万两千人,这个营设立是需要兵部给番号的,但现在内阁迟迟不肯给答复,弄的王崇古都跑到文渊阁来了。

次辅不在文渊阁坐班,已经九年了,除了张居正看病的时候,王崇古代办了一个月,其余时间王次辅来都懒得来。

“都是朝廷的人,哪有你的人我的人这种说法。”万士和立刻表示了反对,虽然结党是事实,但表面上,有些事,还是得扯一块遮羞布的。

“凌云翼在河南招了四个工兵团营,你知道他要几个营的编制吗?八个营。”张居正眉头紧皱的说道:“九万六千人,这个数字实在是有点庞大了,这就是我一直犹豫的原因。”

王崇古用手比划了一个八,用力的顿了顿说道:“八个?他就是十八个,他打得过京营吗?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户,伱担心什么?”

张居正揉了揉眉心说道:“现在吃不饱,可是工兵团营可以生产,慢慢就吃饱了,吃饱了还守规矩,还听话,我在担心什么?我在担心藩镇!河南一地还好说,他就是组建十八个,真的藩镇割据,也能平定,可是大明又不止河南需要工兵团营。”

王崇古一愣,这不就是张鼎思指桑骂槐的那个逻辑吗?

但是张居正考虑的可要比张鼎思全面多了,张鼎思是在搬弄是非,而张居正在担心大明地方藩镇化,若真的是变成那样,内阁四辅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罪人!

“诶有了!”王崇古左手一拍右手说道:“让京营锐卒退役,就到工兵团营提领,这既解决了锐卒安置问题,又解决了可能存在的藩镇化问题,一举两得。”

王国光听闻眼前一亮说道:“这个主意不错。”

反正之前京师工兵团营、京营的旋转门就存在,不如把这个旋转门扩大到地方的工兵团营之上,这样一来,不就两难自解了吗?

王崇古稍加思忖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成,光锐卒提领不够。”

“不够吗?”万士和眉头紧蹙的问道,这还不够?

“不够。”王崇古叹了口气说道:“到地方一两年就成地方的人了,人是会变的,可别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

王崇古没说出来的是:这都是经验之谈!

做宣大总督的时候,他是怎么化敌为友,把朝廷派到宣大的各级官员,变成自己人的?王崇古亲自干过,所以知道紧紧依靠锐卒旋转门到地方履任提举,是行不通的。

工兵也是兵,这就是张居正担忧,安史之乱殷鉴在前,张居正卡着不肯给凌云翼批,是因为凌云翼手下有1500客兵,这1500客兵都是凌云翼从广州带到山东又带到了河南,可以说是转战千里,百战不殆,甚至和京营碰了碰,不大规模动用火器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惜败而已。

即便是可能藩镇化的概率很小,张居正也要慎重。

“粮饷在地化的困局。”张居正颇为感慨的说道,当年是防着王崇古、李成梁,现在是防着凌云翼,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军政,还有赋税问题,粮饷在地化。

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会走散,不是凌云翼个人操守问题,而是时势的大浪推着他不断前行。

粮饷在地化本质是财税问题,是当下生产力背景下的必然,以当下生产力和交通速度,根本不可能对除京营外的任何军事单位进行职业化的军事后勤,这就造成了粮饷在地化,地方军队一定靠地方供养。

从先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开始,历朝历代面对这个问题,都是重内轻外,强干末枝。

“我有个办法!”王国光看着三位辅臣说道:“修一条从京堂到开封的驰道,元辅担心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嗯?!”王崇古眼前一亮,看着王国光说道:“对啊!这个办法好!好得很!”

交通上时间缩短,代表着朝廷对河南地面有着强有力的干涉,而不是轻飘飘的一张纸,意味着更低的平叛成本,如此一来,粮饷在地化的问题,也到了纾解,不必过分担忧。

张居正立刻反驳说道:“好什么好,从京堂到开封,1400里地,驰道一里林林总总加起来要9800银,这就要1372万银,银子从哪里来?说得轻巧,就是按三年来算,一年也要近五百万银了,说得轻巧。”

王崇古低声说道:“要不去陛下那儿借点?陛下那儿有,二月初,陛下在文华殿上,告诉大臣,现在内帑存了七百多万两银子,这买卖合适啊,元辅啊,你想想,这凌云翼就是那个开先河的样板,他领的客兵,这可是别人没有的。”

“只要能把河南工兵团营处置好了,那就是打了个样,只要河南这个硬骨头老大难拿下了,日后,其他各地,就再无人敢动心起念,异想天开了,用1372万银去换工兵团营在大明两京一十五省全面铺开,这个买卖值!”

“容我缓思。”张居正显然被说服了,他非常清楚,从京师到开封这条驰道修通,日后就有无数个驰道排着队等着朝廷去修,如何收回成本,就是大明朝必须要考虑的事儿,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预期收益是极为诱人的,就不说驰道上的钞关抽分局抽水,单单是这个工兵团营可以推行下去,就值得去做了,工兵团营不是还田,但它可以安置百姓。

“贴浮票上奏陛下,户部实在是周转不开,就问陛下借点吧。”张居正三思后决定按照王崇古和王国光的意见,京营锐卒旋转门要辐射到地方,同时也要把驰道修到地方去。

反正京师到开封的驰道,总归是要修的,早修晚修都要修,不如趁着这个关键时间,把这件事办下来。

“算我一个吧。”王崇古看张居正写好了浮票,拿出了自己的印,算是联名,王国光和万士和都没什么意见,都一起下印,算是内阁统一了意见。

朱翊钧收到浮票的时候,略显疑惑,他总觉得张居正现在失去了当年的锐气,当初他要搞考成法,拳打高拱,脚踢杨博,天下舍我其谁的那骨子锋利看不太到了,反而越发变得保守谨慎了起来,连他的张党嫡系凌云翼都信不太过了。

就凌云翼那个好杀人的恶名,不是朝堂上有他张居正护着,有他朱翊钧拉偏架,凌云翼早就被弹劾掉了,哪里还有他去河南耀武扬威之事?

张居正的慎重,是因为大明在变好,张居正不用赌上一切,去博取一个可能存在的未来,这就是张居正保守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大明还是隆庆末年,万历初年那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张居正现在只会比过去更加锋利。

“他们要借朕七百万两银子,啧啧,果然是国帑,讨饭都比别人要的多!”朱翊钧恶狠狠的朱批了这份奏疏说道:“就知道朕借给国帑的银子没利息,跑朕这里募集资金来了!”

朱翊钧对外借债,利息动辄24%,甚至还会因为战争风险,增加利息,但朱翊钧借给国帑的银子,都是无息的,天下终究是他朱翊钧的天下。

朱翊钧批了这笔银子,对着冯保交待道:“让内帑太监崔敏盯着点,这笔银子但凡是有一点没用到正地方,朕就拿户部是问!”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见习刑警 穿成兽世石榴精后,绑定生子系统 从仙武大隋开始 美漫幕后:从让蝙蝠侠找符咒开始 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 我的绝色妻子 公开相亲!我向渣男死对头求婚了 人在诸天,开局诡秘之主 爽翻!小管家靠发疯整顿霸总文学 恶人主母重生后,前夫全家火葬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