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465章 【东方不败】

第465章 【东方不败】(1/2)

目录

1981年元旦,和记黄埔宣布韦理辞任行政总裁职位,并宣布李察信担任行政总裁、夏伯殷担任业务董事、韦彼得担任政务董事。

和记黄埔进入‘三巨头’管理模式,实际上业内不少人都知道,林志超已经基本掌握和记黄埔,不仅仅是长实集团持股达到%的持股,更是林志超本人对和记黄埔的影响力,已经延伸至各个方面。

和记大厦,会议室。

林志超正在和新的管理层开会,从和记黄埔高层的态度来看,在林志超出席的会议情况下,一切都已经是以林志超为主导。只要在林志超谦虚的时候,行政总裁才能获得主导权。

“去年,和记黄埔获得亿的利润,再次创下辉煌,各位都辛苦了!”林志超首先汇报了第一手财报消息。

会议室的十几位洋人,纷纷鼓掌,脸上的表情比较兴奋。

1978年和记盈利只有亿,到了林志超接手的第一完整年(1979),和记盈利已经猛涨至亿(含非经常性盈利亿),而到了去年(1979)更是再次增加,达到亿(含非经常性盈利亿)。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非经常性盈利,和记的三年正常盈利也依旧有:亿、亿、亿,成绩相当亮眼。这些利润中,含有屈臣氏、和寳、和记地产、均益仓的股息分红,但并不是包含这四家子公司的总利润。也就是说,只要将这些子公司进行私有化,和记黄埔的利润将迅速增加很多。

随后,林志超将会议主导权交给李察信,给予一些重用的信号。马世民在新加坡发展已经有一年时间,期间林志超也单独找他聊过,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来,但交情已经有了。

李察信若是不蹦跶,能在和记黄埔总裁岗位待个两三年;若是蹦跶,林志超随时可以让他滚蛋。

“和记黄埔的经营已经进入正轨,彻底摆脱石油危机后的困难。新的一年,我们主要的精力将放在贸易、零售、港口、地产领域.在贸易方面,要加强对内地的贸易额,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

他没有大放豪言,而是决定延续前面的作风,稳中发展,毕竟地位还未牢靠。

至于加强和内地的贸易,这个确实有必要,香港最大的优势,不就是地理位置。国外想做内地的生意,还需要来香港做跳板,而和记黄埔就是香港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所谓的贸易,不一定是出口给内地,也有可能是代理内地的产品,销往海外。和记黄埔的贸易人才储备非常强,仅次于怡和系的存在。

随后,李察信说道:“地产方面,正值大热,可以加强一些投资。”

说到地产,显然林志超不允许李察信干涉太多,他随即说道:“黄埔船坞的事情还正在谈判,港府要价19亿港币,虽然还没有谈妥,但显然不宜再投资其它地产项目。与此同时,香港仔中心要尽量进行全部出售,回笼资金,去专心开发黄埔船坞项目。”

李察信见状,立即转变风口:“林爵士说得很有道理,黄埔船坞若是开发成功,将是下一个太古城,所获得的利润.”

大家见状,自然是开始同意林志超的观点。

实际上,林志超现在就是在和港府慢慢的磨时间,他脑子有病才缴19亿港币补地费。一旦现在开发,销售的时候就是房价最便宜的时候。

而留在华英谈判最后的时候,去和港府谈补地费,港府他需要振兴地产(牵涉卖地的前景),就需要这样一个大项目来刺激楼市,故不会要价太高。

期间只要将图纸方案搞出来,一谈下来就可以开工。

当天整场会议下来,林志超和新管理层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相信后续又足够的默契,应该无忧。

林志超携周淮安来到港府的官地拍卖会,这一幕让现场的人并不奇怪,虽然这两年时间,长实集团在官地拍卖会斩获很少;但只要有优质的地皮,林志超又正好在香港,他便会参加。

在大家看来,长实集团减少官地购入,是因为长实集团本身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以及又连续收购多家英资,享受旗下的丰厚土地资源;最后就是很多企业上门合作,提供土地给长实集团开发。

而今天之所以惊动林志超的大驾,是因为有一幅港岛大谭湾白笔山地段的‘豪墅豪宅群地皮’,事前已经有人预测,这幅地皮的成交价将达到十亿港币以上。

不远处的鲍富达和黄廷芳坐在一起,两人交流了一下。

黄廷芳:“放心,长实集团的战线拉得很长,据说还去英国投资了证券业务。”

鲍富达:“当然放心,我们两家财团实力加起来并不弱于长实集团,而且我们置地显然更有豪宅豪墅开发的经验。”

原来,此次置地和信和地产联手,意欲拿下港岛大谭湾白笔山地段的地皮,所以黄廷芳和鲍富达坐在一起。

而自从失去九龙仓集团、鲍富达上位后,置地逐渐增加地产的开发力度。如今香港地产火得发烫,太古城的住宅楼价已经卖到1200港币每平方尺、北角住宅也卖到1020港币每平方尺。

毫无疑问,置地已经决定大显身手,欲重新夺回地产霸主的地位。

目前,长实集团市值170亿,置地的市值是120亿,相差越来越大了;当然,市值第三的是太古地产,仅40亿而已;第四名是新世界发展,凭借新世界中心的加成,市值38亿;第五名则是新鸿基,市值为36亿港币。

黄廷芳和鲍富达简单交流一下,便起身去打招呼,大家还是能做到私下关系不错的。

鲍富达:“林先生,最近在拍卖会已经很少见到你了!”

林志超:“他们来也是一样!不过我们错过了不少机会,没想到地价长得那么快,白白错失很多机会呢!”

鲍富达:“能让林先生惋惜,真是不常见的事情,你可是少有从四十年代后期,就能准确把握地产周期的行家呢!哈哈!”

林志超:“这地价确实涨得让人措手不及,马也有失前蹄时候嘛!”

看到鲍富达的模样,林志超想不给置地上饵,都是不行了,否则真对不起‘大机遇’。当然他并不是和置地、信和,在今天进行抬价,而是另有打算。

接下来,林志超又和其他地产商交流几句,随后和郑裕桐坐在了前排,另外一边是李高福。

至于李兆基和郭德胜,两人都不太喜欢从官地上购买地皮,而是喜欢收购旧楼和换地权益书,果然是一脉相承;特别是李兆基,是最少出现在官地拍卖会。

拍卖会很快开始。

一共就三幅地皮,最贵当然是白笔山地段。

林志超发现,黄廷芳是最积极的,难怪前世信和在1983~1984年差点倒闭,产生10亿港币的亏损;若不是黄氏资金实力雄厚,1985年的黎明就未必属于信和了。

“这地价高得吓人!”郑裕桐叹道。

“外来资金太多,自然是会炒高香港地价、楼价。你怎么不喊?”林志超笑道。

“顶得太高了,我再顶一下,除了推动更高的价格,没有什么意义。”郑裕桐回道。

林志超点点头,这是个人的作风。

李兆基极少参加官地拍卖,一样成为四大家族;

郑裕桐在官地拍卖会一般不会‘顶价’,后世虽然在发展地产领域连恒隆都不及,但还是跻身四大家族。

说白了,把握时机重要性,才是最重要的。李兆基胜在长期储备地皮,且拥有中华煤气;郑裕桐胜在拿下两个大项目——新世界中心、会展中心,且拥有周大福。

轮到白笔山地段拍卖时。

林志超开始进行喊价,一时间现场火热起来,不少地产商纷纷看热闹。

记者也纷纷记录这一刻,连明天的新闻标题都写好了——置地两手信和,挑战长实集团。这就已经够吸引人了,这些年围绕着长实集团和怡和系的竞争,一直是新闻吸睛的原因。

然而,今天当价格达到亿时,林志超已经摇摇头表示放弃。

不是非卖品!

鲍富达和黄廷芳大喜,最强对手居然退出?

不过,他们还有两家对手呢,一个是澳洲财团,一个是新鸿基。

当然,最终还是置地、信和赢得了这幅地皮,代价是亿港币。

失控了!

这一刻林志超直观的感受到置地的投资,已经开始失控。

这个项目按照目前的成本,盈利已经微弱,预计也就20%的模样。而置地鲍富达、信和黄廷芳显然是在赌——地产还会继续上升。

回到长实集团。

林志超立即召集几个核心高层,在自己的办公室开会。

“我准备让长实集团出售亚马逊商业地产的股权,回笼的资金,去购买我旗下公司——维港置业的220万平方尺新界地皮和换地权益。争取上半年完成这笔三方交易!”

趁着两边的资产都旺盛,迅速完成这一笔价值13~15亿的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用团藏炼制万魂幡,他说我太极端 我死后,渣男太子哭倒城墙 重回妖鬼夫君为我战死前 一心成为黑月光,娘娘她步步高升 重生年代:辣媳带全家逆袭万元户 黑之书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兽世好孕娇美人,绝嗣雄性宠疯了 快穿:当恶毒女配是娇媚尤物后 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