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太师 > 第102章 郑村坝会战(下)

第102章 郑村坝会战(下)(1/2)

目录

一三九九年十一月初五,郑村坝,大雪。

不同军中多数人,一早上起来看到风雪交加,李景隆的亲兵队长李达,就有预感王保保会在今天发起总攻。

前元枢密院知院,虽被元顺帝、元太子、先帝赐给不同的名字,但李达只认王保保这个名字。

李达曾跟着李文忠,参加过洪武五年的“岭北会战”。

李达亲眼看到之前牛得几乎要上天,在被王保保大败后,狼狈逃回的中路军的各种惨象。

作为东路军的一员,李达永远不会忘记东路军在被王保保包围,在即将渴死之际的种种。那些天的记忆,李达甚至有些不敢去回忆。

后辈问他,他只是说人在饥渴之中,是什么都能做出的。若追问,李达也只是简单地说:若不是地底突然冒出泉水,他将身葬漠北。

对李达来说,神出鬼没的王保保,就如同噩梦一般的存在。说句灰心的话,李达是真不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遇到王保保。

不止是李达一个人,如此。

在洪武十九年,大将军徐达再领大军北伐之际,李达亲眼看到老将军李文忠当时的纠结。

老将军既想报仇雪恨,又害怕被已经更名的王保保再次击溃的心理,转换成头天晚上说要向陛下请缨再征大漠,一觉起来却不再提此事。这些情形,李达仍历历在目。

在当时,天底下只有大将军徐达,敢与王保保在战场去争锋相对。从老将军一直未主动请缨的这事实,李达不得不承认这点。

即便平生未尝一败的傅友德,在洪武初年统一中原之时,在他击败王保保部下,待王保保亲来之时,傅友德也是立即挂了免战牌。

后在“岭北会战”时,西路军的傅友德在得知中路军、东路军大败,王保保即将率军回到漠西之后,傅友德从漠西的撤兵速度可谓神速。

不过,李达知道傅友德的撤退,是对的。用少于王保保的兵力,与大胜而归的王保保决战,稍微有些脑子的人都知道这纯粹是在找死。

“保住有生力量,以待将来,才是大将该下的决断。”这是李达亲耳听到老将军李文忠,事后对傅友德的评价。

是的,若是傅友德再败,明军精锐尽损的话,李达甚至认为王保保可以率军,从漠西向中原长驱直入了。

后来,秦王因虐待王妃王保保之妹,勾起已与明“讲和”的王保保怒火,而发兵南侵。李达曾闻陛下与年轻的燕王,就此事,当着秦王的面,骂其为蠢货。

陛下想骂谁,就骂谁,很好理解。

但燕王骂秦王,在当时明廷的顶级圈子中,也没多少人觉得奇怪。

要知道燕王对太子,不仅连装模做样的恭让都不屑为之,而且还不止一次说太子嫉妒他功劳大……所以燕王当面称秦王为蠢货,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燕王酷似陛下,燕王做出了与陛下类似的举动,了解陛下与燕王之人,都不会大惊小怪。

不过,燕王在他岳父徐达逝世后,做出了在他的铁杆皆与王保保有着血海深仇的情况下,还冒着万死去招降王保保之事,就连太子、秦王、晋王、太师都对此,大吃一惊。

李达不知道燕王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

但李达知道,若没有那次招降,就没有燕王之后在漠北、漠东、漠西的连续大胜,没有在北方的大胜,“燕王扫北”之事,也不可能在大明境内几乎家喻户晓。

同样,若没有之前的“燕王扫北”,现在也压根不会存多数军头既同情燕王,又害怕与燕王兵戎相见。

对少主李景隆违背老主公遗愿,不顾燕王的招揽,而效忠建文。李达劝过,他更因李景隆一意孤行,而生出回老家当土财主的想法。

不过后来李景隆的话,让李达改变了主意。

李景隆说:“老叔,‘燕王扫北’已让燕王有了自己的班底。一旦燕王登基,他势必会提他班底在大漠的战绩,到时不知会有多少公侯伯要诞生。那时,李家能在新朝排老几”?

李达哑口无言了。说实在话,要让王保保与贺宗哲排在李景隆之后,就连李达都觉得不合适。

李达甚至不能说毕竟李景隆与燕王是亲戚这话,因为燕王对太子、秦王、晋王的态度,就已经说明一切。

李达并不理解燕王与太子、秦王、晋王是竞争关系,在他看不出皇子之间矛盾根源之时,他确实认为燕王这人残暴无情。

尤其是在耿炳文兵败,得知燕军将驸马王坚处死之后,更让李达觉得少主这么做,确实有着他的道理。

而且此次少主李景隆领“征虏大将军”,而率军北上。李达心中也多少明白,少主有为老主人雪恨的意思。李达也清楚少主心中一直有着当天下第一名将的愿望。

与王保保对决,是少主一直渴望的。

不过在大军出发之际,李达就已在军中,当着各路将领,将张玉称之为王保保。

尽管李达知道这会让诸将对王保保以往战绩而生出恐惧,继而对士气产生负面影响;尽管他知道,自己仍称其为王保保,是对给王保保赐名的先帝,一种亵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五旬老太守国门,英子我要迪士尼 恶女重生,凭什么还是白月光 开局一把斩魄刀,打造最强雾隐村 都市风流狂医 退婚后,发现孕检单的盛总疯了 养儿防老?黏妻娇王带娃苦苦熬! 前妻闺蜜直播,我修仙者身份曝光 综武:人在七侠镇,开局说书北凉 龙珠:我,雅木茶,诸天最强 历史国战:开局黄巾起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