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56章 靴子落地(中)

第256章 靴子落地(中)(2/5)

目录

工业化的本质上是建立规模化的市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产业生态。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生态”二字,也就是说这些产业需要成体系,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有机体。

但是,建立规模化的市场,在后世来说,那需要进行昂贵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铁路、公路来降低物流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而且收益不高,所以这些都不是私人资本愿意干的事。

以高务实的京华这样强大的财力,修一个定南城都差点要勒紧裤腰带,指望他去修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那不是要了老命?

至于铁路,眼下连蒸汽机都没有,钢铁产能也达不到那个地步,根本就是基础产业不过关,现在自然提都不必提。所以此时京华的对外扩张、据点建设全都是依托海港来进行,就是这个原因——高务实付不起这样巨大的“沉没成本”。

按照后世经济学上的理论,要建立和发展产业生态,需要使得实体产业有利润空间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资本增密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包括人、财、物的资源聚集。

在后世,通过引进成套技术来迅速建立产业生态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当然这个一般不能算沉没成本,因为这个投入产出还是非常可观的。红朝建国后,从教员时代到改开之初的四次经济层面遇到的危机基本与此有关。

高务实面对的情况与那个时候略有不同,因为红朝建立之时不仅经济一穷二白,也没有对外扩张——当然也不具备那个条件,故不可能通过欧洲列强式的掠夺模式完成资本积累。

好在高务实面对的情况比那时候总好了不少,他可以通过穿越者的技术优势在国内完成资本积累,可以通过身份地位优势结合之前的资本积累拉拢一批旧利益集团,继而形成合力开始对外扩张。

但是,扩张的目的,于欧洲而言只有掠夺,于高务实而言则还有更高需求,他需要的不是殖民地式的扩张,他需要的是“建立根据地”。

这就意味着他不能一味掠夺,他要同化当地原住民,用“归化户籍制”来将原住民转化为可以作为统治基础的“汉人”。也意味着他需要建设当地,而不是只把当地作为“单一原材料生产基地”来建设。

为什么后世在二战后独立的绝大多数国家最终都不能完成工业化?因为他们的经济基础就是“单一原材料生产基地”,不具备全面性,不能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没有所谓产业链这种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偷香窃玉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周元赵蒹葭小说全文阅读 木叶最强叛忍,从征服纲手开始 NBA:执教湖人从鲨鱼离队开始 入赘为婿后他只想吃软饭周元赵蒹葭小说全集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入赘为婿后他只想吃软饭周元赵蒹葭小说全文阅读 全民:散人垃圾?我精通全职业! 晚来春晓林春晓梁棋生陶然小说全集 重生:嫁给病弱郎君后,我靠躺赢当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