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廿九)三成式裹挟

第281章 朝归倭附(廿九)三成式裹挟(2/3)

目录

照长盛的想法,家康的实力的确十分强劲,能力之强也十分可怕,可是只要一旦接受了他,与他成为同僚、同袍甚至朋友,那他就会变得不可思议地温顺。

三成提到小牧长久手之役,但与当时的家康相比,后来进入大坂城后的家康是截然不同的……

顽固的家康曾让太阁都束手无策,可是自从打消了对家康的偏见之后,长盛就觉得他如同绵羊一样温顺老实。

这让长盛不禁想到信长公与家康的“清州同盟”,那是全天下友谊的典范,也是家康个人诚信的最佳注脚。长盛每每想到清州同盟,就很难认为家康会是个小人。

在实力至上的日本战国时代,所谓情谊、血缘、结盟成为了战国大名扩张的手段。在当时的日本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同盟,例如十分著名的由武田、北条、今川三家结盟的“甲相骏三国同盟”,还有织田信秀与斋藤道三的“浓尾同盟”等等。

然而,在战国时代,事实上这些同盟的约定大多也如同废纸一般,早上还互赠礼品给你道贺的盟友,有可能晚上就提着刀闯进你家,宣布占领了你的城池。

不过,在日本战国大名之间的同盟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异例,那就是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之间缔结的“清州同盟”,也称“尾三同盟(尾张、三河同盟)”、“织德同盟”。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缔结盟约之后,终其一生都未与德川家康破盟,而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不离不弃地默默守护着织田家领地的东侧。

在此期间,最值得一提的事情恐怕就是“信康切腹事件”了。根据以往的旧说,织田信长嫉妒家康嫡长子德川信康的才能,借口德川信康内通武田家,要求德川家康处死嫡子。

不过,根据后世日本人对当时史料的发掘,德川家康与德川信康这对父子之间其实早有恩怨,织田信长不但没有插手这件事,反而还是一个“被通知”的家伙——因为德川信康是织田信长的女婿,所以家康如果随意处置德川信康的话,就有破弃清州同盟的意味在里面。

这就例如武田信玄幽禁的嫡子武田义信,就是今川义元女婿,武田义信失势后,武田家就与今川家破盟了。

正是因此,担心引起信长疑心的德川家康派遣家臣酒井忠次前往安土城,向织田信长解释德川信康为何被幽禁。织田信长也比较大度,当即表示这是德川家的私事,由德川家康自己处置即可。

也就是说,信康之死其实完全出自德川家康自己的手笔,并且在后来建立江户幕府以后,德川家康为了贬低这个嫡子的地位,还将其苗字从“德川”改回了家格较低的“松平”。

扯远了,说回来。家康对信长的承诺有么多看重,称不称得上一诺千金?古人说“论迹不论心”,就是说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家康怎么做的?哪怕是秀吉“中国大回返”击败明智光秀,又很快击败织田系内部最大的挑战者柴田胜家,家康也不承认他能继承信长的基业,而坚持要辅佐信长之子织田信雄与秀吉对抗——也正因如此,才爆发了小牧长久手之战。

凡此种种,都是世人眼中的诚信与忠义,而他也凭此成为了后世日本人称赞的忠义典范。

至于长盛心目中“来到大坂的家康”,这的确是增田长盛心中记忆犹新的。

家康最初来大坂城,乃是天正十四年(1586)之后的十二年,这段时间实乃多事之秋。至今仍在继续的朝鲜之战不消说,利休居士切腹、关白秀次自尽、与大明议和、议和破裂之后处分三成和小西行长……

无论何事,家康处理得均颇有分寸。每一次,家康都会尽量多的救人性命,受他救助之人早已为数众多,说得不客气点,要不是家康相救,很多人恐怕都要被太阁勒令切腹。

甚至议和破裂时,连三成也受到了家康的恩惠。正因为家康在长盛心目中是这种真正德高望重之人,长盛才认为应舍弃敌意,向其表达善意。

德川家康当然也曾是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骁勇虎将,但如今他既是已故太阁指定的摄政之人,其孙女千姬又与幼主秀赖有婚约。若抛弃敌意与之接近,不用说幼主,到了幼主与千姬的后代,家康的血脉也一样直接成了丰臣之主呀!他凭什么要多造杀孽?

与其对家康敌意大炽,不如逐步接近,让两家合为一体。这才是长盛的意思,只可惜长盛虽然一直这样考虑,可三成哪能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极品假太子 从婴儿开始的先天人族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周元赵蒹葭小说全集 不识明珠不识君 偷香窃玉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周元赵蒹葭小说全文阅读 木叶最强叛忍,从征服纲手开始 NBA:执教湖人从鲨鱼离队开始 入赘为婿后他只想吃软饭周元赵蒹葭小说全集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