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圩一)共襄盛举(7K)

第283章 正国本(圩一)共襄盛举(7K)(3/5)

目录

当时的700万两啊,别说拿去给早期还在为大明卖力的洪承畴,亦或者最终战死的孙传庭,你就哪怕拿给左良玉那种人,他都能去顶着李自成勐攻勐打好一阵了。

所以,明亡的原因虽多,但最根本、最关键死因就一条:收不上税。

不过,收不上税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大明独有的,而是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即便发展到现代也普遍存在的。

根据前文,可以说明朝财政破产,根源是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随着人口的膨胀和土地的兼并,底层平民大量破产、无力交税,同时上层的食利阶层的大量繁衍使得国家的经济和财政不堪重负。但是不止明朝,中国统治时间较长的封建皇朝几乎都经历过收不到税的窘境。

西汉末年收不到税的结果,是王莽发动了意在平均地权、解放奴隶、超发货币的王莽改制;东汉末年收不到的税的结果,是大量卖官鬻爵,把国家政权让给了替东汉朝廷消灭黄巾军的新军阀;唐末收不到的税的结果,是长安的收复要靠回讫雇佣兵,并且以允许回讫抢劫长安作为报酬,同时这时候的唐朝对各地的藩镇割据无能为力。

鞑清前期跟大明一样,是依靠合法免税的“军户”压制不能合法免税的“民户”。只不过明朝合法免税的“军户”是锦衣卫和锦衣卫背后的军功勋贵集团,以及挂靠在其名下的各地卫所军头;鞑清合法免税的“军户”则是八旗集团和汉族军阀;至于明清两朝的士绅,名义上是不能免税的“民户”。

雍正搞“士绅一体纳粮”,建立在八旗军事集团支持的前提下,这和原历史上的万历帝依靠宦官、锦衣卫向士绅征收商税、矿税本质上是一样的。宦官的背后是皇权,锦衣卫的背后是勋贵——明版“八旗”集团。

而且跟明朝的勋贵一样,鞑清的八旗后来也腐朽了,鞑清也经历了从能够收到税到收不到税的转变。哪怕雍正杀了个人头滚滚,终于搞出了“官绅一体纳粮”,可是到了乾隆时期,税又收不上来了。

乾隆逐渐败光了雍正留下的家底,嘉庆则靠抄和珅的家补贴了一部分财政收入,然而到了道光上台,财政困难到开始在龙袍上打补丁——这个举动虽然是象征性的做法,但逼得他要做这种行为艺术,本身也说明了彼时财政的困难。

不止中国,在近代一直代表所谓“先进制度”的西方国家一样发生过财政困难,而且这种困难还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

西方国家当年解决财政问题的最终办法,大多并不是逼自己国家的富人多交税,而是通过对外军事侵略和殖民扩张,通过扩大剥削对象来解决自身的财政困难。

正因源头如此,所以后人才会看到一些“令人诧异”的“怪事”:等到欧洲的殖民主义体系瓦解,欧洲的军事力量也急速衰弱。

而到了高务实穿越前,随着米国经济发展的渐趋停滞,其每年的财政赤字已经占到整个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的八成,债务余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00%。该国查尔斯顿大学教授范登堡甚至表示:“米国财政已经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与财政困难相对应的是,米国的军事力量也在收缩,开始从中东和阿富汗撤军。也就是说,还没有明朝历史长的全球第一帝国,已经像明朝那样面临财政困难、军事收缩的窘境。

此时似乎可以得出两个假设:其一,如果米国像明朝那样不能靠借债缓解财政问题,那么恐怕也已经要爆发“甲申国难”了;

其二,如果明朝可以像米国那样向全世界借钱(金融霸权的收割),则恐怕还能活很久!

跟中国古代相比,现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多了国债作为税收的补充,借以缓解财政危机。

但凡稍稍研究过财政危机的规律就会发现,财政危机是跟经济危机直接相关的:如果经济发展得不好,“中产”大量破产,则税收自然减少,而财政危机自然发生;经济发展得好,“中产”大量增加,则税收自然增加,财政收入自然充沛。

所以,现在大明的财政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能交税、肯交税的人群规模持续减少,能避税、能免税的人群规模持续扩大。

故,要想解决财政问题,其实只有两个思路:要么让肯交税的人变得有钱起来,要么则让有钱的人变得肯交税起来。当然,最好是双管齐下——我全都要!

不过说是这么说,“全都要”毕竟困难重重。比如前者,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全民收入,这在农业时代是异常困难的。因为生产力就摆在这儿,你不可能做到“物资产出极大丰富”,而帝制封建国家显然没有搞全面扶贫工程的社会思想基础。

因此高务实只能考虑第二种方案,即让有钱的人变得肯交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新晋 真千金重生后,她一路开挂了 全民兽化:从野牛到凶兽穷奇 手撕颠公颠婆,快穿宿主超威武 不要种田要修仙 道门无上 超时空超市 阴天师 和反派灵魂互换后,糊咖打脸全网 禁爱!裴总别乱来,夫人已水泥封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