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3/3)

目录

马场、城池、移民、粮草、耕牛、甲兵等一系列军政相关项目,无法凭空而建设起来,几乎都是要从吴楚这边出人出钱负担。由于江淮毗邻吴越,负担江淮支出的重担,则就是落到吴越人头上。

实际上,经营江淮战略早期,江左民间不乏有微弱的声音,认为打江淮没什么必要,要北伐不如从襄樊出击。当然这些声音,还没传到朝廷上,就被张昭、步骘、顾雍、陆逊等人集体压下。

当然重要的是,吴越士人本身就是南汉的获利者之一,其中大批士人为刘备效力。有付出才有回报,他们尚能接受。

相比于经营江淮战略,从巴蜀北伐的方案,常遭蜀中士人的抨击。蜀道绵延千里,缺乏水道转运,战兵四、五万人出征,所配备的农夫至少有十万左右,其所影响的是几乎整个蜀中的百姓。

尤其是数次北伐无果,连续损兵折将,已让蜀中士人多有怨念。他们入伙晚,朝廷中缺少他们的位置,所任者不是荆楚人,则就是吴越人。

楚人因各种原因,中高官人数多于吴、蜀世人。故而蜀人入朝,对他们的几乎没什么影响。而吴人为了保证己方利益不被蜀人所抢,在朝中常常打压蜀中士人。

今南汉国中高官,旧益州籍贯者,唯镇北将军黄权,且嘲讽的是黄权、王平、阎蒲等一众中高层官吏在南汉国中,他们的籍贯非益州人,而是梁州人。

蜀人因晋升困难,及长期被压榨,对从巴蜀北伐多是有怨念,但并非所有人如此,至少得到提拔的部分蜀人,全心全意为大汉效力。

总之,南汉国内矛盾错综复杂。霍峻北伐徐淮的顺利,从政治意义上而言,让那些淮泗士人愈发倾向北伐,而在淮泗士人的团结安抚下,江左士人亦能跟随从之。

至于巴蜀内部,只能缓缓为之。蜀人入伙晚,他们不比巴人善战,相较吴楚士人而言,也无明显优势。今之形势下,被压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诸葛亮浏览着霍峻送来经营东海郡的书信,说道:“威公,今霍督欲复建海西、朐城,且在郁洲岛上建设营垒,屯兵蓄民,所需物资钱粮众多,则由君盘算规划支出。”

杨仪上前,伸头看了几眼霍峻所提出的规模要求,说道:“霍督迁下邳百姓三千户,远徙安置海西、朐城、郁洲三城,按人口数目而言,至少需十万石。如令江左百姓归乡,则所费数目宜当倍之。且不计耕、及三年免税钱粮。”

“且先算之!”

诸葛亮将书信交予杨仪,说道:“与霍督商榷相关数目,合表总计。东海郡是为伐青徐之前哨,如能巩固之,当大有裨益。”

“诺!”

杨仪拱手应道。

行军作战,杨仪或许略有不足。但他擅长成本控制,总能为南汉节省出成本花费。这让诸葛亮非常喜欢用杨仪,毕竟南汉实在是需要精打细算。

及待杨仪退下,马谡说道:“丞相,陛下不日撤军,武关道绵延千里,或山道崎岖不便。如贼军引兵追击,谡恐陛下所部当会因难以进退,致使兵马折损严重。”

武关道虽有丹水,但蓝田口至上洛此段道路崎岖,无水流牵引。马谡担心刘备会在山道地带遭遇魏军追击,从来会损失惨重。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今法令君在陛下身侧,纵使贼人追击。料法令君之能,亦能助陛下击退追军,此无需为忧!”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官场贵人相助我青云直上 绝户?我在八零当顶梁柱带飞全家 张轩沈颖 官场贵人相助我青云直上 官场贵人相助我青云直上张轩沈颖 我在异界词条成神 谁给大明续命了? 师尊,你也练双修功法? 娇妾无情 夜月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