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

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2/2)

目录

“当我们去田间地头,农民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宰者,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在人家擅长的,且辛勤耕耘的领域,不尊重人家呢?”

“传统文化、文明想历久弥新,就得这样踏踏实实的去践行,而不是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类具象化,教条化的形式主义。”

“文明、文化本就是从实践总结而来,可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这些投了个好胎的上层精英,很多人,都只是把这些东西,冠冕堂皇挂在嘴上,只说不做。”

“我有理由相信,随着这种极端越走越远,我华夏的传统文化、文明最终一定会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可能数百年一蹶不振!”

这可不是他危言耸听。

而是历史发生的事情。

文化自信荡然无存。

反倒是,由强盗劫掠发展而来的西方实用主义文化。

未来竟然成为了文明的象征。

这其实就是真小人和伪君子。

造成这一切的本质,就是人人都把传统文化、文明,当做青楼的窑姐儿。

什么时候需要了,打扮打扮,装点装点就拿出来。

窑姐儿就是窑姐儿!

一股子风尘气,总有露馅的一天。

等露馅儿了,人们又在巨大打击下,把相当于窑姐儿的,非实践文化,当成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自卑。

“四叔!”朱允炆忽然举手。

众人纷纷看去。

朱棣点点头,抬手示意朱允炆发问。

朱允炆起身,紧盯朱棣,“四叔心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等同于青楼女子吗?”

许多人微微皱眉。

任谁都能听得出,朱允炆语气很冲。

朱棣也不计较,“你应该没有好好听我讲,我所类比的青楼女子,是我们只说不做,教条化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原数千年开始,就是一个农耕文明,我们的文明、文化都是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也只有踏踏实实的实践,才能真正把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以及强大的文化威力,发挥出来……”

宋濂不停点头,愤怒已经全消,缓缓坐下。

朱允炆看到宋濂都坐下了,而且朱棣的阐述,又找不出任何漏洞,不由脸上火辣辣,悄悄坐下。

朱棣继续道:“中原的陈腐之气,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在践行传统文化过程中,走上了一条光说不练的邪路造成的,就好比,尊重,如果我们的官员,精英,去了百姓主宰的农田、工人主宰的工厂,能予以农民、工人尊重,那些尊贵卑贱形成的陈腐之风,都会一扫而空……”

……

原本计划讲一节课的时间。

可最后,被宋濂、赵翥、朱樉等人极力要求,朱棣讲了整整一个上午。

临近中午下课。

朱棣告辞要走时。

宋濂拉住朱棣的手,“王爷,我这把老骨头,能不能去燕藩看看,王爷敢不敢带我这把老骨头去看看,我可以写一份声明,出了任何事情,都与王爷无关。”

在此之前,他对燕藩的种种。

本着与大明无关,不掺和的态度。

燕王在外面,即便再怎么‘胡作非为’也影响不到中原百姓。

所以,他虽然不赞同燕藩的文化改良,姑且称之为改良吧。

但也不像其他人那般仇视。

可今天听了此王讲述,他特别想去燕藩看看。

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子骨。

也知道燕王的处境。

若是他在期间出点事情,某些卑劣之人,肯定会以此做文章。

他这个士林大儒,影响力不小,很容易被那些卑劣之人利用。

可他听后,真的太想去看看了。

否则,死都无法瞑目。

朱棣含笑拍拍宋濂的手,“先生想去学生燕藩看看,这是学生的骄傲啊,哪个学生,不想让自己尊敬的先生,看看自己取得的成就。”

“哈哈……”

宋濂顿时高兴笑了,“好好好……”

朱棣再次和宋濂作别,转身离开。

‘太会邀买人心了!’

朱允炆紧盯朱棣背影,宋濂在大明读书人中的影响力可十分大。

若是大儒宋濂都要去燕藩看看的消息传出去……

他难以想象,会对大明士林读书人,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朱允炆在朱棣走远后,趁着众人还在讨论朱棣讲述的内容时,匆匆离开。

不行!

他绝不能让宋濂去燕藩。

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姥爷。

让姥爷想办法,劝阻宋濂不要去燕藩!

朱棣离开大本堂后就赶往坤宁宫。

吃过午饭后,他们一家就要出宫,去泰山家住几天,然后住到会同馆内。

朱棣尚未抵达坤宁宫。

他在大本堂的讲述,以及宋濂想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就已经在宫内传开,并且迅速向宫外飞去。

……

“阿爹,快洗手吃饭,皇祖母做了你和娘亲最喜欢吃的饭菜。”

朱棣进入宫院,在外面等着的祈婳,就匆匆跑来催促。

朱棣简单洗漱期间,朱元璋也赶来坤宁宫。

一家人坐下用午膳。

朱元璋一直等朱棣吃的差不多,开始喝汤时,才笑问:“听说,你今天在大本堂讲课,把宋濂那个老东西都给折服了,还要写声明书,然后跟你去燕藩看看?”

此事,一直亲自忙碌午膳的马秀英、徐妙云还不知晓。

听闻后,全都诧异错愕看向朱棣。

朱棣放下筷子,笑着点头,“宋先生的确想去看看,不过,我估摸着,这件事传开,肯定会有人去游说劝说宋先生,毕竟,这位老先生在大明士林读书人间的影响力太大了,很多人,都不希望这位老先生去燕藩的想法,真的成行。”

哼!

朱元璋瞧着朱棣一脸不在乎,不由没好气哼了声。

“咱希望宋濂这个老东西能坚持住,去你燕京看看,这样,有利于大明年青读书人,接受新风。”

朱元璋说着,话锋一转,好奇问:“你治下的文官,都能做到你讲述中,去农田发自内心尊重农民,去工厂,发自内心尊重工人?”

朱棣用手帕擦了擦嘴,摇头笑道:“父皇,怎么可能,这群人也是从咱们中原跟我出海的,数千年,尊贵卑贱、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怎么可能这么轻松改变,不过,他们现在就是虚情假意,去了村里,也不敢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了。”

“想要扭转陈腐之气,真正做到我所说的实践性传统文化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通过提高百姓政经地位,让官员不敢吆五喝六,在官员和百姓、精英和百姓相互长时间磨合后,人们习惯了这样做后,就会慢慢从不敢,到习以为常,最后认同。”

朱元璋默默点头。

老四的两个理念,本质上,就是通过赋予百姓更高更大政经地位。

实现中枢下面的力量平衡。

但没有太大削弱中枢的集权,导致权利涣散,中枢战斗力衰减。

说白了,就是把下面县官、士绅、商人的一些正经地位,通过两个理念,分润给百姓很多。

这套理念中,充满了浓烈的斗争思维。

朱元璋收敛思绪,笑着提醒:“吃饱了,就抓紧时间休息,辉祖已经催了好几次,邀请你去金陵工业区,帮他把把脉,而且,蓝玉昨天也回来了,和京营的瞿能、朱能、丘福他们商议,向爹提出邀请,想邀请你去京营看看,咱答应了。”

朱棣不由扶额,无奈道:“父皇,我还想去金陵周边的城池、农村好好看看,我的人民经济、精英经济论述,缺乏一些反面的实践参考,明天去完京营,再有什么邀请,你可别替我答应了。”

哼!

朱元璋笑哼,“好像很多人稀罕你似的,除了蓝玉他们,自己想想,谁还会邀请你。”

“我先去睡一会。”朱棣脸微红,起身匆匆就走。

哈哈……

身后传来众人的笑声。

……

午后。

朱棣和徐辉祖汇合,乘坐马车出城。

“这是燕王的马车吗?”

“俺看到燕王了!”

……

百姓透过玻璃窗内的薄纱,看到朱棣时,激动议论。

“听说,给皇子皇女们讲课,大儒宋濂宋老先生,都说要去燕王的燕藩呢!”

“现在已经有三位影响力极大的大人决定去燕王燕藩看看了,阁老刘伯温、韩国公李善长、大儒宋濂!”

“这三位大人的影响力可不小啊!连这三位都主动提出,想去燕王燕藩看看……”

……

马车内。

徐辉祖坐在朱棣对面,拉上车窗玻璃,笑道:“姐夫,自从陆续传开,阁老、韩国公、宋大儒主动请求去姐夫燕藩看看后,这个消息,就在百姓、读书人中间,引起了极大议论。”

实在是这三人的影响力太大了。

“现在,百姓都在议论,还会有谁,主动提出来,去燕藩看看,这回,咱爹肯定也要去,我估摸着,等汤二叔过年回来,也会提出去看看……”

这些老一辈,无论是在读书人间,还是在军中影响力都不小。

……

姐夫、小舅子二人谈话功夫来到金陵工业区。

马车在工业区外面停下。

朱棣下车。

在徐辉祖的陪同下,走入里面。

八座在燕藩已经更新淘汰的小高炉,首先映入眼帘。

八座高炉,只有两座冒着烟。

其他六座,锈迹斑斑。

日常保养维护太差了。

他燕藩那边,这种更新淘汰掉,拆卸了的小高炉,工人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保养。

崭新如初肯定不可能。

但依旧立起来,没有任何隐患,马上就能投入生产。

工人们之所以如此爱惜这些更新淘汰的小高炉。

因为,这些小高炉是工厂的资产。

这些资产只要能出售,工人们就能按照身股分钱。

哎!

徐辉祖叹了口气,介绍道:“得到水泥制造技术的商人们,尝到了甜头,现在一群太子系的成员,又在游说太子放开高炉冶铁技术,我要是无法让金陵工业区起死回生的话,未来,连这两座还在生产的高炉,恐怕也会熄火。”

“为什么,这技术到了私人手里就能盈利赚钱,可在朝廷手里就不行,吕兆被陛下罢免后,锦衣卫联合御史台、刑部、对整个工业区的账目,都进行了详细交叉调查,也没发现贪污腐败的情况,若非如此,吕兆哪怕是太子侧妃的兄长,恐怕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

朱棣一边听徐辉祖讲述金陵工业区的内幕。

一边看着正在施工操作的工人。

这些工人满脸麻木。

和他那边,工人干活时,都哼小曲,要么一起喊一些诨号子,完全不同。

朱棣收回视线,往前面走去,边走边说:“朝廷这边,毕竟代表着朝廷,无法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而工人和以前在匠作监其实一样,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出错,保住这份饿不死,富不了的活计就行了,缺少动力。”

“私人工厂不同,现在虽然农村百姓日子还算不错,可大明这么多城池内,有多少人,为了一家老小一日三餐拼命?”

“那些私人工厂主拼命压榨,也根本不怕没人干活,你不干,其他人还会干,这就好像乡土村社没有全面建成时,农村的佃租,士绅涨租也根本不怕没人租地,七成租子,你不租,一定有其他人租……”

“私人工厂除了拼命压榨,相较于朝廷工厂,还有其他节约成本的方法,为了多赚钱,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他们会货比三家,在运输环节,他们也要货比三家,挑选最便宜,且能满足需求的。”

“吕兆他们这些人,据说天天坐在官房内,连工厂一线都很少来,你认为他们会为了给朝廷节约成本,这么累死累活吗?”

“他们会为了冶炼出来的铁,累死累活,寻找销路吗?”

……

徐辉祖顿时豁然开朗。

苦笑摇头,“姐夫,还真全都让你说中了,我看过原材料采购账簿,这几年,除了官办的原材料来源,其他原材料来源,数年没有任何改变,而且,随着朝廷百万新军整编结束,工业区内部铁需求量降低,吕兆等人除了在金陵范围内试着销售产出的铁,就没有去其他地方寻找需求方。”

话罢,徐辉祖看向朱棣,“姐夫,这官办工厂,不搞雇工身股制,就真的做不成吗?”

“上下同欲者胜!”

朱棣突然开口,同时停下脚步,看着徐辉祖,“这句话,你应该听过对吧,你也在领兵,应该很清楚,想把数千上万人,凝聚在一起,打造成一支战斗力强的军事团体,需要什么?”

“其实就是上下同欲者胜,欲,是多种多样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同欲是利益。”

“但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这里的工人,每天瞧着官老爷坐在班房喝茶聊天,而他们拿着很卑微,只能勉强养活家人的报酬,如何能有积极性?”

“你想重振金陵工业区,就要做到上下同欲,深入一线,和工人们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工餐、受一样的苦,你带头发挥的精神作用,一定会感染很多人,提振精神同欲,是眼下必须要做的。”

“工人精神提起来后,你可以制定一些奖励计划,比如干得好,酬劳稍微增加点,另外,对于那些协助你管理工业区的官员,让他们去搞销售,卖出去工业区的产品,除去成本后的盈利予以提成。”

……

“这是一套人治办法,一旦人离开了,很有可能落得一个人走政息的结果,但在不搞雇工身股制,形成利益同欲的情况下,这套办法,或许是官办工业区,唯一的活路。”

“你要说服太子,对能干者,设定一些,在确保收支平衡前提下的奖励制度。”

……

大明走到今天这个,农村乡土村社发展受限。

城中百姓生活越发艰难的地步。

其实说到底,就是上下不同欲。

百姓阶层和精英阶层的想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这个时候,想要突破瓶颈期。

解决这种困难现状。

就必须疏通精英阶层和百姓阶层,实现上下同欲。

办法也很简单。

一手扶持革新派,一手握着屠刀,把凡事不愿意转变思想的,全都清洗掉。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上班,然后教育魔法少女 一不小心和竹马恋爱了 撩琴新书新婚夜植物人老公和我圆房了 奥特曼:从收集迪迦光元素开始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 横推名门正派,我的修为无限暴涨 斗罗:萧炎穿越成霍雨浩 修真:我在宗门养灵鹿 总裁夫人携多个马甲为你护航白苓傅琛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吃大瓜!后宫妃嫔读我心后不宫斗了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