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184章 太过生猛的后浪

第184章 太过生猛的后浪(2/2)

目录

围绕着乔泽的思路是否正确,能否真正解决这个困扰了全世界数学家跟物理学家大半个世纪的难题引发的论战。

如果单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或许论战不会如此激烈,但一旦牵扯到其他东西,总是会让事情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

就好像张洪才说的,一旦乔泽真能把这个问题证明出来,资源必然会开始出现倾斜。这跟乔泽涉及到的人工智能领域还不一样,虽然乔泽一样提出了数学理论向的研究,但已经证明了其应用价值。

其实不太需要为数不多的基础研发资金,自然有核高基跟社会领域的资源直接跟进,就比如西林立橙科技跟有为集团的合作。

但单纯做出杨-米尔斯理论证明就不一样了。

这是真正纯基础理论向的研究,推动的是整个学科的进步。但同时这种理论向的突破,应用到现实产生经济效益,往往是以十年甚至数十年为单位计算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纯基础理论向研究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产生效益的是根据这些基础理论发展出的新技术。

毫无疑问前者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在科技发展停滞的年代,每次突破都可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但偏偏这些论文并没有所谓专利跟著作权的收益,只能依靠不间断的持续投入。

这也是理论学者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要么声名远扬甚至载入史书的原因。

但基础理论向的投入就那么多,如果真确定了乔泽的思路没问题,这就牵扯到资金的分配问题。甚至可能主导资金分配的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存在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纠葛。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都一样,从来就没变过。以后也很难有改变。

……

周二下午,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办公楼的三楼小型会议室里,两位院士刚刚看完了乔泽的发布会视频,正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沉思着。

“老张,你怎么看?”良久,其中一位院士开口问道。

开口的院士是周良,现在担任院里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

他口中的老张叫张明睿,曾是国家第一届杰出青年,同时也是现任院长,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华夏数学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研究的方向是代数群跟量子群,曾经最大的成果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双边包腔的基环的猜想,并确定了deligne-langlands关于仿射hecke代数猜想成立的充分条件。

“我?我觉得很有意思啊!”张明睿抬头看了周良一眼,看表情似乎意犹未尽。

“有意思?你的意思是看好这个乔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得上书建议给这个小年轻拉一笔扶持资金啊。”周良笑着说道。

其实燕北大学这场报告会跟周良的研究并不重合。

但周良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智能识别算法,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控制,智控系统跟博弈控制系统、人机融合系统这一块。所以周良最初知道并了解乔泽主要还是乔泽第一次在《杜克数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以及横空出世的豆豆。

不过现在,乔泽这个名字可不陌生了。

即便没有这两场报告会,乔泽的名字也早已经进入了这些大佬的视野。

毕竟是十八岁的就敢申请成为自然科学专家的年轻人,而且从数学部到官方,都拦不住那种。

“先看看吧,你也知道昨天晚上,几个人为了这小子都快吵起来了。”张明睿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那你觉得他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周良再次追问道。

这次张明睿犹豫了片刻,随后再次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敢肯定,毕竟我没专门研究过这个命题。不过结合他之前发表的论文,以及这些证明思路,我觉得希望很大。当然,前提是他报告会上推导出的这些公式是正确的。”

“哦。”周良点了点头,随后再次问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老张啊,如果,我是说如果啊,他要是真证明了这个命题……又被推荐为院士的话,伱会投赞成票么?”

“嗯?”这个问题让张明睿愣了愣。

还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张明睿跟周良都是这一届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院士增补年,申请者过了初审之后,就得主席团最终确定增补人选。

但张明睿还真没思考这个问题。

乔泽的年纪总会让其他人下意识的忽视他已经取得的诸多成就。

仔细思考片刻,张明睿苦笑道:“应该不会这么快就要面对这个问题吧?就算他的思路是正确的,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好几关呢。说不定还要好几年,四年后主席团也就换届了,就不需要我们操心这个问题了。”

根据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选举章程,主席团成员每个学会部选两人,任期四年,不连任。所以理论上说张明睿说的也没错。

但也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决定尤其重要。

因为乔泽近期如果真被推举,肯定是要进数学物理学部,两位数学部的主席团成员意见自然很重要。

“万一这孩子近期就真把问题解决了呢?你还没注意吧?从他第一篇论文六月在《杜克数学杂志》发表,到现在他已经在顶级数学期刊上发表了八篇论文。尤其是在《数学年刊》上这两篇论文,间隔不到半个月。

我觉得咱们得考虑这个问题了。呵呵,他在25年之前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呵,21岁的候选院士,咱们不管做出什么决定,影响都可很深远啊。”周良意味深长的说道。

张明睿思考片刻,笑了:“老周,你不研究这个方向,可不知道这个命题的难度有多大。乔泽首创的工具的确很有用,但如果他的思路是正确的,乔切分跟乔空间都会成为未来独立的研究方向这不假,但具体到完全解决这个命题总还需要些时间的沉淀。”

说完,张明睿看到周良还想说话,遂笑着补充道:“好吧,退一万步说,他明年真把命题做出来了也不打紧,毕竟……杨老还在世呢!”

周良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张明睿没把话说透,但周良当然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既然提到了杨老,那必然会尊重杨老。

所以乔泽如果真能在杨老还在世的时候证明了杨-米尔斯理论存在性,以杨老在学界的声望,张明睿的选择大概是闭着眼睛直接举手就行了。

如果不能的话……

主席团大概率也已经换届了,就不需要他们去考虑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了。

最终,周良只是谓然一叹:“哎,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是这后浪……也太强了些,十九岁,只有十九岁啊!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大概也就只能这样了吧?”

张明睿怔了怔,随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并在脑海中下意识的想起自己十九岁的时候。

没法比,真的没法比!

……

就在两位院士大佬讨论乔泽的时候,乔泽的双手也离开了键盘。

论文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闲暇下来的两天几乎都用在了书写论文上。

不过论文还不完整。

乔泽写论文的习惯是,先根据自己的思路,把整篇论文完整结构写出来,然后在对论文进行检查的时候,补全中间一些可能会给审稿人带来困扰的证明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证明过程其实都是之前做过的,电脑里就有,直接复制黏贴就行了。

至于格式问题,可以直接进交给豆豆解决。通读了不下一万篇论文的豆豆小朋友,虽然在寻找论文辅助方面差了点,但是帮着整理下论文格式,找到一些错别字跟语法错误,还是很好用的。

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并不会太复杂,几乎不需要用太多脑子。

休息了一个小时后,乔泽便已经补全了论文,标题也很简单《杨-米尔斯通解的存在性证明》。

看着已经完成的论文,乔泽并没有那种满满的成就感,又或者空虚感。

只觉得很烦闷。

脑子一旦空下来,他便开始下意识的开始思考那个依然在困扰他的命题,甚至忍不住喃喃自语:“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描述质量缺口呢?”

“啊?”乔泽身边,正在追剧的苏沐橙茫然的抬起头,看了眼乔泽,问道:“乔哥,你在跟我说话?”

乔泽看了苏沐橙一眼,摇了摇头。

他是在问自己。

如果这个问题有人能回答他,早已经传遍全世界了。

可惜了,他还没找到那个终极的答案。

真心太难了……

乔泽心里想着,他甚至有些怀疑,五年前的自己是不是太年少轻狂了些,把这个世界看得太简单了。

知道乔泽不是在问自己后,苏沐橙回了乔泽一个甜甜的笑容,再次沉浸到剧中福尔摩斯的探案思路中去。丝毫还没意识到身边神情略微有些茫然的爱人即将吊打这个世界。

请访问最新地址

目录
新书推荐: 请皇兄赴死,老六我登基了! 重生之不想热血 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 大佬绝嗣?孕吐后小可怜一胎三宝 我杀到了影视世界 订婚宴,被前任小叔亲到腿软 钓系公主勾勾手,糙汉将军成小狗 四合院:从轧钢厂保卫员开始 都市至尊狂医 仙侠入侵?入侵仙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