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 第145章商业机密谢绝打听

第145章商业机密谢绝打听(1/2)

目录

第145章

其实程世杰跟朱万年这个莱州知府一点都不熟,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

可问题是,孙元化认识朱万年。

自从上一次孙元化从辽南返回登州后,他就开始留意登莱巡抚治下的三府之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除了辽南的那些新开垦的农田庄稼长势不错,其他各地草木焦枯,河流干涸,土地龟裂,几乎看不到一丝生机。

暑气蒸腾的大道上,无数衣衫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农民成群结队,踉跄而行,至于要去哪里。

不用脑袋想,用膝盖想也知道,他们肯定是去辽南,因为在辽南才能找到活路。在前往辽南的道路上,不断有人倒下,一旦倒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没有人多看他们一眼,就这样麻木的走过,尸体扔在路边腐烂。

农田,根本就不堪入目。

要么荒芜,要么里面的庄稼稀稀拉拉,没有几颗活着的禾苗……

大明帝国贪腐成风,已然渗透到这个老迈帝国的方方面面,蚕食着帝国的根基,这个帝国所剩下的最后一点执行能力都被用来搜刮民脂民膏了。

但鸡窝有时也会飞出凤凰来,在这个由上到下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暮气和腐臭的官僚体系中,还是有一些愿意为老百姓,为这个国家干一点实事的人。

比如说,户部尚书毕自严,比如说徐光启,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还有就是孙元化以及莱州知府朱万年。

孙元化看到莱州、登州、青州各地的庄稼长势极差,那些士绅豪强的地,依靠着灌溉方便,长势稍好。可问题是,士绅豪强都不会交税,庄稼好与坏,跟他们的关系不大。

最关键的是那些自耕农。

孙元化把治下三个知府六个知州三十个县令,召集到登州府,就是一顿痛骂,如果只是骂,朱万年也不至于恨上程世杰。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因为程世杰在辽南做得太好了,孙元化也问过程世杰如何才能种好庄稼。

程世杰的回答就是“及时灌溉,及时防治虫害,肥料也跟上,做到了这几点,一般都能有一个好收成!”

“什么亩产过千洒洒水!”

“山东这么肥沃的土地,人口又比河南还少,雨水又远比山西、陕西要多,守着山东这么多的土地还会饿死,都是笨蛋。”

按照孙元化的意思,在程世杰眼中,包括自己这个登莱巡抚,以及山东六府六十五县的所有官员,都是笨蛋。

唯有他自己是一个聪明人。

朱万年是贫苦人家穷出身,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朱瑞国积劳成疾,可是没有钱医治,朱万年的大哥朱万里想要借高利贷给朱瑞国治病,被朱瑞国骂得狗血淋头,最后父亲朱瑞国活活疼死。

为了供养朱万年读书,朱万里就把自己卖了做了赘婿,而自己的三个姐姐,有两个卖给有钱人家当妾。

朱万年非常清楚当百姓的难处,也想当一个好官,他不求名留青史,也不求升官发财,只求百姓可以少骂两句狗官就足够了。

可问题是,他将理想付诸实施之后才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的政令根本就没有办法贯彻下去,甚至莱州城都出不了,总有那么多人阳奉阴违,有意无意的拖他的后腿……

朱万年倒是要看看,程世杰这个武夫是怎么做到的,可以带着无数流民屯了五百多万亩田,他算过一笔账,如果这五百多万亩地都种上麦子,每亩地按照一斗种粮计算,这就需要五十多万石种子粮。

如果种上大豆,那也需要十万多石大豆,而这五百多万亩地,则需要五六十万百姓。

程世杰是神仙吗?

他怎么可能有五十多万青壮?

至于程世杰所说的每亩地二三十石粮食,他是不相信的,他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庸官,也不是读书读傻掉的腐儒。

基本性的常识问题,几乎三府六州三十县的官员,都明白这个道理。

这些官员非常生气,非常痛恨程世杰,你一介武夫,把屯田搞得这么好,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不是狗拦耗子多管闲事吗?

这些官员来到辽南的时候,看到了辽南的田,此时的辽南的田地,几乎大都看不出来什么了,特别是红薯地。

红薯的秧苗都是宝贝,这些秧苗割了可以喂猪,喂牛,也可以喂马,一点儿也不能浪费,至于麦田,虽然辽南的麦子长势不错,看着沉沉甸甸的麦穗非常喜人,可问题是,他们这些官员的幕僚,已经做过计算。

这些麦子最多有两三石也就是四五百斤亩产量,至于那些大豆田,也算过了,最多只有两石左右,也就是三百多斤。虽然比山东的单位亩产要高,可问题是,高的不多,还在他们的理解之内。

他们倒要看看程世杰如何变出亩产过千斤,多达十几二十石的粮食。

有的幕僚已经认出了程世杰种了大量的番薯,可问题是现在大明人对于番薯的种植技术产东成熟,大明的农民是因为种植传统的稻谷、麦豆等农作物养成的习惯,也养成的惯性思维。

他们还是按照种麦的模式来种植红薯,可这样以来,红薯会秧苗疯长,红薯却不怎么长,在最初传入大明的红薯,产量其实并不高。

现在几乎所有山东官员都准备看程世杰的笑话,当然,如果程世杰只是原来的宁海军总兵官,他们还敢出言嘲笑一番。

只不过,即墨县令刘学敏口不择言官员对程世杰不敬,辽南军民可不管着他,在刘学敏下榻客栈,伙计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一不小心打翻了刘学敏的夜壶,并且那些尿液还洒在刘学敏的靴子上,和裤腿上。

他能怎么办?

痛骂不长眼的伙计一番,又踹了几脚,伙计离开后,掌柜的赏了这名挨打的伙计五两银子。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刘学敏的倒霉事不断,他吃鱼的时候,会吃到鱼钩,吃羊肉的时候,被辣椒辣得满头直冒冷汗,坐车出行,车轴断了,摔得狗吃泥。

经过化粪池,一名聋哑的老农扛着扁担迎面而来,有人喊这名老农,老农一转身,将刘学敏打进化粪池。

刘学敏被人用钩子捞出来以后,一番清洗,得了风寒,胳膊上还被钩出了几道口子,请来的郎中,直接说:“这需要截肢……”

就连傻子也知道,刘学敏被人针对了。

还有人不信邪,说程世杰办女子学堂,结果,几名婆子追打这名官员,硬说官员偷看她们洗澡……

看着四五名虎背熊腰的壮妇,谁看她们洗澡?

不怕辣眼睛?

这名官员有苦难言,挨骂还就算了,出行的时候,被人直接泼了一身粪,关键是,那个正在口若悬河……

这画面老刺激了。

程世杰没有抵达振海城的马桥镇,大家只能等着。

人群中,不仅仅有徽州商人,还有辽南新贵范永斗。

当两千匹铁蹄送到辽南,程世杰就与范永斗称兄道弟,直言,从今往后,来宁海军总兵府,不用通传。

当然,范永斗也不当真,那不仅仅是程世杰的府邸,还是宁海军的节堂,走错一步路,杀了他也没有地方喊冤。

终于,主角乘坐着四轮马车姗姗来迟。

“拜见经略大人!”

别看程世杰是武官出身,而经略安抚使也是主管军事的官职,可问题是这却是文官,甚至级别比孙元化这个巡抚还要高。

程世杰看着乌央乌央一大片官员,咳嗽一声道:“怎么还没有开始收红薯?”

“这不是在等经略大人吗?”

孙元化倒没有因为程世杰的官职高而不好意思,身在官场,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就像卢象升,崇祯二年自筹军饷,带着上万民夫北上勤王。

然后,崇祯三年,直接坐了火箭,先升为迁山东布政使右参政,整饬大名兵备道,管辖大名、广平、顺德三府,这是山东省的二把手。

只不过顶着山东右参政,干的却是北直隶的活。

崇祯四年则山东按察使,这就成了三司之一的按察使,也就是成了高官高官,两年之内,完成了三级跳。

这可是一般官员一辈子难以到达的高度,至于武官升级的速度,也是光速,毛文龙从守备也越级升级,成为左都督官居一品,掌平辽将军印。

当然,无论是卢象升还是当年的毛文龙,可没有程世杰这么耀眼的战绩,自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以来,谁斩首四千余级?

只有程世杰这么独一份,别看海州大捷是建奴千里送人头,白送给了程世杰一个大功劳,可问题是,除了孙元化、徐光启少数几个人知道真相,谁也不知道。

程世杰摆摆手道:“那个咱们开始吧!”

隶书于振海城的五十个屯田百户所,男女老少一万多人,分别扑向各自百户所负责的田地。

耕牛在前面拉着曲辕犁,小心翼翼的犁过去,只犁一次就露出了大大小小的红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防止挖红薯的家伙抡着锄头乱挖一气,把红薯给挖烂了。

犁开泥土之后,负责挖红薯的屯田军户便抡起锄头,加倍小心的挖下去,把红薯连根一起挖出来,后面自然有人会把红薯捡起箩筐里。

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挖出一棵,都会引起一阵惊叹:“我的天,好大,好多啊!没挖几棵就有一筐了!”

慢慢的,就没有人再叫了,都麻木了,前面的抡着锄头猛挖,后面的猛捡,一个个箩筐飞快的装满,然后挑到大道上装上车,就有人喊着号子挥动鞭子,将这一筐筐红薯给运回田头,临时的称重地。

范永斗拿着一个红薯,这颗红薯足足有三四斤:“这玩意能吃?”

“当然可以吃了!”

程世杰知道在场的众人,有些人确实是不太了解红薯,他早就有准备。

随着几十辆四轮餐车开过来,上面下来一群宁海军的炊事兵,开始收拾红薯。

有的将红薯削掉皮,清洗以后,下锅与粥一起煮。

有的红薯连泥也不洗,直接放在火上烤。

有的红薯则是被切成红薯条,放进油里炸,炸薯条。

有的红薯做成了红薯点心。

有的红薯则被做成了红薯饼,地瓜丸、红薯片、红薯小馒头、红薯酥、红薯发面饼,拔丝红薯、酥脆红薯等等,足足四十多种红薯制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叶千尘姬无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叶千尘姬无双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 宁尘苏千雪小说叫什么名字 征北蛮战天下从纨绔公子开始叶千尘姬无双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执剑荡天下 执剑荡天下 沉睡万年,醒来一掌拍碎禁地! 铁血镇北侯开局从纨绔公子开始 铁血镇北侯开局从纨绔公子开始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