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 第329章在本帅面前颤抖服从

第329章在本帅面前颤抖服从(1/2)

目录

北京,紫禁城。

夜色深沉,灯火闪烁,崇祯皇帝坐御书房里,一言不发,沉默地看着奏折,周围伺候的宦官们大气都不敢喘,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异气氛。

漠北大雪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数十万大军入侵大明,这场从河西至河东绵延两三千里的长城防线上,狼烟四起,可以说是举国瞩目。

现在蒙古大军距离京城最近的,就是土谢图汗部的大军,现在已经打进了顺天府境内的密云县,距离京城仅仅一百多里,大家都提心吊胆,生怕明军一不留神,又打了个大败仗。

崇祯更是万分关切,让兵部一有消息就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万万不可耽搁,长城防线那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焦虑不已。

不幸中的万幸,程世杰还算争气,初到九边总理,便帮助宣府东路挫败了里应外合一举破城的阴谋,虽然乔兆林弃城逃跑,但是这个口子,却被程世杰堵上了。程世杰随后将乔兆林九边示众,随后接手了宣府东路、以及九边战场的指挥权,宣府东路守得跟个铁桶一样,任凭蒙古江大军怎么攻都啃不动分毫,相反还一次次损兵折将,隔三差五的就有一批首级送过来,而且每一次都不在少数。

起初,在靖安堡失陷以后,蒙古大军冲进密云县境内,崇祯皇帝也是非常紧张,好在程世杰率领宁海军顶了上去,五千余名宁海军步兵,硬是顶着数万蒙古大军的进攻,而且隔三差五,把斩首的首级送到京城。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兵部就收到了将近两万级首级,不用说,这段时间,崇祯算是松了口气,程世杰顶在前线,而且是游刃有余!

但朝中大臣可不是这样看的,他们一个劲的指责程世杰畏敌避战,拥有这么多精兵却只敢被动防守,不敢出去跟蒙古人去打,白白糜耗粮饷!

那帮大臣一口气推荐了好几位将领,拍着胸口保证他们推荐的人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比起程世杰那个缩头乌龟来强了十倍,只要用了他们推荐的人,保证能叫蒙古大军有来无回!

这些话说得非常漂亮,问题是崇祯皇帝已经不是刚登基时的那个随便忽悠两句便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毛头小子了。他可没有忘记当初得知蒙古大军四十万人马南下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噤若寒蝉,纷纷扬言要放弃长城防线,南下京城时的丑态,那时何曾有一个人出来给他出过主意,分担一点压力?

现在好了,程世杰稳住了局势,而且小有斩获,马上一个个全跳出来要抢功劳了!对于这种人,崇祯皇帝的态度就是:意见接受,一切照旧!

他虽然生性多疑,但一旦信任哪个人,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不会轻易动摇的,比如说当初的袁崇焕。现在他对程世杰的信任不比袁崇焕少,甚至,跟那个扬言“五年复辽”的书生相比,憨厚老实、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程世杰得到的信任更多。

虽然说崇祯皇帝对打仗的事情也不是很懂,反正王承恩带回了程世杰的话,这样耗着对大明有利,那就耗着吧。

然而,让崇祯皇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太原镇失守,十数万蒙古大军正在沿着太原各关口,一路南下……

这个消息,朝堂更是像往沸油里浇了一瓢水,瞬间炸开来了。

崇祯皇帝目瞪口呆,他想不通好好怎么就失守了呢?

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更是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仿佛像是踩着尾巴的猫,瞬间跳了起来:“陛下,程世杰误国啊,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程世杰身边九边总理,边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总理;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力,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臣有罪,请陛下治臣死罪!”

温体仁率先承认自己作为枢辅的责任,请崇祯皇帝治罪。

这下崇祯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然而,吴宗达却出列道:“请陛下下旨,将程世杰撤职,将九边军务交由五省总理卢象升接手,调天雄军北上,坚守边城,万万不可出战,蒙古数十万大军,来去如风,与他们野外野地浪战就是找死啊!”

群臣纷纷跪下,连连叩头:“请陛下马上下旨撤了程世杰的职!”

崇祯心里也十分惊慌。宁海军是他手中最可靠的部队了,如果败了,那他就一无所有了!程世杰是怎么回事?

怎么能把太原丢了?

崇祯皇帝犹豫不决,把目光投向徐光启。

在崇祯皇帝眼中,徐光启是大明惟一知兵的阁老,毕竟,徐光启门下不仅出了程世杰,还出了漕运总督孙元化,孙元化也算是大明数得着的名将。

“徐阁老认为如何?”

徐光启现也一脸迷茫,事实上他并没有接到太原是如何失守的。他就问道:“太原镇三道六十四堡,固若金汤,何以会失守?”

吴宗达手捧着奏折道:“山西抚府宋统殷上奏,太原镇总兵谢志良畏敌怯战,见蒙古大军来势凶猛,不思抗敌,丢十数万太原军官逃跑,现不知所踪,故而,太原失守……”

王应熊看着崇祯皇帝迟疑,又接着道:“请陛下下旨,撤程世杰的职,择良将御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缘由,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像太原总兵级别将领逃跑,这并不是第一次,更不是唯一,事实上大凌河之战中,如果不是吴襄率先逃跑,何至于功败垂成?原昌平镇总兵尤世威逃跑过,把满桂给坑死了,马世龙也逃跑过,保定刘策也跑过,包括兵部尚书张凤翼也跑过。

如果说没有弃城逃跑的将领,崇祯二年,皇太极就进不了关。

这种事情处置最严重的,不过是罢官,可问题是程世杰现在负的只是领导责任,按说九边总理和孙承宗的蓟辽督师这种级别的高官,不可能直接问责,怎么说程世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问题是,群臣激愤,跪了满满一地。

崇祯皇帝默然良久,无奈之下道:“朕得再想想……先退朝吧!”

说完,不等群臣行礼便走了出去,他确实得好好想想。

然而,温体仁、吴宗达、王应熊却满脸笑容。

徐光启看着三个老狐狸的样子,就知道事情肯定有猫腻,可问题是他身子太差,是个人都看出徐光启没有几年活头了,而且他还崇尚西学,搞得门下也就小猫两三只。

崇祯皇帝有些怂了,却给了吴宗达等人信心,他们相约好,开始弹劾程世杰,这一次弹章连上,崇祯皇帝刚刚走进御书房,后脚,两个小太监就搬了满满一大箩筐奏折。

“这是……”

“回禀皇爷,这些都是弹劾海国公的奏折!”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奏折,满脸苦笑。

看来取暖不用烧炭了。

……

白河防线,望着如同黑色洪流的宁海军将士,土谢图汗衮布感觉手脚发凉,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输了,彻底的输了。

输给已经结阵的明军,他还可以接受,老祖宗早已留下教训:“列阵不战”,这是数千年以来,中原王朝给游牧民族留下的教训。

因为汉人擅长步战,他们一直以来拥有着先进的科技,可以在科技方面碾压他们这些游牧民族。在他们祖先还在使用骨制箭镞的时候,汉人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在他们好不容易使用上青铜器的时候,汉人使用铁器了。

在他们进入铁器时代,汉人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汉人拥有着坚不可摧的铠甲,无坚不摧的马刀弓弩和火器,只要汉人不断粮,不怯战,他们没有半点机会。

可是,在看着宁海军的仅仅三千余骑的骑兵加入战场,他现在想哭,蒙古传承数百年的荣光,真的要结束了吗?长生天已经放弃了他的子孙了吗?不然为什么会让明军拥有如此可怕的装备?

“我们……走!”

衮布艰难的从喉咙里挤出三个字来。

恰克图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汗王,走?现在各部还在与明军激战,我们走了他们怎么办!?”

衮布咆哮道:“激战?激战个屁,明明就是被明军屠杀!我们再不走,就要全军覆没了!赶紧让大家撤,能撤下来多少就撤下多少,我们离开这里,到呼伦贝尔去寻找新的牧场……”

恰克图满脸无奈:“汗王,我们哪儿撤?”

衮布张了张嘴巴,他想喊,想叫,想骂,却发不出声,到最后,千般愤怒,万般鄙夷,都化作一声悲怆的叹息。

让他无奈而又绝望的一幕发现了,原本勇猛的蒙古勇士,在看着明军冲过来的时候,他们不再反抗,双膝跪下,武器扔在地上,高高举起双手。

恰克图两眼红得几欲喷血,发出一声凄厉的嚎叫:“你们这个懦夫,我要杀了你们,你们不配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不配是蒙古人!”

衮布的面色惨白,声音微弱道:“没用的……赶紧逃吧,能逃一个算一个,否则我们都得死在这里……”

衮布的话说到半截,他喉咙发甜,胸口烦恶难当,一口血猛地喷了出来,这位漠北三巨头之一的土谢图汗再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给气得吐血了!

本来,蒙古军虽然一头撞在铁板上,他们的兵力是明军的十数倍以上,然而,明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弥补上数量上的不足。

就算反败为胜是不可能的了,但如果冷静应付的话,至少可以撤出一大半的人马,明军就算想追,三千余铁骑也不大可能放手追击,他们回到草原的希望还是相当大的。

然而,他们占领的靖安堡这条后路,却被宁海军一个突袭给抢走了,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当然,明军趁机发动排山倒海的攻势,白河河谷内一片血海……

越来越多的蒙古骑兵惊恐地发现到处都是明军的身影,他们只要结阵,明军的火炮就打过来,一炮炸得他们死伤一片,他们甚至连明军的影子都看不见着了。

如此绝望的形势,即便是最坚韧最顽强的人也泄气了,纷纷扔掉武器下马,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冲冲杀过来的宁海军士兵嘶声叫:“我们输了,要杀要剐你们随便!”

都已经大获全胜了,宁海军士兵也没兴趣继续杀下去,冲着仍在有气无力地抵抗着的蒙古军怒吼:“不想死的话就下马投降,老子不稀罕你们这条烂命!”

蒙古籍战士则用蒙古语叫:“你们干嘛还要拼命?降者免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炮灰她有盛世美颜[快穿] 爆!80小甜媳一胎五只小老虎 罪臣之女充军后一统天下(基建) 尸香美人 [足球]大聪明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洞房夜给禁欲残王治好隐疾后塌了床 顾总别虐了,苏小姐要去领证了 我GSD,一剑爆星 苏染汐夏凛枭洞房夜给禁欲残王治好隐疾后塌了床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