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218章 赐浴

第218章 赐浴(2/2)

目录

“白蛇化作人形,是否也会像蛇一样缠人?”

“哪样?”

“这样?

“缠得紧才能勒死人…...”

说了故事,杨玉瑶与青岚也想学这出戏是如何唱的,尤其学念奴歌里最后那个颤音。

可惜,学了一整夜都没有学会。

“青儿,救救姐姐.…..”

“嗯…..”

连着几日,薛白都在花费力气说服杨玉瑶同意他去偃师任县尉。

几乎是去了半条命,他终于是打动她了。

“是我决定去东都的,大丈夫总不能终日躲在裙摆下面受庇护,该自去面对风雨,如此,等大风雨来时,我能反过来护你。”

“心野了是吧?我能有何时要你来保护?”

“你想一想……变天了怎么办?”

杨玉瑶遂明白过来,他说的是圣人驾崩了怎么办。

想到圣人的年纪,她才明白薛白为何如此着急着升官。

她语气这才软了下来,抱怨道:“我舍不得你。”

“洛阳近的,一两年也就回来了。”

“你若不在御前,索斗鸡说你坏话,回头派人去弄死你怎么办?”

“他不会的,我是去给圣人办差。”

杨玉瑶哼道:“还不是要我姐妹在御前照拂着你。”

薛白沉吟着,压低声音道:“贵妃的处境只怕不是很好,暂时不可太为我说话。”

“为何?”

“刺案时,责妃毕竟没能进望京门。”

杨玉瑶不满道:“正是如此,圣人才应该好好补偿她才对,如今该是有求必应的时候。”

“玉瑶是说圣人错了?”

“我.….”

“不论如何想,万莫说出来。”薛白交代道:“只当无事发生,先静待此事的影响完全过去。”

“我得进宫提醒玉环一声。”

“贵妃应该知道。”薛白道:“想必我很快就要回长安交接公务,等我走后,你再见贵妃不急。”

若确定任偃师尉,他不打算与杨玉环辞别,到时直接东向便是。

薛白当然也非常不舍杨玉瑶,但还是得从温柔乡出来,去看看关中以外的大唐。

是日,他正在与杨玉瑶告别,明珠匆匆赶来。

薛郎快回官舍,正有旨意在送过去。

薛白本以为会是授他官职的圣意,倒没想到来的是一份颇奇怪的旨意。

“赐浴?”

“不错。”

随圣旨而来的还有杨国忠,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为薛白讲解着圣人为何在华清宫赐百官温泉。

“此习俗是从太宗皇帝流传下来的,贞观十八年太宗皇帝修汤泉宫,历时四年竣工,太宗皇帝邀请文武百官,一起在汤泉宫泡汤。圣人改建了华清宫,却不改太宗皇帝传统,每次都会邀请随行的重臣泡汤。

“原来如此。”薛白恍然大悟,道:“可我只是一介小官。”

杨国忠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背,笑道:“你护驾有功,自然在圣人邀请之列,此为君恩深重。”

“是,君恩深重。”

薛白已经很久没进华清宫了。

是日,一道道宫门在他眼前缓缓打开。冯神威走在前方,引着他与旁的官员们进入宫苑。

先过津阳门,在飞霜殿整理仪容,再进入西苑。

华清宫的殿宇建造得并不整齐,因为都是根据温泉出口所在处建造。而所有温泉池也都处在殿内,看起来十分庄重。

“不要乱看。”杨国忠低着头走路,小声地提醒了薛白一句。

官员的队伍一共不过八人,杨銛披着紫袍走在前面,后方则是红袍官员们,唯有一袭青袍混在其中分外抢眼。

宫娥们遂也只盯着这青袍,眼眸亮晶晶的。

薛白于是略低下头,发现内苑的格局自己还是不太陌生的,记得不错的话,此处应该就是环园所在了。

果然。

“御书亭到了。”冯神威停下了脚步,笑道:“带诸位先瞻仰太宗皇帝笔迹,请。”

这是每年的流程了,几个紫袍们都很熟悉,当先上前。

御书亭原名“便殿”,唐太宗率百官到汤泉宫时在此会见百官,商议国政,因此称便殿。李隆基初次重修华清宫时改建为御书亭,用于尊崇、展示唐太宗的《温泉铭》碑石,以示传承。

这块石碑后来应该是毁了,原拓本也丢失了,后世流传的是莫高窟里的再拓本,收藏于巴黎图书馆。

踏上莲花纹的方砖,薛白发现,此处的建筑风格还是朴实的,板瓦上甚至都没有花纹。

他排在官员队伍的最后,看向了石碑。

入眼,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书法上的气势……帝王脾睨天下的气势。

不羁,字字都是刀刻上去的,骨力丰沛,气象跌宕奇崛,透着雍容华贵、豪迈自信之感。

这是原碑,唐太宗之行笔、飞白皆有王羲之的风采,出锋劲利,但笔画更加洒逸这是帝王书,而薛白如今只会楷书。

奔放恣睢的书法,写的内容却非常谦逊。

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

这位太宗皇帝在解释,因积劳成疾,多年风湿,需要借骊山温汤来缓解。

之所以要解释,因他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国家初定,他不希望臣工百姓以为他只顾享受,因此诚惶诚恐,心存敬畏。

薛白抬起手,想碰一下石碑,忽想到是碰不得的,于是停下了动作。

“诸位请继续随老奴走,那边便是‘星辰汤’,乃太宗皇帝专沐之处,如今温泉引向别处汤池,以表达‘皇恩浩荡,雨露均沾’之意……..

“轰!”

忽然打了一道雷,大片的乌云涌来,遮住了太阳。

天色迅速暗了下来。

薛白转过头,看向那块《温泉铭》的石碑。

他脑海中仿佛看到这道惊雷将要震碎一切,包括这块石碑,然后大火烧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火光中,人们挣扎、沉沦,一度变得愚不可及,一度被打断了脊骨,低下唐人高傲的头。

于是,碑文的拓本随着莫高窟文物流往他乡,唐太宗陵墓被破坏,昭陵六骏的石碑被切成一块一块,搬上海船,运往异国.

“轰隆!”

又是一道惊雷,仿佛这大唐的太宗皇帝在天上发出了怒喝。

“孽畜!朕十八岁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正一四海,削平区宇,康济生灵,开大唐之强盛,然朕百年之后,何以手书沦落于异邦、冥器把玩于蕃夷之手?!子孙皆废物!

目录
新书推荐: 抄家流放不用慌,搬空库房囤货忙 我在都市卖妖肉 农女多娇媚 曲轻歌谢尘暄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大夏摄政王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曲轻歌谢尘暄 嫡女重生嫁渣男死对头夺他江山 废太子在年代文吃瓜看戏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