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血色浪漫 > 第十章

第十章(1/3)

目录

白店村知青点也实行炊事员轮换制,每个知青都要轮上10天。不知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几乎所有的知青点都采用这个办法,这也表达了一种要求平等的愿望,当火头军总比下大田要轻松,这种好事当然要人人有份儿。

这几天轮上秦岭做饭,她很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差事。其实她宁可下大田劳动,也不愿当炊事员,因为她实在是怕去井台打水。白店村属于干旱区,自古以来就缺水,外人一看井台上的辘轳就明白了,那提水的井绳足有百十米长,井水的水位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规律地升降,水位最低时距地面将近100米,水位高时距地面也有四五十米。秦岭是个身材苗条的女孩儿,体形颀长,长颈,削肩,细腰,长腿,走起路来好似弱柳扶风。这种美人儿应该生活在城市里,过着宝马香车的富贵日子,可秦岭却没这个命,也没赶上好时代。像她这种人来到陕北农村,就好比橘子被移植到淮南,成了废物。农村可不需要这种美人儿,这里需要的是粗手大脚的婆姨,能上锅台能下田,还要能一个接一个地生娃。秦岭第一次打水时,一桶水还没摇上一半儿就没劲儿了,她一松手,险些被辘轳把打进井里。从此秦岭一见井台上的辘轳心里就哆嗦,她实在是被吓怕了。

今天她必须去井台打水,不然就没法做饭,就是再害怕也得硬着头皮去。秦岭挑着桶来到井台上,她向井口里看了看,里面黑乎乎的,深不见底。她扔进一块小石头,半天才听见石头进水里的声响。秦岭知道这会儿发愁也没用,为今天打水,她昨天晚上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个办法,她拿出一卷行李绳系在腰上,又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井台旁的一棵老槐树上,这是为防止她万一被辘轳把打进井里的保险措施。

秦岭作了一个深呼吸,毅然把水桶吊进井里。尽管她为这次打水作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她还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当一桶水被摇到一半儿时,她的力气已经用尽,她拼命抓住摇把不敢松手,因为这时松手更危险,沉重的摇把很有可能打断她的肋骨。她慌了起来,明知道此时不会有人来帮助她,但她还是本能地喊起来:“谁来帮帮我,救命啊……”秦岭已经绝望地打算松手了,这时奇迹终于发生了,一只有力的手伸过来抓住摇把,秦岭像虚脱了一样一下子坐在井台上……她看见钟跃民和郑桐站在面前。

钟跃民接过了摇把,只几下就把水桶摇上来提到井沿上。

秦岭认出了钟跃民,她感激地一笑:“哟,人参娃娃来啦?”

钟跃民真的很愤怒:“你们知青点的男同学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让女同学干这种活儿呢?他们怎么好意思?刚才要不是我看见,非让桶把你摇进井里去不可。”

秦岭喘着气,无力地解释着:“今天轮到我做饭,这是我分内的活儿嘛。”

“那也应该找个男同学先把水缸挑满嘛。”

秦岭不好意思地承认:“这怨我自己,我真是太没用了。”

郑桐忽然看见秦岭绑在腰上的行李绳,不由大笑起来:“这是你想出来的主意?”

秦岭垂下眼皮:“我怕掉进井里……”

郑桐抻了抻行李绳道:“这绳子留得太长了,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如果你掉进井里,就会整个身子吊在半空中,这么细的绳子勒在腰上再加上你的体重,有一个小时就能要了你的命。”

秦岭红了脸,她真的觉得自己很无能,怎么别的女同学就不像自己这么笨。

钟跃民已经提满了两桶水,喊道:“郑桐,还不接过扁担,怎么没眼力见儿?”

郑桐大为不满:“你他妈怎么支使上我啦?”

“帮帮忙,哥们儿,我和秦岭要谈谈艺术。”

郑桐不情愿地接过扁担:“还谈艺术?你还真拿自己当艺术家啦?”

钟跃民和秦岭并肩往回走,郑桐挑水跟着。

钟跃民说:“我和你们村的李奎勇是朋友,早就想来看看,没想到来早了点儿,他们还没收工呢。这样吧,我们先帮你做饭,你放心,我们自己带着干粮呢。”

秦岭笑道:“你们还当真了?都是北京知青,到我们这儿来能不管饭?”

“都不容易,你们的粮食肯定也不够,不瞒你说,我们还去县城要过饭呢。”

秦岭恍然大悟:“噢,上次在县城闹事的就是你们?我们都听说了,老乡们都说从北京来了一群土匪。”

他们走回知青点开始做饭,钟跃民和秦岭一起捏窝头,郑桐坐在灶旁往灶洞里塞柴火。

钟跃民问:“秦岭,你为什么叫秦岭?”

秦岭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老家在关中地区,我爸又姓秦,我刚生下来时,我爸一时想不起该给我起什么名字,我妈说干脆就叫秦岭吧。”

钟跃民说:“那天你一唱歌,可真把我震了,够专业的,你在哪儿学的?”

“和我妈妈学的,她是民族歌舞团的民歌演员,就是唱陕北民歌的,我从小听也听会了,可你怎么也会唱呢?唱得也很不错嘛。”

“我爸在延安待过,他喜欢陕北民歌,我小时候也经常听他唱,到这儿插队以后,我和我们村放羊的杜老汉学了不少。”

秦岭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你是干部子弟,肯定是家里受冲击了吧?”

“你怎么知道?”

“干部子弟来陕北插队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理想主义者;还有一类是父母在政治上失势,株连到子女,又没有别的门路,所以只好来了。”

“那我也许就是个理想主义者吧。”

“你肯定不是,也许你曾经有过理想,但至少是现在没有了。我很熟悉你们这类人,我们学校也有一些,从气质上看,你们都差不多。”

钟跃民严肃起来,他很想听听别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这类人的,他问道:“秦岭,你说说,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秦岭笑笑说:“真想听?我说了可别不高兴啊。简单地说,第一,这类人首先是好勇斗狠,有暴力倾向,一句话不合便拔刀相向。第二,这类人反感一切正统的说教,在别人看来很神圣的东西,到了他们嘴里便成了笑料。第三,这类人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也喜欢看书学习,其主要动力是不愿把自己和芸芸众生混同起来,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因此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钟跃民说:“按你的意思,这种人大概属于有点儿文化的流氓,你很反感这种人吗?”

秦岭淡淡地说:“谈不上反感,这不过是人群中的一类人罢了,既算不上流氓也无所谓好人,毕竟在世界上好人和坏人都不太多,大部分人属于中间状态。就像《在路上》里的狄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他们不过是厌恶平庸的生活,喜欢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本身没什么错。”

郑桐有些吃惊地问:“这些书你都看过?”

“不但看过,我还挺喜欢呢,还有《向上爬》《带星星的火车票》,都是我喜欢的书。”

钟跃民也惊讶地看了秦岭一眼,他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看来刚才的几十里地山路没有白走。秦岭提到的这些书都不是公开出版的书籍,只有供高级干部出入的内部书店才有,据说是供高干们“学习批判”用的,书的封面是灰色或黄色的,没有任何装潢,俗称“黄皮书”“灰皮书”。这些书在北京的干部子弟圈子里很时髦,钟跃民和郑桐都看过。

“你说得没错,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当乖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资格去教训别人,哪怕是长辈也不行。咱们先是被告知要解放全人类,后来又要接受再教育,我就纳闷,凭什么就老得有人教育咱们,还给你指好了一条路,让你别无选择,必须走别人希望你走的路。这实在太不讲理了。我羡慕狄恩,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那无非是要体验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钟跃民说。

秦岭表示赞同:“人总要有些梦想,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去年有支外国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到雪崩,登山队员全部遇难了。有人认为他们的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无论你是否登上顶峰,都不会给人类的实际生活带来任何改变。可我却为这些运动员哭了,我相信他们是因为心灵深处的呼唤而踏上征途的,我也相信他们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已料到这可能就是一条不归路。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雪山对他们的召唤,因为那就是他们心中的终极精神世界。他们是为梦想而死的,他们一定拥有许许多多美好和纯粹的体验,他们不该有遗憾。泰戈尔说,过于功利的人生就像把无柄的刀子,也许很有用,可是太不可爱了。在我们的生命中,是需要一些纯粹的本质的体验、最初的体验的。”

钟跃民说:“凯鲁亚克的那句话说得真好,‘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郑桐问道:“秦岭,你属于哪类人呢,怎么也来陕北了?”

秦岭笑笑说:“我就应该来陕北,不来倒怪了。”

钟跃民说:“不说这些了,我今天来就是想听你唱歌的。我喜欢陕北民歌,小时候听我爸唱信天游,听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其实我爸是个破锣嗓子,唱得不怎么样,甚至还跑调儿。当时我就想,就这么个破锣嗓子怎么能把我给唱哭了?后来我才明白,还是歌儿好,陕北民歌里有种很悲凉的东西,听起来让人心里酸酸的。”

秦岭惊讶地注视着钟跃民:“你的感觉很好,抓住了陕北民歌的魂。”

钟跃民想了想又说:“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很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秦岭表示赞同:“这是一种文化的厚重感,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现在的陕北方言里保存着很多古语,比如老乡们把‘喊一声’,叫‘呐喊一声’,听着文绉绉的,而实际上说话的人可能目不识丁。为什么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中都没有留下古文化的痕迹,唯独陕北方言里却保存下来了,这大概也是由于陕北地域上的特点所致,民歌好像也是这样。”

钟跃民把捏好的窝头码在笼屉上,说:“我想,陕北民歌中的悲凉感是一种人对苦难的无奈,是从心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还有个问题,没来陕北之前我还不知道,陕北民歌里大部分是民间所说的酸曲儿,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酸曲儿的语言很直截了当,又是老公公爬灰,又是大姑娘偷情。民间似乎并不关注它的道德内容,也丝毫没有谴责的意思,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礼教是否能影响到所有的汉族人居住的地区,在一些穷乡僻壤会不会有所遗漏,就像你刚才谈到的陕西方言中还保存着很多古语,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这些想法都是我下乡以后才有的。”

秦岭注视着钟跃民,目光柔和,她沉吟良久才轻轻吐出几个字:“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

钟跃民一愣:“什么意思?”

秦岭笑笑说:“这是清朝光绪年间翰林院大学士王培棻的一句话,当时光绪皇帝派这位老夫子当特使,到陕西来考察,他考察完就写了一份折子送给皇帝,这篇文章叫《七笔勾》,从山川地貌到衣食住行,把陕西说得一无是处。很多陕西人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侮辱,这也可以理解,谁愿意别人骂自己的家乡呢。不过我倒觉得他说的有很多是事实,就算心里不舒服,也不能不承认。”

钟跃民很感兴趣地问:“你手里有这篇文章吗?”

秦岭点点头说:“我爸爸有本线装书,上面有这篇文章,我把它抄下来了,我现在就去拿。”

秦岭回宿舍拿来一个笔记本递给钟跃民。钟跃民翻开笔记本仔细看起来,郑桐也觉得好奇,连忙凑过来一起看——

七笔勾

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骤起哪辨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

窑洞茅屋,省上砖木措上土,夏日晒难透,阴雨更肯露,土块砌墙头,灯油壁上流,掩藏臭气马粪与牛溲,因此上把雕梁画栋一笔勾。

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耐久留,裤腿宽而厚,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

客到久留,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撒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堪叹儒流,一领蓝衫便罢休,才入了黉门,文章便丢手,匾额挂门楼,不向长安走,飘风浪荡荣华坐享够,因此上把金榜题名一笔勾。

可笑女流,鬓发蓬松灰满头,腥膻乎乎口,面皮晒铁锈,黑漆钢叉手,驴蹄宽而厚,云雨巫山哪辨秋波流,因此上把粉黛佳人一笔勾。

塞外荒丘,土鞑回番族类稠,形容如猪狗,性心似马牛,嘻嘻推个球,哈哈拍会手,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因此上把礼义廉耻一笔勾。

钟跃民和郑桐看得笑了起来。

郑桐说:“这位大学士肯定是在陕北走了一圈儿,他笔下描写的景物都符合陕北的特征,不过他把这些特征扩大到陕西全省就有点儿以点带面了,难怪陕西人有意见。”

钟跃民评价道:“你看,‘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这位大学士山珍海味吃油了嘴,谈论起陕北饮食才不屑一顾,可我看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老实说,现在谁要是给我几个牛蹄和羊头,别说‘连毛吞入口’,我他妈连骨头都给它嚼了。你看,又是奶茶,又是面饼锅盔的,咱要有这些东西吃还不乐死?”

秦岭说:“这位大学士生活的年代离现在不过七八十年,看来陕北人的生存状态在继续恶化。”

郑桐说:“我早看出来了,农民们并不欢迎插队知青,咱们抢了人家的口粮,土地又没有增产的可能,只能两个人的饭3个人吃,这不是给人家添乱吗?一边是不欢迎插队知青,一边是根本不想来却硬逼着你来,这事怎么显得这么荒唐?算了,不说这些,唱首歌儿吧,秦岭,要不是想听你唱歌儿,我才不陪钟跃民来呢,你知道吗,我们整整走了3个多小时的路。”

钟跃民也说:“在路上我还在想,等见到你要好好交流一下,可见到你以后,我又觉得什么都不用说了,听听你的歌就足够了。”

秦岭坐在灶前,边向灶洞里添柴边轻轻唱起来:

我为你备好钱粮的搭兜,

我为你牵来灵性的牲口,

我为你打开吱呀的后门,

我为你点燃了满天的星斗,

满天的星斗。

我让你亲亲把嘴儿努起,

我向你笑笑把泪儿流,

不嫌丢脸不害羞,

叫声哥哥你带我走

…………

郑桐和钟跃民竟听得发痴……

李奎勇收工回来听说有人找,他一猜就是钟跃民,他很兴奋地跑来,刚进了院子,钟跃民就出现在窑洞门口,李奎勇扑过去,两人很亲热地握手。

李奎勇扳着钟跃民的肩膀上下打量着:“跃民,我的印象里你总是一身将校呢,今天一见你,差点儿没认出来,怎么一身陕北老农打扮?”

“干什么得像什么,咱不是当农民了吗?!”

李奎勇说:“哥们儿,我还欠着你一个大人情呢,要不是你及时出手,我这条命早完了。”

钟跃民捶了他一拳说:“上次在县城要不是你帮忙,我们的麻烦就大了,奎勇,咱们扯平了,以后不要再提了。想想那会儿打架,觉得咱们都傻乎乎的,好像中了邪,出门之前忘了什么也忘不了带菜刀,这不是有病吗?”

“那会儿是闲的,不打架不拔份儿干什么去?这会儿就不一样了,一天不干活儿就少一天的工分儿,没工分儿你就得饿肚子。”

钟跃民问:“你们知青点粮食够吃吗?”

“够个屁,全靠偷鸡摸狗了。”

“你有什么打算吗?”

李奎勇摇摇头说:“没有,想也没用,混一天是一天吧。我算想明白了,人不能跟命斗,我就是这命,和你们干部子弟没法比。李援朝他们惹出天大的事,结果怎么样?还不是都出来当兵去了,我们这些平民子弟不服气也没有用,该插队还得插队,这才是我们的命。”

“奎勇,我不是也来插队了吗。”

“你是一时走了背运,早晚你得远走高飞。”

“你这么肯定?”

“不信走着瞧。”

钟跃民很苦恼地说:“奎勇,我就不明白,咱们从小学到现在相处一直挺好的,怎么一说起家庭出身就总是谈不拢?你总是用一个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眼光看我,好像我是地主家的少爷。”

李奎勇说:“从小老师就告诉我,在咱们这个社会里人人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地位都是相同的,我还真相信了。后来我才明白,人和人根本没法比,老师的话水分太大,信不得,咱们不提这些了……”他突然看见坐在灶前烧火的秦岭,诧异地问,“你们认识?”

钟跃民说:“刚认识没几天。”

李奎勇把钟跃民拉到院子里笑道:“我说你小子怎么会想起来看我,闹了半天是另有所图,哥们儿,你怎么到了陕北还不闲着?”

钟跃民马上承认道:“我是对她感兴趣,你能介绍一下她的情况吗?”

李奎勇搔搔头道:“秦岭好像从来不和别人争什么,这小娘们儿很怪,和谁也不特别接近,对谁都客客气气的,在我们这儿人缘一般。她带来很多书,没事就坐在后崖上看书,听说她出身不太好,爷爷是国民党的什么官儿,她妈是民族歌舞团的演员,唱民歌的。我就知道这些,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钟跃民说:“你们村的后崖是不是和我们村的坡地隔着一条深沟?”

“就是那儿,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十多米,隔着沟聊天都行。”

钟跃民拍拍他的肩膀说:“奎勇,我得马上赶回去,还有三十多里路要赶呢,走晚了就要赶夜路了。”

李奎勇动了感情,他抓住钟跃民的手说:“跃民,过几天我们村要派壮劳力去公社的水库工地干活,我也报了名。听说工地上管饭,还发点儿钱,你知道我家的情况,我妈的病最近又重了,我挣点儿是点儿。这一去恐怕要干几个月,我怕你哪天突然走了,再见面就不知哪年了。谢谢你来看我,如果你哪天有了好事要离开这里,咱们今天就算告别了。”

钟跃民握住他的手说:“奎勇,无论怎么样,咱们都是朋友,过去是,将来还是。就算这个社会还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可你我之间永远是平等的,你记住我的话。”

“哥们儿,你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

“奎勇,你也要保重。”

蒋碧云从窑洞里走出来,一眼就发现郑桐正坐在一棵树下看书。她觉得这是件怪事,在她的印象里,这些家伙很少看书,他们成天骂骂咧咧,打打闹闹,没一会儿安生,尤其是郑桐,很擅长搞恶作剧。

蒋碧云问:“郑桐,看什么书呢?”

郑桐把书的封面翻过来:“米涅的《法国革命史》。”

蒋碧云很意外地拿过书看了一眼封面,说:“你也看这类书?我还以为你们这些人成天就知道胡打胡闹呢。”

“那是你的偏见,上学的时候,我可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功课总是名列前茅,当流氓那是后来的事。”

蒋碧云呵斥道:“别总自称是流氓,这称呼好听是怎么的?我还没见过流氓看《法国革命史》呢。”

“我们恰恰就是一群有点儿文化的流氓,我认为读书是种享受,虽然知识现在有些贬值,可将来一定会用上,即使当流氓也要有文化。”

“你这人说话怎么一点儿正形都没有?明明是好话,到了你嘴里就变了味儿。我问你,你对法国大革命有什么看法?”

郑桐说:“总的感觉是似曾相识,有点儿像咱们的‘*****’,旧贵族被送上断头台,新贵族的处境也不怎么样,往往是屁股没坐稳又被别人送上断头台,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本以为拿破仑是最大的赢家,后来才发现,他轰轰烈烈地把欧洲折腾个天翻地覆,到头来也是折戟沉沙,败得很惨。”

蒋碧云惊奇地说:“你说得不错,我发现你很有头脑嘛,你和钟跃民都不是等闲之辈,干吗老故意装出一副流氓相儿?”

“嗨,‘**’以前,我们当好孩子当烦了,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没意思透了。可是,当好孩子也没当出好来,最后倒当上了‘狗崽子’,我们哥儿几个一琢磨,不对呀,当好孩子太吃亏了,不如当流氓去。就这样,哥儿几个一怒之下投奔了流氓团伙。”

蒋碧云笑了。

郑桐合上书说:“不看了,咱们聊聊天,蒋碧云,现在你是不是对我们流氓有了新的认识,觉得流氓还是挺可爱的?”

蒋碧云笑着说:“别臭美了,你们算什么流氓?不过是群一肚子坏水的浑小子罢了。”

“我看得出来,你在学校时肯定是个好学生,对不对?”

“那当然,我还是少先队的大队长呢,功课门门都是优。”

“那么你当大队长时,对班里落后的同学是怎么帮助的?”

“我们班干部都作了分工,一人负责一个落后的同学,一包到底,帮助他进步。”

郑桐觍着脸道:“那太好了,我误入歧途当了流氓,现在痛定思痛,想浪子回头了,可实在是没有决心学好,你也帮助帮助我吧,也来个一包到底,怎么样?”

蒋碧云警惕地问:“你是什么意思?”

“现在不是讲究一帮一一对红吗,咱俩配一对,红他一辈子怎么样?”

蒋碧云怒道:“郑桐,怎么说着说着你那流氓劲儿又上来了?不要脸。”

“蒋碧云同志,你不要往歪处想,就算我一时糊涂当了流氓,可党和人民也不能抛弃我呀,总应该给我改邪归正的机会吧?你这个少先队大队长不能见死不救,眼看着我身陷流氓团伙难以自拔,你为什么就不能伸出友爱的双手,拉我一把呢?就算把自己搭进去了,那也是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嘛。”

蒋碧云沉下脸,扭头就走。

郑桐在她身后喊:“蒋碧云同志,你别走,救救我吧,我需要你的帮助……”

钟跃民爬上村后的断崖,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的山坡,他的脚下是一条深深的沟谷,对面的山坡近在咫尺。这个地点还是李奎勇告诉他的,这个断崖距离对面山坡只有三十多米,是这条沟的最窄处。

钟跃民的脸上忽然露出兴奋的表情,他猛地站起来向对面看,对面山坡上空无一人。

一阵歌声隐隐传来,若有若无,余音袅袅,由远及近,围着一条红围巾的秦岭出现在对面的山坡上。

钟跃民高喊道:“秦岭,你迟到了半个小时。”

秦岭笑道:“观众就得等演员,要不你来当演员?”

钟跃民说:“喂,咱们开始吧,我在听你唱。”

秦岭的歌声飞过沟壑——

三十里的名山呀,

二十里的那个水,

单想住这那个娘家,

我不想回。

住一回这娘家呀,

我上一回天。

回一回这婆家呀,

我坐一回监

…………

秦岭唱得忘情,钟跃民也听得发呆。

秦岭的声音远远传来:“钟跃民,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你,秦岭,究竟什么样的男人才能消受你?”

秦岭开玩笑:“能经天纬地,又富甲一方。”

钟跃民拍拍头上的帽子说:“我什么也没有,只是……你看见这顶帽子了吗?”

“看见了,不过是一顶破帽子。”

“可这破帽子底下是一颗装满智慧的头颅。”

秦岭大笑:“谁敢保证里面装的不是稻草。”

“秦岭,你应该是个识货的人,我绝不会低估你的智力。”

“你的意思是,谁要是对你的存在视而不见,谁就是个蠢货?”

“当然,没有人能对突然发现的宝藏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要发财了,谁不激动呢?”

“呸!不害臊,真没看出来,你还挺无赖的。”

“别不好意思,其实你心里挺愿意的,我知道。”

“何以见得?”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还有,请你回去查一查成语词典……”

“查什么?”

“查一查‘失之交臂’……”

“我听不懂。”

“秦岭,我想告诉你一句话。”

“我听着呢。”

“我喜欢你,你呢,喜欢我吗?”

秦岭回答:“跃民,我不讨厌你。”

钟跃民说:“你没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

“那好,我有足够的耐心等着你喜欢我。”

“这么自信,我要是喜欢上别人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苏榆北高梓淇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我重生的,干掉穿书的,不过分吧? 苏榆北高梓淇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不正常型月 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苏榆北高梓淇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苏榆北高梓淇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 弄春娇 斗破从风怒龙炎开始 弄春娇傅羿安林婠婠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