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九集 周失九鼎

第七十九集 周失九鼎(2/3)

目录

楚威王熊商在位十一年去世,子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

魏国欲图乘丧攻楚,为免除后顾之忧,先遣使至秦,许诺战胜楚国之后,便将河西上郡献给秦国。张仪闻说师兄苏秦已离燕国,又见魏使来至,认为连横时机已至,遂劝秦王。

张仪:大王可应允来使,并宜助魏攻楚。

秦王:却为何故?

张仪:若魏国取胜,秦国可得上郡;如果不胜,秦国亦可乘机攻取。

秦王喜而从之,遂征调驻皮氏军队万人,战车百辆,助魏攻楚。魏、秦联手,天下无敌,于是大胜楚军,攻取陉山(今河南漯河)。

联军得胜凯旋,秦王因此极重张仪,宠爱有加,专设相国之职,委予张仪,是为秦之首任相国。张仪既任秦相,便对魏国软硬兼施,迫其全部归献上郡十五县,以为贺礼。

至此秦国占有黄河天险,便以所占焦邑、曲沃河东之地还魏,以为投桃报李。

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素与张仪不和,此番见其拜相,恐为所害,离秦至魏。

魏王素知公孙衍之能,立即用为上将。

公孙衍既拜大将,便与齐将田蚡合谋,将欲出兵伐赵。无奈魏、齐二王尚持苏秦往年合纵之约,均不同意与赵国开仗。

公孙衍见此,遂寄书田蚡:我等只要说服魏、齐二王,先发少量军马,造成伐赵事实;则两兵相交,二王必不会坐视兵败,将发大军助战,以成灭赵大功也。

遣使入齐之后,公孙衍复劝魏王:赵国三面裹魏,榻侧之虎,不可不除。臣与齐将计议,只两国各出兵五万,不出五月,即可攻破赵国。

魏王耳软心活,终于同意。便在此时,田蚡亦以此言劝说齐王,齐王亦从其奏。

于是公孙衍、田蚡各率本国五万兵力,合力伐赵。各军未出国境,魏惠王、齐威王果忧不能一战而胜,又发大军随后。

魏、齐联军分进合击,果然一举打败赵国,俘虏赵将韩举,攻占平邑、新城。

张仪闻此,急劝秦王联合韩、魏,就此趁火打劫,向赵国西部发起进攻。

赵王虽然新败于魏、齐,依旧不服,遂遣赵疵为将,率军与秦军战于河西。结果秦军大胜,杀死赵疵,并乘胜渡河,复又攻占离石、蔺邑。

宋君剔成四十一年,弟公子偃发兵叛乱。剔成战败逃往齐国,公子偃自立为君。

孟子因不得齐宣王重用,于是去齐至宋,相助宋王偃进行改革,在国内推行仁政。

宋君偃出于沽誉钓名,外加大臣戴不胜、薛居州极力撺掇,佯行仁政,并非出于仁爱之心。更因身侧小人横行,宋王凶残暴虐本性逐步暴露。

魏国为抵抗秦人入侵,设置河东郡,管辖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

是年中山郡苦陉县中,有嬴姓廉氏人家,夫人生产一子,名曰廉颇,字洪野。过百天之时,被奶姆抱往街市玩耍,两人忽然同时丢失不见。

正在全家焦急万分,派人四出寻找之时,有邻舍入府,言于廉公:今日巳时,我家小厮往市中购米,见有一头白额猛虎不知从何处而来,忽现市中,哧死你家奶姆,将公子叼走,逃往曲阳黄山之中。公子既入饿虎之口,估计其命难保。

廉公闻此,只得自叹命苦,痛哭一场,命人将奶姆尸首运出城郊埋葬,不再追究。

当此之时,乃是周显王四十三年。忽一日,周王遣使四出,传谕诸侯,说王室九鼎在迁移之时,沉没于彭城泗水之中,遍寻不见,打捞不出。

诸侯闻此,无不大惊。于是便以朝见为名,各遣使往洛阳王城打探,果然只见基座尚存,九鼎皆都不见踪影。九鼎乃为大禹所铸,作为镇国之宝,流传两千余年,就此下落成谜。

画外音:其后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在南巡之时,曾派数千人在泗水中打捞九鼎,但也一无所获。到至清代,历史学家王先谦在其《汉书补注·郊祀志》中提出:由于周朝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逐鹿中原,九鼎成为群雄争夺焦点。为息事宁人,周王于是毁鼎铸钱,对外则诡称不知去向,免得各路诸侯举兵相向,兴师问鼎。

事件悬疑:又有一说,秦武王四年,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直入洛阳,以窥周室。因力举雍字秦鼎,离地半尺,失手砸断胫骨而死。若依此说,则九鼎并未失踪。

周失九鼎之时,滕国太子出使楚国,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请教治政之策。

太子后为国君,是为滕文公。因受孟子教诲,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不久名声大震,称为贤君,远近来附者络绎不绝。

赵肃侯二十四年,赵国联合韩国攻魏,包围襄陵。魏军以一敌二,大败赵、韩联军。

次年,赵肃侯死,在位二十五年。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即位,为雪襄陵战败之耻,任用赵豹为相,虚心求教,又置博闻师、左右司过各三人,以便随时请教,纠正自身过失。每遇大事,先请教贵臣肥义,并尊礼寿高老者。

因思常受胡人侵扰,议于群臣道: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计议结果,乃决心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强兵卫国。

张仪闻说楚威王已薨,怀王继立,乃遣人致书怀王,迎其妻子,且言昔日盗璧之冤。楚怀王因惧秦国之强,收到来书,急遣使礼送张仪妻子至秦,再三致歉。

发遣使者去后,楚怀立召昭阳至殿,当面责道:张仪贤士,其才天下共知。当初既为子门客,何不进于先君?又诬其为盗,迫其终为秦用,非遗我楚之大患何?

昭阳受责甚愧,并无一语可答,回到家中,便即发病而死。

与此同时,卫平侯姬劲死,子嗣君即位,是为卫襄侯。

时有卫国徒役,逃到魏国,因医好魏惠王之病,便被魏王留做魏国医官。卫襄侯欲以五十金购回,使其继续服役,魏惠王不从。卫襄侯甚是固执,又欲用左氏之地易之。

众臣谏道:以一城易以刑徒,何谓也?

卫襄公道:若听任此徒逃脱,使刑不能施,甚于失一城也。

魏惠王听说,遂令人将此刑徒送回卫国,并未索要左氏之城,以及任何财物。

法律高于一切,卫襄公可谓中国史上首位践行者。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十三年、魏惠王后元十年、韩宣惠王八年。

魏国上将公孙衍重新提出合纵联盟,共同抗御秦国。魏惠王与韩宣惠王先在巫沙(今河南荥阳)相会,又与韩王前往赵国,会见赵武灵王。

次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改称王号,重新结成合纵抗秦联盟。

楚怀王闻此,复申苏秦合纵之约,将欲结连中原诸侯。

张仪闻而大怒。因思此番合纵,并非出于师兄苏秦之策,乃入见秦王:臣请辞相印,前往魏国,请大王恩准。

秦惠文王惊问:孤有何得罪之处,君欲舍秦,往投魏国?

张仪:臣此番东去,非是叛秦投魏。山东六国溺于苏秦之说,未能即解;今又听秦国叛臣公孙衍蛊惑,联盟抗秦。臣此去必令魏国事秦,以为诸侯之倡。

秦惠文王闻言大喜,这才明白张仪意图,由是欣然许之。

张仪乃辞相印,去秦投魏,来至大梁。魏王得之大喜,用为客卿。

张仪因说魏王:大梁南邻楚,北邻赵,东邻齐,西邻韩,而无山川之险可恃,此四分五裂之道也。故非事秦,国不得安。

魏王因受苏秦合纵思路影响,未听张仪连横之议。

张仪知道不能仅以言辞打动魏王,遂还至己府,暗派心腹家人急还秦都咸阳,往招秦师伐魏。秦惠王立即配合,发兵攻取曲沃。

未料此举适得其反,魏王大怒,愈加不肯事秦,并与齐王会于东阿,再次谋为合纵,并推楚怀王为纵约长。齐宣王从之,于是各发使节,前往楚国郢都,请结楚盟。

楚怀王见说魏、齐皆肯奉己为纵长,不由激发雄心,慨然答应结盟合纵。因欲改革朝政,振兴楚国,便擢用大夫屈原为左徒,命其主持制定新法。

屈原名平,出身王族远支。博闻强识,通晓国家盛衰兴亡之道,擅长外交辞令。

既受命为左徒,于是制定新法,改革楚国政治,提拔贤能官吏,采取联齐抗秦之策。

改革新政,自然难免触犯旧贵族利益,于是群起抵制,不肯配合。楚怀王幼子熊兰、宠姬郑袖,联合上官大夫,对屈原交相进谄。楚怀王初时不信,渐被迷惑。

屈原迭遭迫害,终被免官,流放汩罗。

便在魏惠王谋划联合山东各国,共同抗秦之时,张仪却也趁机私离大梁,与齐、楚两国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相会,商议破坏合纵之策。

次年,张仪向魏惠王进言,并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魏惠王经不住张仪舌灿莲花,最终采纳其议,并用张仪为相,以代惠施。

公孙衍闻而大怒,急派人至韩,将张仪联合秦魏攻韩计划告之。

韩惠王如梦方醒,急派人向魏惠王表示归顺,并声言韩魏复合,完全归功于公孙衍。

魏惠王果然因此信任公孙衍,就而疏远张仪。

韩惠王由此说服齐、楚、燕、赵四国,皆都支持公孙衍合纵策略。在五国支持之下,魏惠王复又改任公孙衍为相,并将张仪逐回秦国。

周显王四十八年,显王姬遍垂暮,因念旧情,遂带亲随出京,到过去埋名避难之地巡游。因天气炎热、舟车劳顿,至宝堌堆一病不起,遂病死于吴家阜(今河南鹿邑)。

因遗体难以送回都城,就地发丧埋葬,称为显王墓。

镜头闪回。姬扁被立为储君之时,遭到王室诸子忌恨,派人暗杀。

大将吴震保护太子冲出都城,一路向东,见前方大河挡路,遂背起姬扁,跃上小船,奋力划渡。追兵万箭齐发,吴震脱其盔甲遮在姬扁身上,摇撸划船,终于脱离险境。

吴震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行至宝堌堆西北浅滩,伤重而死。

姬扁其后返国,为王四十八载,老来思及往事,重游宝堌堆,未料死葬于此。

闪回结束。周显王既崩,子姬定即位,是为周慎靓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 余年周婉 余年周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从红楼开始纵横武侠世界 拯救班花开局将她拿下余年周婉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余年周婉拯救班花开局将她拿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铸命升途 拯救班花开局将她拿下余年周婉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拯救班花开局将她拿下余年周婉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拯救班花开局将她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