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兰芳 >

(1/5)

目录

赵学宁最早在南洋时期提出了水泥的概念,并且要求工业部组织专门的队伍去研究。

此一时期的中国存在着名为三合土的存在,这是早期中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当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类似于原始混凝土的建材,材质很好,传说中坚如磐石的统万城就是三合土建造的。

不过很显然的是这种原始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不及真正的混凝土,无法承受现代建筑所需要承受的巨大的压力,比如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

所以三合土逐渐被人们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以水泥为原材料的混凝土。

赵学宁出于想要大规模修路和建设成本更加低廉的建筑物的想法,于是需要水泥这种建材,有了水泥,往其中加入铁丝网增加韧性,那就是比较粗糙的混凝土,其强度就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古代木质建筑。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虽然说眼下还没有汽车,也没有内燃机,但就算是原始的马车、推车,如果能够在水泥路上行进,那效率也远远比那些泥泞难用的泥土路要好走得多。

那毕竟有一句老话说,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这种程度的路路况会是什么模样,那也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古代最好的路其实就是皇宫里皇帝所走的路,那都是石板路,专门用雕刻出来图案的石板给皇帝铺设要走的路,务必让皇帝走的舒服、走的有面子。

但是这样的石板路所建造的成本太高了,不可能推广到全国,也没有那个必要推广到全国,在很多地方路就是简单的人踩踏出来的路就是泥土路。

天晴的时候,走起来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走起来泥泞不堪,走着走着就会滑倒,或者一脚踩进坑里,要不然就是一个大坑,车辆掉进去了就推不出来,特别麻烦。

真正下定决心要好好修路的政权并不多,真正能够修好的道路也不多,且往往有着军事意义,比如说秦朝的驰道和以后历朝历代的驿站专用道路。

这些道路都有着军事用途,维护成本比较高,寻常人也用不上。

因为道路的承载量和路况问题,甚至导致在军队行军的时候都无法做到大兵团集体行动,往往需要兵分好几路减轻道路的承载压力才能勉强保证道路不会损毁,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军事指挥的成本和难度。

但是如果说有了成熟的水泥建造体系,就能够通过水泥铺设大量的成本低廉且结实耐用还不惧风雨的道路。

这些道路的路况足以支撑大兵团前进,这就将极大地提升军事效率。

古代军队军费支出庞大,但是真正为了某一场战争进行下去而支出的费用并不是大头,往往让一支军队从集结地前往作战目的地,就要花费掉一大半的军费,这其中所产生的成本也被归类到了战争损耗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末世:女人消耗的物资,万倍返还 穿书后,男主们跪着喊爸爸 官场之绝对权力 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强吻 官场之绝对权力秦峰胡佳芸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灵植供应商 秦峰胡佳芸官场之绝对权力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重生魔帝,我得离他们远一点 神豪:谁让他有钱的! 重生主母她要报复全家啊沐云书娄鹤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