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 > 第五卷战荆襄英雄声威盛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初会宋孝宗

第五卷战荆襄英雄声威盛 第三百四十九章 初会宋孝宗(2/2)

目录

这十名宗室子弟经过一番审查之后,最终只得二人,一名赵伯浩,一名赵伯琮。随后赵令畴便将二人带到高宗皇帝面前任其定夺。高宗仔细观看二人模样,只见赵伯浩而带憨厚之色,小脸微胖,颇有喜庆之感,心欢喜之。再反观赵伯琮,虽然年幼,但身形削瘦,虽然站立之时一丝不苟,却是仍显单薄。

于是高宗皇帝便属意于赵伯浩,随后唤来赵令畴,命他封三百两银子,送赵伯琮返回嘉兴。话刚说完,高宗皇帝又觉得不妥,于是又要观看,便命二人叉手并立,想要细细观察一番。

但就在此时,宫中所养的一只御猫自二人脚下缓缓行过,赵伯琮面色未变,依然肃立不动。但赵伯浩似乎并不喜猫,又兼幼童心性,便飞起一脚,正中猫腹。宫中御猫几时受过这般惊吓,于是尖叫一声,逃到高宗皇帝身后藏了起来。

高宗皇帝见状,皱着眉头说:“此猫偶尔而过,何为遽踢之?轻易如此,安能任重耶?”于是最终决定去赵伯浩而留赵伯琮,并将他育于宫中。

赵伯琮中选后,高宗皇帝便带他入后宫,面见各位妃嫔,择一负责抚养赵伯琮。其时张婕妤、吴才人和元懿太子之母潘贤妃三人正环坐聊天,见高宗皇帝携赵伯琮进来,各自神态不一。

其中潘贤妃因丧子不久,见到赵伯琮,不禁触景伤情,于是掉过头去,面带惨然。而张婕妤则是膝下无子,见赵伯琮乖巧有礼,于是便笑着向其招手。赵伯琮虽然在家中教养极严,便毕竟还是幼童心性,如今离家日久,思念父母,见张婕妤向其招手,隐隐间仿佛看到母亲一般,心中有感,便扑入其怀中。高宗皇帝见状微微一笑,于是便令张婕妤负责抚养赵伯琮。随后又将赵伯琮更名为赵瑗。

史中所记,赵瑗读书极为勤勉,曾于壁上题杜甫诗句“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以此自勉。

成年之后其“进止皆在常度”“骑射翰墨皆绝人”,声誉日隆,加上为人性格温和,心胸开阔,左右之人“未尝见喜愠之色”。他平日恭敬持重,处事谨慎,至“骑乘未尝妄视”,生活俭朴,“每以经史自适”,戒绝声色玩好,在朝堂之中极有名声。但即便如此却是一直无皇子之名分,更未被立为储君。原因有三:其一是高宗皇帝依旧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重振雄风,再得嫡子;其二是奸臣秦桧与赵瑗素有间隙,亦从中百般阻挠;其三则是高宗生母韦太后自归朝之后便对此事态度暖味,并无决断。再加上吴皇后此时也抚养了另一个太祖后裔赵伯玖(后更名赵璩),于是更使得高宗皇帝犹豫不决。

直至秦桧死后,君臣要求立储的呼声再度高涨,为了考校二人,高宗便写了《兰亭集序》二本,分赐赵瑗与赵璩,命其各临五百本,赵瑗足足写了七百本,而赵璩则是一本未写。随后,高宗皇帝又赐二人宫女各十人,数日之后高宗皇帝将宫女召回询问。众宫女皆说赵瑗对众人礼待有加,而赵璩则无不调戏。

经此二事,高宗皇帝心中有了决断。最终在韦太后死后,正式宣布以赵瑗为皇子,与此同时,将其赵瑗之名改为赵玮。

而在高宗皇帝在位晚年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虽然最终成功击退金军,但高宗皇帝再也无法忍受在龙椅上面对金人的痛苦,于是在战事结束之后,先将赵玮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赐字元永。随后又于同年禅位于赵昚。

至此,南宋中兴之主宋孝宗赵昚方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宋史》中对孝宗皇帝亦有极高评价,曰: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其间父子怡愉,同享高寿,亦无有及之者。终丧三年,又能却群臣之请而力行之。宋之庙号,若仁宗之为“仁”,孝宗之为“孝”,其无愧焉,其无愧焉!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继续追校花?我选小太妹! 布衣官场苏榆北高梓淇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非正常女天师 布衣官场 画医锦华 娘子娇娇,糙汉不经撩 医道官途之绝对权力 史上第一豪横 医道官途之绝对权力苏榆北高梓淇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战灵腥雨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