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美洲日不落 > 第一百六十四章 高加索:车臣

第一百六十四章 高加索:车臣(1/4)

目录

“蜿蜒的高加索山脉,给了世界最奇特的风景,也锻炼了最有野性的民族!!”

军事记者魏文军在随着波斯大军升入高加索之后,发表于陆军报。

“这里的路实在太难走了,这帮车臣人也不知道修条路。”

“真是晦气,跑来干这个差事!!”

戴着灰色短帽,骑着驴子的特派员秦风,看着眼前一环扣一环的山路,鼻子不断的抽抽,看起来对“新鲜的空气”很不满意。

此刻他是宁愿要城市里的烟雾,也不要大山里的宁静。

“高加索就这样,我上次来的时候,其实走的是公路,但后来俄国人封路了,也只能走山道。”

跟在身边,同样骑驴的陆军上校宇文洪泰虽然看似是劝告,但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整个高加索大部分地区,实际是不适合修路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唯一的那几条石土公路,自然就成了当地的命脉,可以说谁掌握了公路,谁就掌握了所有人。

毕竟哪怕是那些高加索人,车臣人再适应环境,也不可能真的一辈子生活在山区里,也得和外界交流贸易,尤其是贸易,这个对于物资短缺,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缺少的高加索地区,简直就是衡量一個人,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部落的标准。

尤其是那些从东罗马帝国手中,拿到少许特权的部落上层,这帮人嘴里说着“东罗马可恶”“都是他们的错”,但那只是骗普通部民的手段,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只是因为东罗马根本不愿意他们开放更多的权利和财富而生气

尤其是在车臣人要起事的当口,这种“野人”一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的起仗,不被仗打就不错了。

虽然汉国人有时候骂高加索人是“野人”,但其实从本质来说,他们确实是野人,但这两个字必须分开,就像“野”有不同的含义一样。

………

走在进村的路上,杜卡耶夫突然对秦风两人提了一个尴尬的要求,最后还是秦风反应快,用一句“我们努力”来将这个话题结束。

秦风看着对面那些留着大胡子,手上拿着“纳干步枪”的车臣兵,再看看那几辆所谓的军车他突然有一种“上面投资打水漂”的感觉。

“这就是你说的车臣部落??”

秦风进村后,仔细看了看这个叫巴穆特的村子,整个村子看起来和大多数高加索山区的房子没有什么区别,石块垒起来的房子,房顶上嘻嘻闹闹的小孩,戴着廉价纱巾的妇人。

当地的人很多性格,其实和地理生存条件脱了了干系,比如车臣人喜欢养马,家家户户都有一到两杆老式火枪,以及一些村子里土作坊搞的铅弹,如果再加上他们喜欢留大胡子,喜欢穿皮质衣服,毛茸茸的,给人一种“山匪”的感觉。

就比如前段时间被俄军夺回来,上一个礼拜才重新修复好油田,正常生产的巴库。

“你们靠什么养活这些马??”

“也没有多少,但最起码每家有一匹。”

(迫击炮诞生于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人就是第一个受害者,所以在战后,俄国人特意用俄语音译了迫击炮这个词,并没有为此单独弄了一个俄语。)

“对了,你们可以再给我们一些那个叫巧克力的东西吗,那玩意很好吃,孩子们吃完了,总是和我要……”

相反在波斯人占领当地后,他们之所以反抗,还是因为波斯人的“抽丁战略”。

而且他们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有的吃,就分享,没的吃,就进山打猎,这就是车臣人的生存方式。

“他们的军队在哪里??”

………

“除了这些以外,他们的子弹目前可以日产四千四百发,最起码打一个微型战役,完全是可以的了。”

按照波斯这种每户出一丁帮波斯打仗的搞法,总共才不到一百万的阿塞拜疆人,将拿出至少十万人替波斯人打仗,俄国人当年都没有这么狠!!

“我刚刚去看了他们的火药作坊,他们最起码一天可以生产八百个手榴弹,简直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

宇文洪泰一进门,就兴高采烈的看着躺在床上看书的秦风。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杜卡耶夫也不在意,毕竟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有代价”的一样,美味本身就是稀缺的。

秦风略微点头,但眼神却在不断扫视着周围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雾色归京 九转归幽 斗罗V:我重生为蛇,多子多福很合理吧 烟魂 我只会呦呦?一首冰雨震惊全世界 一间土坯房 重生:官路亨通 穿越仙朝,我徐福炼丹就炸炉 金雨楼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