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首辅 > 第一百八十七章:后开窗

第一百八十七章:后开窗(1/2)

目录

第190章 后开窗

“考制自一月一考改为一年一考,宽泛时限。”

“量化考成的标准,以分数计。”

“完成加一分,完不成则扣一分,县一级府内评比,府一级省内评比,省一级有吏部和都察院进行评比,南直隶各府由都察院会同吏部评比。”

“其次考法略作修改,所有交、待、受办事项办结与否只占考功的一半,另一半则为当年本地官税民生的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这一年内,南京直接交办南直隶各府五十件事,应天府完成了四十件,苏州府完成了三十件,那么应天府计三十分,苏州仅计十分。

这一项的满分是五十分,按照的一半的比例,那么另一项官税民生的增长满分也是五十分。”

“如南直隶辖下共十四府,官税民生增长率第一的府计五十分,第二名减三分得四十七分,以此类推,到了最后一名就只有十一分。”

“两项分数相加后,排名第一的府,主官擢升两级,第二名擢升一级,第三名到第六名,记一功,累获两功者擢升一级,第七名到第十名考评为过,累获两过者降级,第十一名至第十三名记劣,直接降两级,最后一名罢免一切官职,不再起复。”

量化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基础,陆远将官税民生的占比提到一半,降低了单纯只依靠考成法检验官员的标准。

当然,如果说一个官员治下经济民生发展的很好,拿了全省第一得了五十分,可交办事项一件没做,很有可能扣几十分,两项相加还是零分,那就是倒数第一。

简单来说,经济要抓的同时,上级指办事项也得做。

不过陆远将考法从一月一考变成一年一考,紧迫感便没有张居正那般严苛,官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先紧着经济发展,然后再去慢慢处理上级交办事项。

如此来看,陆远的安排就很有针对性。

一切先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主。

说完了新法的考核标准后,陆远暂不急着讲话,由着下面这些个知府知县先沟通,等了两刻钟后才压下议论声,继续向下说。

“国税收入每年各县的户房报入府,府一级户曹报入省,省一级户司报入户部,南直隶各府直接报户部,增长标准基于前一年的基数,若不增反减,则直接为零分。

各位都听明白了吗。”

大白话有什么听不懂的。

朱臻突然就明白过来,今日这堂会为什么会有商人参加了。

南京如今有银行,银行可以帮助官府征收商税,那么各府乃至各县便可以学习,哪怕不开银行,也可以让户曹衙门专门成立一个类似于银行收税的部门,这样一来,财政收入就能增加一块。

想要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商户的生产量,增加商品的销量。

一句话,要让经济活起来,让钱滚起来。

对应着的便是让百姓富起来。

一個县大地主占一多半,七成百姓是佃户,那这个县永远不可能富裕。

因为老百姓的钱都滚进了地主的腰包里,地主有钱,他就算去经商,去办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谁?

卖不出商品,朝廷就收不到商税,地主也无法转型成为商人,赚不到钱也就懒得再去兴办产业,只守着田地过日子,积极性就会下降。

久而久之,这个县或这个府只会越来越穷,经济更是一潭死水。

经济发展不起来,考评的时候排名就会低,低了就会被降级甚至直接罢官。

末位淘汰制,简直是要人命。

想到这,朱臻看向身旁的李崇,一时间有些幸灾乐祸。

这李崇背后站着的可是徐阶那位大佛,徐家是松江最大的地主,这种事在南京官员圈子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十几万亩攥在徐家手里,去年借着倭乱又霸占了不少,以后松江拿什么发展?

除了徐家和那些依附徐家的小地主外,剩下的全都是贫农,这样的府,丝毫发展潜力都没有。

李崇自己也能明白这其中的联系,此刻的脸色有些难看紧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让我勾引太子,我入宫你哭什么? 穿越太子的甄嬛妃 庶女不入爱河,宫斗主打缺德 钓系向总轻点宠 龙王出狱 像女生被错认为已经当妈怎么办 医生:我用手术模拟间超神 重生小娇妻拿钱跑路,不装了!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鸣人只想做死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