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林成庭的担忧

第三百四十二章 林成庭的担忧(2/4)

目录

这不仅仅是镇胡军的问题,实际上湘军以及清军还有太平军都有着同样的问题,想要造出米尼步枪的话难度是相当大的,要想大规模批量生产米尼步枪,就必须有着相匹配的大量机器设备,而仅仅依靠手工作坊的话,那些熟练的老师傅手工打造几支或者几十支都没有问题,但是要想生产几千支乃至几万支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性。

除了给枪管拉膛线的问题他们就无法在现有的手工作坊解决外,还有火帽击发机构的问题。

在这里得略微科普下近代步枪的发展,近代步枪从火绳枪再到燧发枪,再到十九世纪初期普及的击发枪,再到现在,也就是十九世纪中期后后装步枪使用的击针步枪。上述步枪的分类是特制击发方式,而不是指有无膛线或者前后装。

其中火绳枪不说了,基本在主流陆军中已经被淘汰,现在也就是只有一些三流军队,比如说清军中的绿营、太平军,嗯,包括中华军中的协防军还保留有这些武器,不过一般也都是以前生产的,如今就算是在中国国内,也没有谁生产火绳枪了。

燧发枪的话,这玩意过去百年来都是主流步枪,实际上一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等列强军队还保留有部分燧发枪。

然后就是击发枪了,所谓的击发枪,也就是采用雷`酸汞制作的火帽击发的步枪,这种步枪自从本世纪初期被发明后,迅速开始普及,不管是前装滑膛步枪还是,前装线膛步枪,都是大规模应用这种击发模式。

比如说中华军中的以褐贝斯步枪改装而来的1851年型林德步枪,自行设计生产的小口径米尼步枪1856年型林德步枪,都是采用这种击发模式。

然后再过来就是击针模式,击针乃是从传统的击发模式发展而来的,最先应用的乃是德国人的德莱赛步枪,而中华军中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也是采用击针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一般只有后装线膛步枪才用击针模式,哪怕是到了以后的金属子弹时代,依旧还是采用击针模式。

而上述的击发、击针两种模式都有着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难点,那就是火帽,而火帽是需要用到雷酸汞。

别看雷酸汞这东西对于后世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东西,但是对于当代的化学水平而言,乃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品,林德机器厂当初为了能够自产火帽,可是花费了大代价引进技术设备之余,同时还聘请了大量洋人工程师的,而即便如此,实际上也努力了足足两三年时间才造出来,一直到1856年的时候,中华军才算是完全用上自产的火帽,而之前都是严重依赖进口的。

倒是击针模式的发展就是因为火帽技术已经成熟,而后就是水到渠成,不太花费力气。

膛线、火帽,这两点技术难点足以难倒国内的那些手工作坊了,不管是清廷的天津机器局还是湘军那边的湖南机器局,又或者是镇胡军在南昌、太平军在湖北武昌的手工造枪作坊,都是无法解决上述两个难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鸣人只想做死神 每次回家老婆都在制造垃圾 炮灰姐妹对照组?看我癫飞全豪门 兽世换亲,多子被蛇族老公宠疯 渣爹火葬场!小奶狐带娘亲杀疯啦 东京:女下属都对我很忠诚 每日情报,从炼丹开始修长生 华娱之我在圈内当大佬 末世:我在避难所当收租婆 援藏干部:我从基层步步为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