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 > 第四百六十八章 无常世事,斑斓音声(八)

第四百六十八章 无常世事,斑斓音声(八)(2/3)

目录

这听上去是一句废话,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能或笑或无语地表示:这不是当然的吗?性别不一样,长相不一样,家境、阅历、性情等等都不一样……人当然不一样啊!

可是,人又真的能在生活和思考中牢记这个重要的大前提吗?

举个例子,就像老师。

老师当然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可他们难道没有以“优等生”、“中游学生”、“差生”这样的概念来笼统地划分吗?

又或者,饭圈。

“xxx在追星啊,麻了,现在的脑残粉可真多”、“饭圈行为不要带到这里谢谢”,诸如此类盖棺定论的事,又发生得很少吗?

贴标签和划范围不是极个别现象,而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方便不费力的记忆方式。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了解一个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群体或概念。因此,先入为主、以偏概全、刻板印象也就随之而成。

再进一步,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亦会改变。

在某些时候,将拥有共同点的人视为某一群体是极有效率的,它便于统计,能让身居高位的人根据大数据更加轻松地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

但在某些时候,它的弊端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忽视人性。

老板会在乎每个员工的压力是来自经济、家庭还是健康吗?不一定。

人在上网的时候看见某个网友的言论,会默认他或她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吗?不见得。

所以太多的人发泄着自己的情绪,诉说着自己的悲苦,指望别人理解并给予关怀,却又无法同等地对待别人——于是同理心消失了,每个人都高高在上。

社会和舆论的浪潮推动着人们建立起阵营,然后分门别类地站进队伍里。接着,一个群体就向另一个群体进攻。

然后更多的对立面也增加了,男和女,老板和工人,父母和孩子,富与贫,美与丑,等等等等。

似乎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找到一个完全对立的东西或团体就活不下去了一样。

二元思维由此疯狂膨胀,独立思考却在衰退,拿群体要求个体的道德绑架令个性发展也渐渐式微。

开口之前查成分,开口第一句扣帽子,然后争吵、谩骂。

这个时候还有人想起那句话吗?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人”。

乔屿深深吸了口气。

她再次想到了离她最近的那个人,秦绝,那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在北宋当名医 [猎人]好想当奇犽的狗 这个影帝入戏太深 藤丸立香,但是主神空间 吞天仙道 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分手后,禁欲小叔拥她入怀 原来我才是大魔王吗? 守寡暂停!亡故夫君满血归来了 放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