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毫无疑问

第一百八十二章 毫无疑问(3/4)

目录

事实上,玉帝根本不是一个道教神祇。在任何道教理论中,最高神祇都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根本没有什么“玉皇大帝”。至于说什么玉帝是道教四帝(其实道家更常用的称谓是“四御”)之一,位于三清之下,就更是谬以千里。还人说玉帝最初是道教“六帝”之一,后来巧妙地将六帝变四帝,自己“脱臣为君”,翻到了三清之上,所以才有《西游记》中的一系列斗法。此说颇得宫斗阴谋大戏之精髓,但《西游记》绝无此说,请不要脱离原著,臆造概念。

所谓玉皇大帝只是一种朴素的民间神话,是以华夏皇帝为原型构建的一个人格化神祇,不属于任何宗教。那既然是皇帝,请问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有高于或平行于皇帝的角色吗?

这很明确地将佛道神仙以及一些散仙同列于玉帝的臣子行列,君臣关系非常清晰。《西游记》的设定其实完全是明代朝廷(含后宫)架构的映射。

玉帝是整个宇宙的皇帝,天庭是他管理宇宙的行政体系。道教是天庭最强势的一个政治派系,几乎垄断了天庭所有要职。佛教是一个公职方面相对弱势的政治派系,只有如来、观音等寥寥数人象征性地在天庭占个五老虚衔,但和玉帝私人关系更亲昵。

这就相当于明朝皇帝是国家君主,朝廷是管理国家的行政体系,文官(科举进士)几乎垄断了朝廷所有清要职位,皇亲国戚、太监、宫妃、锦衣卫等私臣和皇帝私人关系更亲昵,但很难获得清要公职,只象征性地有寥寥数人挂几个四、五品的虚衔。搞清了这个定位,就不难看穿《西游记》所写西天取经这个大工程的本质是在讽刺某些皇帝扶植私臣对抗公权的龌龊行为。

也许您一时还难以接受,因为自《西游记》出版以来——确切地说是86版《西游记》播出以来,您一直认为佛教是很正面、很光辉的形象,怎么突然和历史上不那么正面的弄权内臣扯上关系了呢?更可怕的是最后佛教赢了呀,赢了的怎么可能是坏人!您可能真的得放下某些惯性思维,用更客观的心态和我一起来看看这本明朝官场笔记。当然,玉帝、道家、佛教都找到了现实对应角色。

第七点,明中后期人类社会形态、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比净坛使者的饭量还大!一部经典的,不能仅限于阴谋诡计、勾心斗角,还要勾画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市面上的快餐阅读很少能达到这个水准,所以唯有《西游记》堪称经典。

作为一部以个人奋斗为线索的官场,其映射的官场用人机制自然是核心问题,《西游记》通过道教和佛教不同的成仙法则来体现这个问题的剧烈冲突。《西游记》反复提及道家成仙的正统法则——“金丹大道”。此语源自东晋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葛洪的《抱朴子》:“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意思是人的命运在于自我修炼,而非上天恩赐。历代道家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这个观点,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在本土宗教思想领域的反映。很多道观里的对联写道:“举念邪奸,任尔烧香无益;诚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表明华夏人人认为,要获得人生的成就应有一个客观标准,通过自身努力去达到这个标准而不是向权贵祈求恩赐。

这个标准的具体形式就是越来越客观严格的科举考官制度,中国人只要勤学苦读,考上什么功名相应地就能当什么官,无须向任何人祈求。

但道教可以说是人类宗教的一个异类,包括佛教在内的绝大多数宗教都宣扬神明完全掌控了所有人的命运,所以人们获得美好命途的方法是卖力地献媚于神明,祈求恩赐。取经团最终果证灵山,如来口封取经团成员为佛、菩萨,完全由他一口说了算,净坛使者不服,但哪里说得过他?至于那些自我修行的,虽然道行比取经团(尤其是唐僧)不知高了多少倍,但无缘见得佛面,又到哪里去找菩萨来当,只能在凡间当妖怪。

第八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言

作者以现实之外的神话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现实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个重大预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七零娇软真千金把最帅糙汉撩疯了 仙子们都对我有非分之想 开局青云宗主,召唤大帝境老祖 映月宫 亦如浅 诸天从吸功大法开始 养育人类,猫猫有责! 福妻祸夫 末世:普攻成神,从暴打绿茶女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始皇秘法疯狂晋级
返回顶部